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走就想家了(就是想死得离家近点)
还没走就想家了(就是想死得离家近点)1942年,河南,蝗虫泛滥,严重干旱。一个灾民这不容易做到。如果你也写过小说,就会懂。今天咱们聊一部刘震云老师小说改编的电影。
我很欣赏作家刘震云。
不是因为我们是老乡,
而是他的文字太有魔力。
没有人比他更会讲故事,我总觉得小说里的那些人就在自己身边,那些事也是我经历过的。
这不容易做到。
如果你也写过小说,就会懂。
今天咱们聊一部刘震云老师小说改编的电影。
一个灾民
1942年,河南,蝗虫泛滥,严重干旱。
老范发愁,家乡河南延津出现了“吃”的问题。
老范是个地主,按理说不应该发愁。
但他发愁的不是自己,而是村民们。
饿到没有东西的时候,所有人一定会盯上他的余粮。
果然,邻村的刺猬带着饿疯了的村民们来找老范,要求老范管饭。
老范不敢怠慢,暗中安排人去县里报官。
然后安排厨子给这些不速之客烧火做饭。
这边老范的儿子给长工们承诺,每人两升小米,到时给他们干。
请注意,他们不谈钱,食物就是单位。
一次拼命,可以换两升小米。
没想到“战斗”比想象中来得要快,两边人马,一触即发。
老范没了儿子。
他做梦也想不到,在这个饥饿的年代,儿子是被打死的。
日本人的炮火打到家门口,老范的家也没了。
一大家子开始往陕西逃荒。
但是老范不承认自己是“逃荒”,因为他马车上的粮食储备很多,他坚持只是“躲灾”而已。
再看女儿星星,背着书,抱着猫,似乎只是在期许一次未知的长途旅行。
儿媳马上就要生了,老伴儿照顾着,长工拴柱在前面赶着马车,一切似乎都在老范的掌控之中。
路上遇到了另一个长工瞎鹿,老范建议一起走,大家做个伴。
瞎鹿的老婆花枝看到老范的现状,感到非常解气,原来地主老范也有这一天。
这是一种穷人独有的奇特心理,虽然自己在逃荒,但是看到地主也在逃荒,心里就莫名舒服很多。
日本空军的炮弹轰炸,把逃荒的队伍炸开了花。
老范的马车翻了,粮食、银子散落遍地。
天上的日本人飞走了,地上的中国人开始抢老范的家产。
我听过一个故事,有个人拉了一车水果,遭遇了车祸翻车。
结果所有路过的人都停下来,哄抢那车水果。
那个人坐在地上哭。
老范想不通,刚刚还一起有序排队逃荒的同胞,怎么因为别人丢了炸弹,就开始抢自己。
老范打不过,于是从“躲灾”变成了“逃荒”。
他成了名副其实的“灾民”。
灾民老范拖家带口往陕西逃荒。
一路上先后失去了儿媳、老伴儿、女儿、孙子。
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
活下来的老范,也是靠着陆续离开他的人。
花枝把自己卖了,换了小米。
女儿把自己卖了,换了小米。
好不容易来到陕西的那一刻,灾民老范却被拦下来了。
一个老外
白修德,美国人,《时代周刊》驻重庆记者。
他像是行走江湖的侠客,凭借各类报道在中国声名大振。
老白是热心肠,有新闻敏感度,不知道从哪里听说了河南发生的事情。
抱着一探真相的初衷,老白出发了。
没想到的是,来到河南的老白,自己都差点和灾民一起饿死。
原来灾情比他想象中要严重得多。
很多人已经断粮多日了,靠着吃树皮维生。
听说有些地方已经开始人吃人,老白没看到,倒是看到了狗吃人。
路上到处都是饿死的人。
活着的人,连把死人埋起来的力气都没有。
老白半夜睡觉,自己的东西被洗劫一空。
始作俑者就是老范,他们偷了老白的驴、饼干和相机。
最后老白表示,驴不要了,相机留下,才勉强保住相机。
老白倒吸了不知道多少口冷气。
同样是中国,这里和他所在的重庆简直就是两个世界。
他很奇怪,为什么这么大的灾难,没有任何一家媒体报道。
当地的所有媒体,似乎都集体失声了。
我听过一个故事,算了,这里不说故事。
老白随口问一个相关人员,为什么河南灾情这么严重。
那人说,因为蚂蚱。
老白马上就骂法克蚂蚱。
因为他明白,又怎么可能都是因为蚂蚱。
老白找到慈祥的神父,吃上了热乎饭。
神父劝他远离河南,他选择了坚持自己的新闻理想。
无独有偶,河南的传教士安西满也找过这位神父。
神父为安西满包扎伤口。
安西满发问:上帝知道河南发生的这一切吗?为什么也不管管?
神父低头不语,好像那些集体失声的媒体。
经过一番努力,和强大的存活能力,老白完成了素材积累,回到重庆。
讽刺的是,原本将他视为好友的所有政府官员,都以各种理由拒绝见他。
老白感到莫名其妙。
他不懂,自己带着真相回来,却没有人想要看到。
他不懂,这是那些官员的“家丑”,不可外扬。
他不懂,自己给委员长看了灾区照片,政府没有任何反应。
他不懂,所有人都比他更明白灾情,只是所有人都在装糊涂。
老白不懂中国人,毕竟他只是个老外。
他以为自己是牛逼的绿林好汉,却不知中国的所有宋江都会被招安。
直到有天,老白关于河南受灾的报道出现在了《时代周刊》。
全世界都看到了那些流离失所的人,那些惨不忍睹的真相。
一切才开始发生改变。
而我在想,如果没有这个老外呢?
我不敢想。
一个领导
李培基到河南上任的时候,当地官员安排了一道鲤鱼焙面。
这是豫菜十大名菜之一,可见他受重视程度。
要知道,当时河南百姓已经在逃荒的路上,拿树皮当饭吃。
延津官员以为李培基要调查民情,确定发救济粮的事情。
没想到李培基是来收军粮。
于是心照不宣都默默骂娘。
李培基了解河南的灾情,作为地方官,该要求要求,该争取争取。
所以他找到第一战区司令官老蒋,河南艰难,能不能减免军粮。
老蒋答应地痛快,当然可以。不过你要负责把日本兵赶走。
老李顿时在心里骂娘。
司令老蒋说,你这是灾民,死在家门口,还是咱中国的地盘。
我这是打仗,当兵的没粮食补给,一旦打败,失去的是整个国家。
虽然知道这是偷换概念,但是没上过《奇葩说》的老李还是选择了沉默。
老李找到委员长,被邀请一起吃早餐。
委员长饭没吃几口,工作汇报和指示一大堆,都是国与国之间的大事。
好不容易有个空隙,委员长问你有什么事。
老李想了想,河南受灾和国家大事一比,不值一提。
于是选择了沉默。
老李费尽周折,六次上书,没有任何救济回应。
可惜老李自己看不到这部电影,所以他不知道,其实自己和老白遭受着同样的待遇。
四处找人,到处碰壁。
所以当八千万斤的救济粮下来的时候,老李以为是自己的功劳。
其实他不知道功劳来自老白的那篇报道。
在救济粮如何分发的会议上,老李本以为会听到团队对自己的一致夸赞。
没想到听到的是一盘散沙的各自为战。
大家都说,自己所负责的区域最需要救济,应该多发点粮食。
听得老李一声叹息。
也许是老天爷听到了老李的一声叹息,于是又给他加了一道雷劈。
司令官老蒋直接扣押了老李的财政官员,要他拿三千万斤粮食来换。
还没到手的八千万斤救济粮,转眼就剩下五千万斤。
老李是万万没想到的。
所以说领导一定要有个好秘书。
老李就有个好秘书。
当然,不是女秘书。
老李的秘书说,既然老蒋为难我们,不如直接给老蒋送礼。
给他个人安排三百万斤好处,保证他就不要那三千万斤了。
老李一听,从三千万变三百万,似乎很划算。
秘书还给老李预留了五十万斤,老李大惊失色。觉得这个官是很难当下去了。
可是没人想过,这本是不该被挪用的救命粮。
那些被送出去的救济粮,被军队一转手,当成了商品,卖给了灾民。
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中国似乎每天都在上演。
我听过一个故事,某年某地发大水,各地送来援助物资,结果免费的物资被别有用心的人当成商品,高价卖给了灾民。
我听过一个故事,某年某地有瘟疫......
我还听过一个故事......
还是说说电影。
老李后来再次见到了委员长,他问老李,河南灾区死了多少人。
老李说,政府统计,一千零六十二人。
委员长问,实际呢。
老李说,大约三百万人。
老范从家财万贯,到赶着马车全家躲灾,到最后孤苦伶仃只剩一个人。
也不过是几个月的时间。
走到陕西的老范,被当地的军人拿枪赶了回来。
原本以为的活路,成了死路。
于是老范只能再走回河南。
路上看到万千和自己一样流离失所的人。
有人问他,老哥为啥往回走。回河南就是个死。
老范无力地说,知道,就是想死得离家近点。
我觉得所有河南人都应该看看这部电影。
这部发生在河南的电影叫《1942》。
不是「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