我与地坛里描写的6种事物(从我与地坛中生命感受的象征看情境创设)
我与地坛里描写的6种事物(从我与地坛中生命感受的象征看情境创设)“地坛在我”是我重获新生的标志。地坛代表作者的生命感受,其中的景色自然也表现了作者心境的变化:“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会儿便支起了翅膀,忽悠一下升了空;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史铁生没有直接陈述他从死亡的阴影中挣脱出来,而是将它转化成了肉眼可见的景象,把情感隐藏在了他创造的意象里面。史铁生在地坛中的变化是人生观的变化,完完全全的通过意象表现出来了。“地坛”是史铁生生命感受的象征,他把他的生命感受投射出去,使得内在的生命感受得到了更客观的表现,让读者也深深地体会到了破茧重生的感受。 情境是生活的符号,需要探究的问题是真实的生活,而任务则是把两者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某种生命情感体验的过程。在课堂上,无论我们创设什么样的情境,都是用来
“任务驱动、情境体验、真实探究”是为了帮助学生摆脱束缚,实现学习动力源的转变,自动自发的解决问题,实现内在生命的自我成长。其中,情境作为最具生命活性和表现力的元素贯穿始终。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一篇哲思抒情散文,是作者十五年来摇着轮椅在地坛思索的结晶。散文中饱含作者对人生的种种感悟,对亲情的深情讴歌。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偶然间再读这篇文章,想从另一个角度谈谈我对“情境体验”的理解。
所谓的命运,指的是人无法左右的诸如生老病死、吉凶祸福等无法抗拒的力量。它的存在不能人为干预,因而具有神秘性。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是一篇意义独特的散文,以一个残疾人的视角在地坛中感悟生死,流露出难以言说的深邃情感。
情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生活的高度凝结。之所以在散文中谈情境,因为散文常常把直接表达和间接表达融为一体,作者把能够用语言直接表达的感情直接陈诉出来,而那些难以言表的深刻体验则深藏在意象之中。散文的间接表达方式才是散文创作高度的体现,作者所文中描写的景物绝不是纯粹的借景抒情,而是内心情感的凝结:作者把内心复杂的感情转换成意象,用意象来象征而不是通过描写抒发感情,这样就形成了和直接陈述完全不同的表现方式。在《我与地坛》中,“我”的现实境况是生活,我的思想斗争是生活,而“地坛”则是一种意象,是史铁生构建的“情境”,是内心感受的客观体现。
情境建构不是讲故事。情境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堂课,一场电影,一次短暂的交流等等,都是情境。我们创设情境,实际上是以生活经历和经验为基础,创建一个意象符号,然后把它展现在教学活动中,用来概括复杂的思维活动和情感体验的过程。
“地坛”是一个复杂的意象:地坛既是“我”的情感载体,又作为伟大的女神——“母亲”的象征,使我再一次获得新生。史铁生对于生死的理解和对命运的思考和抗争,使“我”与地坛融为一体:人不能改变命运,能改变的只不过是对命运的态度。承受苦难,前提是要肯定苦难对人生的意义。人的身体可以残废,但灵魂可以是健全的。史铁生正是以健全的灵魂去和残废的身体抗争,这种对苦难的承受和抗争显示了人灵魂的伟大和坚强。
情境是生活的符号,需要探究的问题是真实的生活,而任务则是把两者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某种生命情感体验的过程。在课堂上,无论我们创设什么样的情境,都是用来体验的,体验不真实、不完整的情境谈不上真实,更不用说用来探究问题了。显然,《我与地坛》中,当“地坛”成为了象征符号,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就成了“我”的“任务”,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生命正在热烈燃烧的时候“我”却突然残疾,这对我的打击是巨大的,所以“我那时脾气坏到了极点,经常像发了疯一样的离开家,从那园子里回来又中了魔似的什么话都不说。”这是一种极度绝望而自卑的生命感受,对自己的无能为力衍生出了死亡的想法。死曾经是纠缠着史铁生的一个无法摆脱的问题,为了这个问题,他天天发了疯似的到到地坛去。“地坛的每一棵树下我都去过,差不多它的每一平方米草地上都有我的车轮印。无论是什么季节,什么时间,我都在这园子里呆过。”作者没有写他的苦闷和绝望,也没有写他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只是通过反反复复到地坛这一件事,就表达了对内心的深度探索和想要获得希望和支持的迫切愿望。
“地坛在我”是我重获新生的标志。地坛代表作者的生命感受,其中的景色自然也表现了作者心境的变化:“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会儿便支起了翅膀,忽悠一下升了空;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史铁生没有直接陈述他从死亡的阴影中挣脱出来,而是将它转化成了肉眼可见的景象,把情感隐藏在了他创造的意象里面。史铁生在地坛中的变化是人生观的变化,完完全全的通过意象表现出来了。“地坛”是史铁生生命感受的象征,他把他的生命感受投射出去,使得内在的生命感受得到了更客观的表现,让读者也深深地体会到了破茧重生的感受。
当作者内心的情感无法抒发的时候,就有了文学作品,当直接的抒情已经无法满足的时候,作者便构建了象征符号。真实的生活无法呈现在课堂上,所以我们要创设情境,情境是生活的象征符号,就像代表着特定意义的文字一样,我们只有在高度概括生活的象征符号“情境”中来完成“感悟生命过程”的“任务”,才真正算得上是“任务驱动,情景体验,真实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