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那些年解散的组合(准备7年还是被歌手淘汰)
回忆那些年解散的组合(准备7年还是被歌手淘汰)这首《第一滴泪》是动力火车发表于1999年的作品。如果他不是偏执地选择一首冷门的老歌,我相信,结局大概率不会是这样。唱完之后他说,刚刚在舞台上哭了,已经有7年没有这样的感觉了。他站在舞台上,整个人都是抖的。看完这期节目,我真替曾一鸣不值。
曾一鸣被淘汰了。
奇袭萧敬腾失败。
《歌手》一轮游。
他太珍惜这个舞台了。
唱完之后他说,刚刚在舞台上哭了,已经有7年没有这样的感觉了。
他站在舞台上,整个人都是抖的。
看完这期节目,我真替曾一鸣不值。
如果他不是偏执地选择一首冷门的老歌,我相信,结局大概率不会是这样。
这首《第一滴泪》是动力火车发表于1999年的作品。
即使你没听过原曲,也大致对动力火车的风格有所了解。
他们是典型的硬汉柔情。
和信乐团的信,是一个路子。
而曾一鸣呢?
他太会唱了,各种风格的作品他都能演绎。
不仅音域广。
而且音色纤细到能唱成女生;
粗狂到能唱出摇滚的撕裂感。
这是他的天赋。
所以最能表现他特点的作品,是能将这两种极端都能唱出来,通过反差,将听众带入一层又一层的悲伤之中。
他在《中国最强音》里,就是靠着这招一骑绝尘。
比如翻唱齐秦的《袖手旁观》、《夜夜夜夜》。
比如翻唱张惠妹的《也许明天》、《我要快乐》。
总之要不就翻唱女歌手作品,要不就找一位声音纤细的男歌手。
这是他的最优选。
但这次,他选择了“硬汉”动力火车。
而且还是一首不为人知的作品。
只能说,他内心的骄傲这么多年一点都没变。
登上舞台前,别人问他为什么要唱老歌。
“你得跟着潮流啊!”
他却反问:“我为什么要跟着潮流。”
曾一鸣说:“这首歌是遗珠,我要带着使命把那些曾经被人遗忘的经典歌挖出来。”
“我要告诉所有人,这才是经典,这才是好听的歌。”
这句话太霸气!
但是他还是对现在年轻人的审美太过自信。
他输了。
大比分落败。
大家要知道,虽然我上面说曾一鸣选歌不对。
但并不意味他唱的就不好。
只不过这首歌没法表现他最好的一面。
而且开头的编曲是败笔,没设计好。
还是那句话:太可惜!
但很可惜,《歌手》是一场残酷的比赛。
曾一鸣没用最佳策略去应对这个舞台,应对500位大众评审的耳朵。
选歌不好也就算了。
编曲也不好。
说到底,他太偏执了。
太相信自己的能力,不想迎合任何人。
刚唱完,曾一鸣说想留下来,继续多唱几首歌。
“我尽自己所有的全力了。”
可是,他再也没有机会了……
洪涛将失败结果公布完,曾一鸣面向节目组和所有参赛歌手说了一番话。
“我觉得我们八零后这一帮歌手其实都很能唱,但都很缺少机会。我们这批人会不会被人遗忘啊!”
歌手们都泪目了。
曾一鸣其实戳到了很多人的痛点:现在只靠音乐本身,已经越来越难获得年轻人的关注。
市场要的不是音乐,而是娱乐。
要的不是音乐人,而是艺人。
老歌和老歌手被遗忘是必然的。
2013年,曾一鸣参加《中国最强音》。
记者问他:“输了怎么办?”
他回答:“输了头给你。”
2014年,他找洪涛,让他给机会,参加《我是歌手》。
他对洪涛说:“只要让我上,一定给您拿冠军。”
那时候,他多么意气风发。
连导师的面子都敢不给。
而这一次输了之后,记者问他:“你认命吗?”
曾一鸣小声回答:“嗯。”
然后抿着嘴,眼眶通红,不停点头,然后哭了出来。
记者又问他:很难受吗?
曾一鸣只说了三个字:“太难了!”
他从直播间的座位上站起来,然后一声不吭地往外走。
半路还回头,望了一眼身后的演播厅。
这一走他知道,很难再回来了。
以他的实力,一定配得上这个舞台。
但命运就是如此不公。
就像他半个月前在微博里说的那样:
“你梦寐以求的地方,总有人来去自如。”
在我心里,曾一鸣没有输给任何人。
他只是输给了自己。
不管是选曲还是编曲,都是他个人的选择。
这个选择背后代表的不是聪明不聪明,而是价值观。
对音乐的价值观。
对人生的价值观。
他一直说没有舞台、没有舞台。
难道真没有?
他要的是干干净净、只看音乐的舞台。
当年他拿下《中国最强音》冠军,本可以借着节目热度,一跃成为当红歌手。
但他选择默默在家写歌、做专辑。
就算是现在,只要他愿意,各种乱七八糟的节目也都能上。
毕竟大魔王级别的唱功摆在那呢。
这一切都来源于他的选择。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
而性格不是简单的外向或者内向,而是价值观。
是你认同什么、不认同什么。
是你相信什么、不相信什么。
是你明明知道这样做有好处,但偏偏瞧不上。
是你明明知道这样做要完蛋,但依然不信邪。
我打心底佩服曾一鸣这样永远骄傲的人。
现在他哭着说认命了。
但认命不等于妥协。
因为他把自己的命,始终握在了自己手中。
没有交给观众,没有交给评审,没有交给市场。
他还是他。
只要给他舞台,曾一鸣就能回来。
大魔王还是大魔王。
我们等着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