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名家老屋回忆散文(散文荐读写地书的老人)
经典名家老屋回忆散文(散文荐读写地书的老人)随即,他提笔写下:“邓小平”三个字。我顿时为自己的孤陋寡闻感到羞耻,他也许看出我的窘态说:“没事,年轻人,不知道正常。”可是,我是年轻人吗?此刻,我才明白自己读书太少,学识浅薄。“不知道。”我抬头看了一眼老人,那双深邃的眼睛充满了慈爱。今天晨练时,我在广场偶然遇到写地书的老人。因疫情好久没有见到他们了,我一下子来了兴趣,走过去想仔细端详地书的内容。“少说空话,多做工作,扎扎实实,埋头苦干。”我读着地上的文字。“你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
王秀敏,70后,陕西千阳人。现为宝鸡市杂文散文家协会会员。千阳县燕伋文化研究会会员。近年来不断有作品发表在不同媒体平台。我酷爱文学,喜欢用文字表达内心世界,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徜徉书海,让博大精深的文化滋养生命。以文会友,其乐无穷。
写地书的老人
文/王秀敏
我不止一次发现有人写地书,他们都是男性老人,远远的就觉得他们了不起,是有品味的人。看着那些苍劲有力的毛笔字,个个安静地躺在四四方方的地砖上,我便由衷的佩服写地书的老人。
今天晨练时,我在广场偶然遇到写地书的老人。因疫情好久没有见到他们了,我一下子来了兴趣,走过去想仔细端详地书的内容。
“少说空话,多做工作,扎扎实实,埋头苦干。”我读着地上的文字。
“你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
“不知道。”我抬头看了一眼老人,那双深邃的眼睛充满了慈爱。
随即,他提笔写下:“邓小平”三个字。我顿时为自己的孤陋寡闻感到羞耻,他也许看出我的窘态说:“没事,年轻人,不知道正常。”可是,我是年轻人吗?此刻,我才明白自己读书太少,学识浅薄。
“您写的字那么好,是柳体字吧!”
“对,你说对了。你也喜欢写字吗?”
“略知皮毛,不会写字。”
“你看,这些字都横粗竖细撇粗捺细,和颜柳刚好相反。”
“颜筋柳骨,我也不太懂。”
“不错。现在年轻人大都不懂,你和他们不同。”
老人气宇轩昂,精神矍铄。他手执由海绵制成的地书笔,在饮料瓶蘸了水,边写字边和我聊天。
“您为什么喜欢写地书呢?在纸上写不好吗?”
“写地书既方便又环保,它是集锻炼身体和陶冶情操于一身的。”
“哦,地书不像伏案写字,它是全身运动。”
说话间,他又写了好多文字。我看着那些从老人桃形笔尖下流淌出来的文字,个个精神有灵魂,大气不失风骨,不由自主的多看了几眼:他身板硬朗,腿脚灵便,口齿清晰,面容清瘦,有仙风道骨的味道。我猜他一定是个退休老干部,在位时是一位有文化的好领导。
“你猜我今年有多少岁了?”他停下笔笑着问我。
“您有80岁了吧?”我脱口而出。
“90岁了。”
“是吗?”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您一点都不像90岁,好身体啊!读书养颜,您老一定喜欢博览群书吧。”
“让你说准了,一辈子的爱好。”
话越说越投机,我还想多聊一会儿。不巧,电话响了,我不得不告辞老人去忙自己的事。
临走时,我们相互再见,顺便祝老人高寿。一路想着写地书的老人,一路感慨:老人一生不就是一位少说空话,多做工作,扎扎实实,埋头苦干的人吗?
来源:陝西文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