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我们的歌歌曲片尾曲(我们的歌干什么事儿)

我们的歌歌曲片尾曲(我们的歌干什么事儿)这首属于工人的劳动号角同样满怀热忱,充盈着催人奋进的力量,这首诞生于1947年的主旋律,唱出了建设者的铿锵心声。曾经的千行百业都有各自拿手的吆喝,这首1995年上映的电影《巧奔妙逃》里的插曲,充满了生活的乐趣和个中滋味。《大地》和《农民》无论是粤语还是国语版本都传递着他们炙热的爱,经典不必多说。作为台湾高山族卑南(排湾)人的后裔,胡德夫老先生尽管接受过教会学校教育,但从先民那里继承与生俱来的“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素朴,大武山苍鹰乘风历四海,归来仍是牛背上的小孩。在央视《经典咏流传》栏目里,胡德夫曾带来这首改编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名篇《回乡偶书》和原创《牛背上的小孩》的“串烧”版本,那种发自内心的感动简直无以名状。

从中国原始的母系社会向父系氏族的演变过程中,职业扮演了基础的角色,从神农、轩辕到司马、司空,伴随分工逐渐形成了我们的种姓宗族的源头。

现代社畜业障同样是无法回避的课题,特别是从男耕女织田园牧歌和百工百业,发展到机器工业大生产以及现代科技服务业,我们的社会角色拥有越来越多生产中的标签来定位。

好了,职业的歌,不就是我们的歌!今天就来捋一捋。

我们的歌歌曲片尾曲(我们的歌干什么事儿)(1)

《农民》,Beyond

Beyond即使不是华语乐队的天花板,也是最顶级的存在。《光辉岁月》献给曼德拉的大时代史诗,脍炙的旋律与浓厚人文情怀,他们是真正的全民偶像和精神领袖。

《大地》和《农民》无论是粤语还是国语版本都传递着他们炙热的爱,经典不必多说。

我们的歌歌曲片尾曲(我们的歌干什么事儿)(2)

经典咏流传《回乡偶书》&《牛背上的小孩》,胡德夫

作为台湾高山族卑南(排湾)人的后裔,胡德夫老先生尽管接受过教会学校教育,但从先民那里继承与生俱来的“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素朴,大武山苍鹰乘风历四海,归来仍是牛背上的小孩。

在央视《经典咏流传》栏目里,胡德夫曾带来这首改编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名篇《回乡偶书》和原创《牛背上的小孩》的“串烧”版本,那种发自内心的感动简直无以名状。

我们的歌歌曲片尾曲(我们的歌干什么事儿)(3)

《弹棉花》

曾经的千行百业都有各自拿手的吆喝,这首1995年上映的电影《巧奔妙逃》里的插曲,充满了生活的乐趣和个中滋味。

我们的歌歌曲片尾曲(我们的歌干什么事儿)(4)

《咱们工人有力量》

这首属于工人的劳动号角同样满怀热忱,充盈着催人奋进的力量,这首诞生于1947年的主旋律,唱出了建设者的铿锵心声。

我们的歌歌曲片尾曲(我们的歌干什么事儿)(5)

《老幺的故事》

郑智化《老幺的故事》却讲述了一段矿工的苦难,只能说曾经的台湾音乐人多么关照生活,而他的另外一首代表作《水手》,更是激励了一代人的流行金曲。

我们的歌歌曲片尾曲(我们的歌干什么事儿)(6)

《我爱祖国的蓝天》

工人、农民、科技工作者和解放军作为新中国的主人,后两者最完美的结合体无疑是蓝天和太空中的领航人,1961年发表的《我爱祖国的蓝天》曾经是献给空军飞行员的赞歌,2019年上映的《中国机长》将其选做主题曲,献给英雄民航机长。

我们的歌歌曲片尾曲(我们的歌干什么事儿)(7)

《蓝色的骨头》

崔健永远是中国摇滚界最旗帜鲜明的一块红布,205年专辑《给你一点颜色》里《蓝色的骨头》“写字的”’似乎算是自省或自嘲,2014年他执导了改编电影,并搬上大银幕。

歌者的颂唱或者自我刻画,都是关于我们的镜像,期待你来一起堆填和补充啊!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