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去降低对别人的期待呢(他人的期待是怎样影响我们的)
怎么去降低对别人的期待呢(他人的期待是怎样影响我们的)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克布森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对一所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做了一次智力测验,然后在学生里随机抽取了一部分学生,并对他们的老师说“这些孩子比同班孩子更加聪明”。一年后,罗森塔尔和雅克布森发现被抽取的这一部分孩子学习成绩更高、进步更大。罗森塔尔借于皮格马利翁的故事,称这种现象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叫皮格马利翁的雕塑家。他用象牙雕塑了一位美丽可爱的少女并且深深爱上了这个“少女”。他给雕像穿上美丽的长袍,并且拥抱它、亲吻它,真诚地期望自己的爱能被“少女”接受。有一天,皮格马利翁回到家后,径直走到雕像旁,这时,雕像开始出现变化,变成正在的少女并且最终成为皮格马利翁的妻子。皮格马利翁的故事告诉我们:期望和赞美能产生奇迹。
皮格马利翁效应反映的现象及其机制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它提醒教师、家长等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充满信心,相信他们能发展得更好是一件重要的事。心理学家们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证”的倾向,我们会不自觉地按照自己内心的期望去行动,最终达到自己预想的结果,然后认为事情本应该就是这样发展。罗森塔尔效应的背后同样也有自证倾向的存在。在罗森塔尔的实验中,老师对被挑选出来的孩子有更多良好的倾向,他们相信这些孩子更聪明、能够表现地比同龄孩子更好。而这些孩子感受到老师的期待,相信自己有能力、更聪明,并且做到老师希望他们做到的事情。学生的反馈让老师觉得这些孩子的确如他们期望的那样聪明,并且投入更多的期待,因而使学生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二年级的孩子还没有形成清晰的自我认识,他们非常愿意相信老师、家长对自己的评价。在这些孩子眼里,老师、家长对他们的评价和看法就是他们在别人眼里的形象。如果他们感到老师、家长相信他们是聪明、开朗的孩子,那他们会努力让自己聪明开朗,能够建立起应有的自尊。如果他们感到自己不被信任、被认为是坏孩子,他们就会慢慢认为自己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变好,从而缺乏自我价值感,放弃积极改变,走破罐破摔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