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红灯挂门前(红灯挂在大门外)

红灯挂门前(红灯挂在大门外)我小时候记得,过年好多人家挂的是电线拉着的白炽灯泡。改革开放后,红灯笼慢慢进入市场,进入千家万户。现在土默川许多农村,逢年过节都要挂一对红灯到院门前。进城后家家户户过年时都把红灯挂在了阳台上,每当看到夜色中那对对红灯,我都会想一下主人是不是走西口先辈们的后人……生活即使再匆忙,心中都要挂起一对红灯,那是温馨与美好的象征。“正月里来是新年,纸糊的灯笼挂在门前,风吹灯笼呼噜噜转,我和三哥哥过新年……”,早些年,灯笼是用纸糊的,也只是听歌才知有那么多灯:“西瓜灯,红腾腾。白菜灯,绿莹莹。芫荽灯,碎纷纷。韭菜灯,宽甚甚。茄子灯,紫不楞登。圪柳把弯黄瓜灯。龙儿灯,满身鳞。凤儿灯,花生生。老虎灯,多威风。摇头摆尾,狮子灯。三打金弹炮打灯。那是咿呀嗨,嗖溜溜起火带炮乒乓两盏灯……”能从苦日子的煎熬里嚼出幸福的味道,再唱出来实在不易。二人台经典剧目《走西口》情意悠长:为了生计丈夫太春要去走西口,妻子孙玉莲

红灯挂门前(红灯挂在大门外)(1)

“正月里,正月正,正月十五挂红灯……”——这喜庆的旋律打小就耳熟能详。一对红灯,点燃了普通百姓最温馨的记忆,高挂在美好生活最温暖的地方。

《挂红灯》是流传于晋西北和内蒙古土默川一带的二人台曲目,是走西口后人传唱了一代又一代的心声。走西口是穷苦人的辛酸史,但老一辈的穷苦人没有失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挂一对红灯到大门外。

穷苦怕什么呢!人要过出精气神。小时候常听父亲念叨一句谚语——“有钱没钱,剃头过年。”和挂红灯一样,理发沐浴过年这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有了这种态度,日子才有了生气,生活才有了精神。反之,任由春夏秋冬、晨昏朝暮随意而过,再富足的日子又有什么味道呢?

日子不停地往前走,社会充斥着浮躁,人世布满了艰辛,应该不时停下来让灵魂跟上自己的脚步。逢年过节要有仪式感和庄重感,这一点物质生活比我们贫穷的先辈们做到了,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从苦难中走出来的人能够从灵魂深处感悟人生,能够哀而不伤、苦中作乐。挂一对红灯在大门外,流溢出人间的温暖,温暖着轻寒的春夜。

能从苦日子的煎熬里嚼出幸福的味道,再唱出来实在不易。二人台经典剧目《走西口》情意悠长:为了生计丈夫太春要去走西口,妻子孙玉莲相送,一对恩爱夫妻凄苦缠绵地唱着别离歌。听这歌曲只感觉:再多的苦难也要笑着面对,再大的委屈唱出来就好受。

与《走西口》同样流传甚广的《五哥放羊》这样唱:“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五挂红灯,红灯挂在大门外,单等我那五哥呀来上工……”五哥是个放羊的,生活富不到哪里去,但多情的三妹妹一直把他唱到了十二月,真幸福:“八月里来月正明,长工短汉分月饼,白糖黑糖都撒上,我给五哥分半斤;九月里

来秋风凉,可怜五哥没衣裳,三妹妹取出一件花袄袄,改一改衣袖送给你穿上……”听唱词就知三妹妹是地主家善良的女儿,爱上了勤劳的五哥,生活总会有美好的远方和诗意。

“正月里来是新年,纸糊的灯笼挂在门前,风吹灯笼呼噜噜转,我和三哥哥过新年……”,早些年,灯笼是用纸糊的,也只是听歌才知有那么多灯:“西瓜灯,红腾腾。白菜灯,绿莹莹。芫荽灯,碎纷纷。韭菜灯,宽甚甚。茄子灯,紫不楞登。圪柳把弯黄瓜灯。龙儿灯,满身鳞。凤儿灯,花生生。老虎灯,多威风。摇头摆尾,狮子灯。三打金弹炮打灯。那是咿呀嗨,嗖溜溜起火带炮乒乓两盏灯……”

我小时候记得,过年好多人家挂的是电线拉着的白炽灯泡。改革开放后,红灯笼慢慢进入市场,进入千家万户。现在土默川许多农村,逢年过节都要挂一对红灯到院门前。进城后家家户户过年时都把红灯挂在了阳台上,每当看到夜色中那对对红灯,我都会想一下主人是不是走西口先辈们的后人……生活即使再匆忙,心中都要挂起一对红灯,那是温馨与美好的象征。

元宵节一过,雪融河开春又到。让我们从那抹温暖彤红的光亮里出发,开启新一年的历程。五哥放羊不勤劳不会有三妹妹惦记,甘甜的瓜是苦蔓子结出来的,好光景是吃苦受罪挣来的,幸福的生活是奋斗出来的。

明年的元宵节,再挂红灯到大门外。● 殷耀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