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阿冬vlog(上海人的日常生活)
上海阿冬vlog(上海人的日常生活)这些日子在上海是苦的,不仅是身体上缺乏自由,心灵上更饱受冲击,每天看到太多悲哀的事,但并不是说生活就没有了光彩,也不是说写这些只是苦中作乐。苦难是真实的,而恩典同样也是真实的。恩典总是够用的,是具体的,甚至是精彩的。我们并不感恩疫情,但我们感恩疫情中仍然完全护理着我们的无比信实的天父。今天先写到这里,等空了再陆续更新邻舍篇、团长篇、末世篇……(给自己挖个坑,不保证能填上4、这段时间也是我第一次认认真真地给一家人做一日三餐。之前因为有学习,有聚会,有dxjm来帮忙,我又常常想着带孩子出去玩,做饭这件事真的不放在心上,实在不行了就去旭辉吃一碗面。但现在,无处可去,也无外卖可点,也无人做饭,再加上还有客人住着,逼着我得安安心心扎根在厨房。现在每天的节奏大概是这样的,早上起来吃前一天就预约好的粥,吃过早饭,就开始准备午饭,用电饭锅预约好午饭,把每一道菜配好,接着陪孩子学习。十点半左右,开工,把配好
作为上海人,写点什么吧。 写点什么,才对得起这段百年一遇的经历。我是一个基督徒,一个普普通通的全职妈妈,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在一个迄今出了5个阳性、封了三栋楼的小区。随便写点什么,写到哪里算哪里。饮食篇1、现在微信的问候早已是:你最近吃的还够吗?菜买得到吗?我大概比较有危机感,或者喜欢嘎闹忙,在封城前一周(就是辟谣“封城”的那一天),去菜场抢了一回菜。那种大场面,是我这种经常刷叮咚的人实在没见识过的。结账的地方排着长龙,菜就像不要钱一样抢,等到最后几家超市时,货架上都是空的。不得不说,上海老阿姨老爷叔的直觉还是很准的。
到听说要鸳鸯锅的时候,作为还被预留了四天买菜时间的浦西人,我义不容辞再次踏上抢菜的征程。比起上一次随便买一点,这一次还是明确地买了些放的起的菜,也就是大白菜、卷心菜、胡萝卜、洋葱,那天两颗娃娃菜就卖到了27元,照样到处是人。而很多超市和小菜场已经空空如也了。
很感恩的是,3月29日,就有弟兄姐妹给我们送了菜,送的比我自己买的还多,鸡蛋是一百多个一送的。我觉得这么多菜,我们真的吃不下,会坏的。这时候如果有菜坏了,觉得要遭天谴的。我就联系了几位被封了一段时间的老姊妹,给他们送了些蔬菜和鸡蛋。送的时候,我特别喜乐,好像在“借给耶和华”,觉得自己特别富。当晚回来,我们小区就封了。但在封之前,奶奶从萧山寄来的蔬菜就到了,再一次补仓满满,还有一位弟兄给我们送了满满一箱(两包尿不湿那么大的箱子)的食品,荤素搭配,还有零食,有一颗大白菜我今天刚刚切开了吃。那一刻,我觉得自己送出去的时候还是不够慷慨。
2、而就在封小区的前一个小时,有一位年轻弟兄来我们家准备封在一起(他是在校大学生,回了趟老家再回来,就回不去学校了)。我们更加觉得在饮食上真的不愁了。因为那天早上爸爸读圣经,恰好读到以色列大饥荒时,有乌鸦叼肉给以利亚吃,后来溪水都干了,神就差派一个西顿的寡妇养活以利亚,只要她用所剩无几的面和油先做一个小饼给先知吃,她的面和油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不,我们家接待了“以利亚”,那还愁啥,为了“以利亚”,神也得养活我们。果然,时至今日,我们的粮仓都是有粮的,即或有那么一两天,眼看着要断肉了,肉就送来了,要断菜了,菜就补上了。每一顿都有菜有肉,营养健康。但是不得不承认这段时间,花在手机上的时间太多,背后还是因为焦虑,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团购的消息,生怕断粮,生怕饿肚子,但这是一种对精力的浪费。牢牢抓住神的应许:“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该做什么做什么!3、这段时间在饮食上,还学到很多功课。第一,我的厨房技能有巨大的长进。我第一次搞清楚家里有多少食物,把冷藏和冷冻、干货和调料、零零总总整理了一遍,清清楚楚地分好类,坏掉的扔掉,好的保存好,还学了抖音里的蔬菜保鲜技巧——在冰箱里先铺一张厨房纸。接着,面对这些食材,我觉得自己真的是一个巧媳妇,很会配菜。卷心菜配胡萝卜,莴苣叶子先掰下来配腊肠作菜饭,莴苣肉再配鸡蛋炒,洋葱炒肉丝,甚至还做出了红烧肉、木须肉这些疫情前我从未达到的高度……还有一个破纪录,就是我会自己切肉了,以前都是在菜场叫老板帮我切好肉丝、肉片,每次去买肉,小排、蹄膀都傻傻分不清,老板问我要哪部分的肉,我心里想肉还分部分,假装很懂的说,你帮我挑好的。现在团回来的肉,我得自己面对,哪个是用来做红烧肉的五花肉,哪个是小排……自己操刀切肉片、肉丝,记起小时候妈妈跟我说的,要把长纤维切断的教诲。一小袋一小袋分好,好吃得长久一点,我心中油然一股自豪感。
4、这段时间也是我第一次认认真真地给一家人做一日三餐。之前因为有学习,有聚会,有dxjm来帮忙,我又常常想着带孩子出去玩,做饭这件事真的不放在心上,实在不行了就去旭辉吃一碗面。但现在,无处可去,也无外卖可点,也无人做饭,再加上还有客人住着,逼着我得安安心心扎根在厨房。现在每天的节奏大概是这样的,早上起来吃前一天就预约好的粥,吃过早饭,就开始准备午饭,用电饭锅预约好午饭,把每一道菜配好,接着陪孩子学习。十点半左右,开工,把配好的一道道菜,洗切炒,半个小时一桌三菜一汤就出来了。午饭后,则准备好晚上的配菜,预约好晚饭,这样晚上也只要半小时就能上桌。晚饭后,就开始预约第二天的粥,再想一想明天要吃哪些荤菜,从冷冻里拿出来放在冷藏。这些家庭主妇的技能,我是在结婚后第十年,生孩子后第七年,才真正习得,而如果不是封控在家,恐怕我还不会习得。“万事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
5、学习节制。这是全家一起学习的功课。以前我们家的零食和水果经常多到濮出来,但这回,所有的零食都在封控后的第七天被吃完了,包括一包大核桃和一瓶香榧——这二者在过去的零食扫荡中总是被完美绕开。终于,没有了零食,甚至最后一颗梨都被吃完了。(后来很快邻居又送来了三个苹果和两个橘子,三片旺旺雪饼和两包巧克力派。这都是极其体面的礼物了。昨天又只剩一个苹果时,竟有土豪邻居投喂了一大袋的苹果和梨。)家里的零食和水果始终徘徊在有和无的临界点上,而每一顿的饭量和菜量也被我精准把控后,总能让人吃到七分饱,确保光盘。这样一来,至少我觉自己的胃口变得更好了,味觉似乎也更敏锐了,人也更轻松了。某种程度上,我们的饮食变得更健康、更朴素、更节制了,脾胃得到了休养,欲望也得到了安息。
(这张葱还是盗了邻居的图,自家的葱太丑了。)6、还有,孩子们的参与。因为出不了门,孩子们把家务当作游戏。我们一起做了pancake,姐姐会切切切,黄瓜、番茄、土豆、豆腐皮都能切得有模有样。有一次团到三颗土豆,担心很快会发芽,所以一下子做完,姐姐看着视频拌了土豆泥,好吃得不得了。
这些日子在上海是苦的,不仅是身体上缺乏自由,心灵上更饱受冲击,每天看到太多悲哀的事,但并不是说生活就没有了光彩,也不是说写这些只是苦中作乐。苦难是真实的,而恩典同样也是真实的。恩典总是够用的,是具体的,甚至是精彩的。我们并不感恩疫情,但我们感恩疫情中仍然完全护理着我们的无比信实的天父。今天先写到这里,等空了再陆续更新邻舍篇、团长篇、末世篇……(给自己挖个坑,不保证能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