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姬陵是在印度哪个时期建造(泰姬陵逃过英国掠夺)
泰姬陵是在印度哪个时期建造(泰姬陵逃过英国掠夺)但泰姬陵建成大约一个世纪之后,整个印度沦为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征服者不仅掠夺了印度的财富,还要毁灭它的文明。据英国《泰姬陵》一书披露,印度沦为殖民地期间,泰姬陵改成了英国青年们娱乐的舞厅。他们还将泰姬陵开辟为野餐的场所,还将铁锤、凿子带了进去,以便在酒醉饭饱之后敲凿陵墓上的宝石和珍珠。更有甚之,当时英国在印度的总督还制订了一个拆掉泰姬陵拍卖的计划,连施工机械都已经开进了陵园。后来由于在伦敦的第一次拍卖宣告失败,才放弃了这一计划,使泰姬陵有幸得以保存。泰姬陵所用建筑材料皆是从300公里外的采石场运来,除此,还有成千上万的宝石和半宝石镶嵌在大理石在表面,陵墓上的文字也是用黑色大理石做的。从前曾有银制的门,里面有金制栏杆和一大块用珍珠穿成的布盖在皇后的衣冠冢上。窃贼们偷去了这些珍贵的东西,许多人曾企图挖取镶嵌在大理石栏上的宝石,现在的门是铜制的。寝宫居于陵墓正中,四角各有一座塔身稍外倾的圆塔,以防
泰姬陵是印度最知名的古迹建筑,是莫卧儿王朝第5代皇帝沙贾汗,为了纪念已故皇后而兴建的陵墓。主要由殿堂、钟楼、尖塔、水池等构成,且全部用纯白色大理石建筑,用玻璃、玛瑙镶嵌,绚丽夺目、美丽无比。泰姬陵于1631年开始动工,历时22年,每天动用2万役工。除了汇集全印度最好的建筑师和工匠,还聘请了中东、伊期兰地区的建筑师和工匠,更是因此耗竭了国库,这也是导致莫卧尔王朝衰落的主要原因。
泰姬陵代表了莫卧儿建筑成就的高峰,泰姬陵最引人瞩目的是用纯白大理石砌建而成的主体建筑,皇陵上下左右工整对称,中央圆顶高六十二米,令人叹为观止。四周有四座高约四十一米的尖塔,塔与塔之间耸立了镶满三十五种不同类型的半宝石的墓碑。陵园占地十七公顷,为一略呈长形的圈子,四周围以红沙石墙,进口大门也用红岩砌建,大约两层高,门顶的背面各有十一个典型的白色圆锥形小塔。大门一直通往沙杰罕王和王妃的下葬室,室的中央则摆放了他们的石棺,壮严肃穆。泰姬陵的前面是一条清澄水道,水道两旁种植有果树和柏树,分别象征生命和死亡。
泰姬陵整个陵园是一个长方形,长576米,宽293米。四周被一道红砂石墙围绕。正中央是陵寝,在陵寝东西两侧各建有清真寺和答辩厅这两座式样相同的建筑,两座建筑对称均衡,左右呼应。陵的四方各有一座尖塔,高达40米,内有50层阶梯,是专供阿訇拾级登高而上的。大门与陵墓由一条宽阔笔直的用红石铺成的甬道相连接,左右两边对称,布局工整。在甬道两边是人行道,人行道中间修建了一个十字形喷泉水池。
陵寝内还有一扇精美的门扉窗棂,传说是出自中国明代工匠的雕刻。在中央的宫室里则设有一道雕花的大理石围栏,里面放着的就是世界闻名的沙·贾汉和泰姬的两座大理石棺椁,但这两座石棺却不是真的,因为真棺安放在地底下的另一间地下室内。棺椁上以翡翠、玛瑙、水晶、珊瑚、孔雀石等20余种宝石镶嵌出精致的茉莉花图案,其工艺之精细、色彩之华丽,可谓巧夺天工,无与伦比。从外表上看,由于整座陵墓系由纯白大理石砌成,因此,一日之中,随着晨曦、正午和晚霞三时阳光强弱的不同,照射在陵墓上的光线和色彩就会变幻莫测,呈现出不同的奇景。
寝宫居于陵墓正中,四角各有一座塔身稍外倾的圆塔,以防止塔倾倒后压坏陵体。寝宫的上部为一高耸饱满的穹顶,下部为八角形陵壁,上下总高74米,用黑色大理石镶嵌的半部古兰经的经文置于4扇拱门的门框上。寝宫内有一扇由中国巧匠雕刻得极为精美的门扉窗棂。寝宫共分宫室5间,宫墙上有构思奇巧的用珠宝镶成的繁花佳卉,使宫室更显光彩照人。中央八角形大厅是陵墓的中心,在墙上镶嵌着浅浮雕和精美的宝石。中心线上安放着泰姬的墓碑,国王沙贾汗的墓碑则位于其旁边。
在主体两旁各有一座清真寺,以红砂岩建筑而成,顶部是典型的白色圆顶,而兴建这两座清真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持整座泰姬陵建筑的平衡效果,以达到对称之美。陵墓倒影,是泰姬陵在水中的倒影呈现了泰姬的少女形象。而且从某个角度看,泰姬陵的本身就像一个少女的头像。从上往下看,分别为王冠,眼睛,鼻子,嘴。
泰姬陵此花园是一个典型的波斯式花园,位于主体前方,中央有一水道喷泉,而且有两行并排的树木把花园划分成4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型,因为4字有著神圣与平和的意思。陵墓主体建筑呈八角形,建筑时,在主体下方挖了18个井,每个井都以一层石头,一层柚木的方式,把地基层层叠起,以减低地震对主体的伤害。陵墓内部只靠室外透入的阳光照明,在大理石屏风内有两副空石棺,而沙贾汗与皇后的真正长眠地点是在地下另一土窖中。
泰姬陵所用建筑材料皆是从300公里外的采石场运来,除此,还有成千上万的宝石和半宝石镶嵌在大理石在表面,陵墓上的文字也是用黑色大理石做的。从前曾有银制的门,里面有金制栏杆和一大块用珍珠穿成的布盖在皇后的衣冠冢上。窃贼们偷去了这些珍贵的东西,许多人曾企图挖取镶嵌在大理石栏上的宝石,现在的门是铜制的。
但泰姬陵建成大约一个世纪之后,整个印度沦为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征服者不仅掠夺了印度的财富,还要毁灭它的文明。据英国《泰姬陵》一书披露,印度沦为殖民地期间,泰姬陵改成了英国青年们娱乐的舞厅。他们还将泰姬陵开辟为野餐的场所,还将铁锤、凿子带了进去,以便在酒醉饭饱之后敲凿陵墓上的宝石和珍珠。更有甚之,当时英国在印度的总督还制订了一个拆掉泰姬陵拍卖的计划,连施工机械都已经开进了陵园。后来由于在伦敦的第一次拍卖宣告失败,才放弃了这一计划,使泰姬陵有幸得以保存。
印度独立后,泰姬陵成了印度普通人可以游览的景点。但是,由于长期不注意环境保护和无休止的低水平开放,泰姬陵的许多部位遭到了不可修复的破坏。大理石台阶已经磨损和出现裂痕,精美的雕刻和宝石镶嵌也遭损坏。另外,由于周围工厂排放大量有毒气体导致酸雨过多,原本洁白的泰姬陵出现片片黄斑。
而之前有关报道说,泰姬陵寝地基下陷不稳,泰姬陵地基不稳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其周遭的观光业者滥抽地下水,再则近年受工业发展和过度砍伐等影响,亚穆纳河也日渐干涸,导致泰姬陵地基变得愈加脆弱。亚穆纳河是泰姬陵建筑设计的一部分,一旦河水干涸,必然会河死陵亡,若地基不加固,泰姬陵将在未来几年内倒塌。从目前出现的一些情况看来,泰姬陵的未来确实不容乐观。地基不稳,昔日支撑高大建筑所使用的木桩日渐腐朽,2010年开始陵墓部分墙壁就出现裂痕,围绕陵墓的4座尖塔也开始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