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各个戏曲剧种戏曲晚会(戏曲同题材剧目扎堆)

各个戏曲剧种戏曲晚会(戏曲同题材剧目扎堆)戏曲工作者喜欢关注社会热点,这和观众的实际需求是有关系的,演员为了适应观众需求而不断编创剧目,所以还出现过一个主题被多个剧种、多个剧团演出,形成各有特色的剧目,也获得了不错的票房收益。秦腔《还我河山》演员剧照沪剧《秋海棠》剧照在解放前,很多相对开放或接地气的剧种,从当时作家的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演出了《骆驼祥子》《雷雨》《秋海棠》《一缕麻》等剧目,从外国名著中选取故事,演出了《魂断蓝桥》《蝴蝶夫人》,更多剧目是根据时事特别是新闻改编出来的,比如《枪毙阎瑞生》《黄慧如和陆根荣》《杨乃武和小白菜》。另外,在特定时间为了反映社会变迁、表达演员心情、唤醒国民精神,戏曲演员还常常从古典题材中选择优秀故事,形成古今呼应的剧目,比如陈素真的《涤耻血》、易俗社的《还我河山》。此外,更有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的《血泪仇》《穷人恨》等紧贴时代发展、传播革命理念的剧目,在当时起到了重要的宣传作用。

过去我们曾说过,中国戏曲一方面海纳百川,是多种文化样态有机结合的综合体,另一方面还在不断发展,即便是高度完善的剧种,也会不断与时俱进。

特别是在题材选择上,戏曲人总是高度关注观众需要和时代发展,寻找一些适合自己的题材,在博得观众欣赏的同时,也丰富了剧目。

戏曲有一类新编时装戏,是根据当时社会新闻或重大事件编写,穿当时的社会服装进行演出,用于揭露时弊、传播理念、警醒世人。

各个戏曲剧种戏曲晚会(戏曲同题材剧目扎堆)(1)

1916年梅兰芳演出创编时装新戏《一缕麻》

各个戏曲剧种戏曲晚会(戏曲同题材剧目扎堆)(2)

沪剧《秋海棠》剧照

在解放前,很多相对开放或接地气的剧种,从当时作家的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演出了《骆驼祥子》《雷雨》《秋海棠》《一缕麻》等剧目,从外国名著中选取故事,演出了《魂断蓝桥》《蝴蝶夫人》,更多剧目是根据时事特别是新闻改编出来的,比如《枪毙阎瑞生》《黄慧如和陆根荣》《杨乃武和小白菜》。

另外,在特定时间为了反映社会变迁、表达演员心情、唤醒国民精神,戏曲演员还常常从古典题材中选择优秀故事,形成古今呼应的剧目,比如陈素真的《涤耻血》、易俗社的《还我河山》。此外,更有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的《血泪仇》《穷人恨》等紧贴时代发展、传播革命理念的剧目,在当时起到了重要的宣传作用。

各个戏曲剧种戏曲晚会(戏曲同题材剧目扎堆)(3)

各个戏曲剧种戏曲晚会(戏曲同题材剧目扎堆)(4)

各个戏曲剧种戏曲晚会(戏曲同题材剧目扎堆)(5)

秦腔《还我河山》演员剧照

戏曲工作者喜欢关注社会热点,这和观众的实际需求是有关系的,演员为了适应观众需求而不断编创剧目,所以还出现过一个主题被多个剧种、多个剧团演出,形成各有特色的剧目,也获得了不错的票房收益。

当下剧团关注社会热点,说明时至今日戏曲还是保持着与时俱进的先进性,能明确教化责任、了解观众需求、满足社会关切,比如近些年涌现出的村官题材剧目,豫剧《村官李天成》、眉户《村官》、黔剧《大学生村官》、陇剧《苦乐村官》、晋剧《村官李步福》、粤剧《青春作伴》,或讲述村官艰苦奋斗、带领村民脱贫,或反映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村民谋福利。

各个戏曲剧种戏曲晚会(戏曲同题材剧目扎堆)(6)

陇剧《苦乐村官》剧照

上述剧目充分考虑到戏曲的教化作用,注重社会效益,能及时反映社会现状,同时也能激励当下观众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然而,有个现象也需要重视,那就是剧目过于扎堆。比如近期陕西有三四个剧团围绕同一个人物编演新剧目,如果观众不仔细了解,单看剧名其实不大能分得清。

更严重的是在有些时候,很多剧团同时移植某个成功剧目,以至于在某个艺术节上可能会出现移植自某一剧目的若干相同剧目,而且扮相服装完全继承、唱词道白一字不改,甚至动作身段都完全一致。无论是昨天去看今天去看明天再去看,可能看到的是同一故事同一人物同一情节的同一段唱。乐器要是不响、演员要是不张嘴,观众看不出任何二度创作的痕迹。这样的移植剧目其实只有作曲一个人付出了心血努力。

各个戏曲剧种戏曲晚会(戏曲同题材剧目扎堆)(7)

为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一则是艺术的管理者投机取巧。创作新剧目未必会受到观众喜爱,那么选一个成功剧目总是安全的嘛。发明新菜未必能讨食客欢喜,那就不断炒土豆丝,反正人人都爱吃,殊不知“文艺要赢得人民认可,花拳绣腿不行,投机取巧不行”。

另一个重要而且根本的原因,就是演职人员的创作力极度匮乏。困在书斋翻报纸,就指望着在报纸上找寻典型事迹,而不愿深入生活、不善于从生活中汲取养分、不能够从生活中发现题材,或者也没有能力创作贴近真实生活的作品,殊不知“关在象牙塔里不会有持久的文艺灵感和创作激情”。

毕竟文艺作品不是用模子刻出来的,个性化的创作才能适应不同剧种的不同观众 。“只有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才能变成深刻的情节和动人的形象,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激荡人心”。

作者:李想

编辑:妍薇

审核:王梅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