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鼓之乡广西东兰(广西东兰千年铜鼓奏响和谐幸福新生活)
铜鼓之乡广西东兰(广西东兰千年铜鼓奏响和谐幸福新生活)这是一座具有壮家古朴建筑风格的杆栏式结构综合楼,外观是斜坡屋顶,青瓦灰砖,花窗吊檐。按铜鼓的历史、性质、用途,馆内共设五个展厅,即鼓王厅、鼓源厅、鼓庆厅、鼓威厅、鼓神厅。具有收藏、保护、展示、研究、传承民间铜鼓文化功能的收藏馆,是铜鼓爱好者读鼓、品鼓、赏鼓、鉴鼓的好课堂。馆内陈列的收藏品共150多件,这些穿越千年时空,历经唐云宋雨,越过明月清风的铜鼓,古色深重,形态各异,神奇豁然,蕴含无数源远流长的民间铜鼓故事,不愧为民间铜鼓文化的圣殿。
水母网12月1日讯(记者 王军华)今天下午,“生态长寿地 三姐文化城—2016全国重点网络媒体河池行”媒体记者们来到广西东兰,在东兰铜鼓博物馆,来自东兰县东兰镇东院小学11名身着民族服装的小朋友,为大家用音乐铜鼓演奏《壮锦献给毛主席》和《中国东兰美》,千年铜鼓奏响壮族同胞们和谐幸福新生活。
东兰是红水河流域壮族铜鼓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和集散地之一。据资料记载,目前全世界馆藏传世铜鼓2400多面,其中我国馆藏量1400多面,而东兰县就有612面,约占世界铜鼓收藏量的四分之一,占中国铜鼓收藏量近一半。东兰的传世铜鼓流传时间至少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是东兰民族文化中的奇珍异宝,有独特的共鸣和传音结构,全县几乎村村都有收藏有传世铜鼓,每个传统节日、婚丧礼仪重大活动都要敲奏铜鼓。东兰的传世铜鼓全身都用铜的合金铸造,通体厚薄均匀,铸造精美,形状大小不一,重量有几公斤至几十公斤,鼓面都有浮雕图案,图案中心有太阳,光芒四射,每个铜鼓的花纹不同,封面图案各异,又是一种造型和装饰水平很高的综合艺术品。东兰传世铜鼓的保护历尽风雨沧桑,几经大量损毁和流失,但却没有从东兰各族群众的意识中和生活中被夺走,东兰各族群众的铜鼓情结已经溶入了的血液之中,成为祖宗流传下来的文化根基及精神家园。正因为有了浓郁的铜鼓情结,东兰的铜鼓才能在今日以古朴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给予人们以欢乐,也给创作者以灵感,使铜鼓从民间登上艺术和科研的殿堂,向世人展示它的风采。
东兰民间流传的传统铜鼓文化艺术精品主要有铜鼓舞、蚂拐舞、舂榔舞、瑶族猴鼓舞等,经过长期的宣传和推介,源远流长的东兰铜鼓文化已经揭开神秘的面纱,走出了山门,走向了广西,走向了全国,成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瑰宝的奇葩。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东兰铜鼓文化艺术先后参加《中国有条红水河》、中央电视台《壮锦献给毛主席》等电视剧和电视专题片的拍摄,在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式、首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暨桂林山水节、“中华鼓王”大会、南宁国际民歌节开幕式、“中央心连心艺术团”河池慰问演出、第二届中国民间优秀文化暨国外风情展演等一系列庆典活动上表演,日本、法国、泰国、澳大利亚、新加坡、俄罗斯、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也陆续到东兰进行铜鼓文化考察。传承两千多年的东兰壮族铜鼓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而饮誉大江南北,蜚声长城内外,成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河池市东兰县先后被命名为“广西铜鼓艺术之乡”、“中国铜鼓民俗文化旅游示范区”和“中国民间(铜鼓)文化艺术之乡”,2006年东兰铜鼓被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6月,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活动《寻宝——走进河池》在广西举行,东兰清代冷水冲型双面铜鼓被由文物专家、社会名流、资深藏友组成的评审团一致推崇为“河池民间国宝”。
东兰民间铜鼓馆是一家以收藏民间传世铜鼓为主的陈列馆,位于东兰县城新城路拉同桥头左岸河堤,依山傍水,环境优雅,总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
这是一座具有壮家古朴建筑风格的杆栏式结构综合楼,外观是斜坡屋顶,青瓦灰砖,花窗吊檐。按铜鼓的历史、性质、用途,馆内共设五个展厅,即鼓王厅、鼓源厅、鼓庆厅、鼓威厅、鼓神厅。
具有收藏、保护、展示、研究、传承民间铜鼓文化功能的收藏馆,是铜鼓爱好者读鼓、品鼓、赏鼓、鉴鼓的好课堂。馆内陈列的收藏品共150多件,这些穿越千年时空,历经唐云宋雨,越过明月清风的铜鼓,古色深重,形态各异,神奇豁然,蕴含无数源远流长的民间铜鼓故事,不愧为民间铜鼓文化的圣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