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沈括与苏轼哪个厉害(轻谩白居易陷害苏东坡)

沈括与苏轼哪个厉害(轻谩白居易陷害苏东坡)同样,才子觉得诗人孤陋寡闻:菊花敢与秋霜战,至死焦枯不落瓣,如何会见风满地金呢?于是挥笔续下:无独有偶,几乎同一时期,另一位大才子看到王安石写的一首诗中,有这样两句:不觉转入此中来。——大林寺桃花。宋朝仁宗时期,有一位才华横溢的青年才俊,读到这首诗后,不由嗤之以鼻:明明已经“芳菲尽”,怎么又“始盛开”?这白乐天是不是脑子有问题啊!

先欣赏一首白居易的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觉转入此中来。

——大林寺桃花。

沈括与苏轼哪个厉害(轻谩白居易陷害苏东坡)(1)

宋朝仁宗时期,有一位才华横溢的青年才俊,读到这首诗后,不由嗤之以鼻:明明已经“芳菲尽”,怎么又“始盛开”?这白乐天是不是脑子有问题啊!

无独有偶,几乎同一时期,另一位大才子看到王安石写的一首诗中,有这样两句:

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同样,才子觉得诗人孤陋寡闻:菊花敢与秋霜战,至死焦枯不落瓣,如何会见风满地金呢?于是挥笔续下:

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于诗人仔细吟。

讥讽白居易的青年叫沈括,嘲笑王安石的才子叫苏轼,沈括长苏轼四岁,在京城崇文院共事时,两人曾是无话不谈的好友。

当然,这两位自以为是的才子,后来都为自己的武断而惭愧——沈括春夏之交登山赏景时,果然见到了白诗中的“山寺桃花始盛开”。苏轼被贬黄州后,也见到了王诗所述的“吹落黄花满地金”。

沈括与苏轼哪个厉害(轻谩白居易陷害苏东坡)(2)

沈括,中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一篇《梦溪笔谈》涵盖了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等,为中国古代许多领域做出了极为突出的贡献,1979年,中国科学院把一颗小行星命名为“沈括星”。

可就这么一位科学巨匠,却是人们心中的道德矮子。

事情还是缘于他的好友苏轼。

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变法时,沈括站到了王安石边,坚定地支持变法,受到王的重用,后被提为检正中书。而苏轼则不识时务,与司马光站到一起,持反对态度,不久被贬杭州。

熙宁六年,沈括受命巡察两浙,时苏轼为杭州通判。沈括到杭州后,与苏轼先叙旧情,然后借口赏阅诗作,把苏轼的新作抄录了一份。回京后,沈括用附笺的方式,把苏诗中他认为是“诽谤”新法的句子作了详细的标注、曲解,然后交给了神宗。并揭发苏轼在诗中“愚弄朝廷”,“无君臣之义”。

沈括与苏轼哪个厉害(轻谩白居易陷害苏东坡)(3)

后来,御史李定、何正臣就此事弹劾苏轼,苏轼被囚进了御史台监狱,险些丧命。由于当时称御史台为”乌台”,所以这就是宋代著名的“乌台诗案”。次年,苏轼死里逃生,被贬黄州,同时牵连亲友三十多人,涉及诗词一百余首。

“乌台诗案”,是宋朝唯一一次“以文入刑”的案例,况且爱害者是举国公认的贤良之臣、文坛领军人物苏轼,在当时影响极大。沈括做为始作俑者,使他在后世的形象背负了严重的道德瑕疵。

而接下来的一件事,更让沈括的人品再遭诟病。

变法失败后,王安石被罢相。这时,原来坚定地支持变法的沈括摇身一变,又加入了保守派的阵营。他积极上疏反对新法,得到了新晋宰相吴充的赏识。但他出尔反尔的政治立场,也给反对他的人留下口实,同时,也让同僚觉得他在对王落井下石。

沈括与苏轼哪个厉害(轻谩白居易陷害苏东坡)(4)

对苏轼的“附笺告密”、对王安石的“落井下石”,沈括的官职虽然升了上去,但他的道德形象却一落千丈。

再说一下沈括的个人生活。

沈括发妻去世后,续娶张氏为妻,但也是他噩梦的开始。

张氏蛮横彪悍,一言不合,常对沈括大打出手,让沈括苦不堪言。在秀州时,她甚至把沈括告上公堂,丝毫不顾虑沈括的感受。一次,她在撕打时竟把沈括的胡须连同肉皮一块扯了下来,儿女们抱头痛哭,跪到地上求她放过父亲。在张氏长期的折磨下,沈括在梦溪得了一场大病,常对人说自己命不久矣。

后张氏暴亡,朋友向沈括祝贺,恭喜他终于脱离苦海。而此时的沈括终日恍忽,精神已近崩溃。在一次过江时,他竟要投水自尽,幸被别人拉住。不久后,沈括因病离世,享年六十五岁。

沈括与苏轼哪个厉害(轻谩白居易陷害苏东坡)(5)

沈括是整部中国科学史上最卓越的人物(李约瑟语),无论是在实用技术方面,还是在理论架构上,他都是古代科学史的坐标。他具有很强敬业精神,工作认真务实,能够体恤民情的官吏。”但他却不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他缺乏一个政治家应有的胆略与果敢坚毅”(祖慧语)。然瑕不掩瑜,沈括仍是中国古代科技界的骄傲,他的名字将象那颗以他命名的行星一样,永放光芒。

@非非空 原创首发

图片事自网络

参考文献:《梦溪笔谈校正》,百度百科。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