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诞生地在哪呢:福州这座山 朱熹称它是 神仙所居
朱熹诞生地在哪呢:福州这座山 朱熹称它是 神仙所居据史料记载,朱熹在避“伪学”之禁期间,曾十多次来到福州,遍游城区郊县,游山玩水,讲学扬道。当时,福州可算是安逸之地,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又远离权斗中心。但此时,朱熹却因卷入朝庭政争遭到贬黜,他的学说被视为伪学遭封禁,他个人甚至入列伪学逆党的“黑名单”。此时的朱熹,心情十分郁闷。幸运的是,朱熹在闽中找到了他的精神家园。
朱熹与五虎山
文/王新
南宋淳熙十年(公元1183年)某日,五虎山西南麓的三溪口,来了一位头戴乌角巾的青衫老者,他听闻这里风景优美,因此特来游玩散心。
这位老者即当世大儒朱熹,后世誉他为“理学大师”“孔孟之后第三圣”,他的学说也成为明清两代正统的官方指导思想。
但此时,朱熹却因卷入朝庭政争遭到贬黜,他的学说被视为伪学遭封禁,他个人甚至入列伪学逆党的“黑名单”。
此时的朱熹,心情十分郁闷。
幸运的是,朱熹在闽中找到了他的精神家园。
当时,福州可算是安逸之地,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又远离权斗中心。
据史料记载,朱熹在避“伪学”之禁期间,曾十多次来到福州,遍游城区郊县,游山玩水,讲学扬道。
郑儒|摄
吟翠山楼传道授业
那日,来到三溪口的朱熹,立即被这里的湖光山色所吸引,“真人杰地灵之处也!”
余霆|摄
他决定在这里建一书院,传播自己的学说。
在当地村民帮助下,几楹石屋草堂很快就建了起来,朱熹给书院取名“吟翠山楼”。
三溪口地处在方山驿中段,交通便捷,附近很多村民听说大儒在此授课,都把子弟送到吟翠山楼。
吟翠山楼名字虽风雅,实则简陋,但正如唐刘禹锡《陋室铭》说的那样“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陈伟|摄
五虎山下七里平洋的乡间名士,听说朱熹在此讲学,也常来书院拜访,诗酒互答,弦歌相和、谈玄论道,其乐融融。
现今,在闽侯县祥谦镇三溪口村下卓自然村一个小山包上,还残留着吟翠山楼的遗迹。
五虎山上寻觅仙踪
朱熹听说五虎山上有神仙遗迹,讲学论道之余,与友人攀绝壁、履巉岩,寻觅仙踪,写下“怡山良石、神仙所居”八字。
饱览五虎山雄奇风光后的朱熹还诗兴大发,写下《方山》一诗:到山不识山面目,但见九鼻盘溪曲。归来兀坐小窗下,倚天百尺堆寒玉。此诗脍炙人口,流传至今,七里民众耳熟能详。
邓高波|摄
增设兴林寺讲学点
气势磅礴的五虎山,一百六十峰连绵起伏蜿蜒向东,终结于仙人峰下的塔林村。
一个风和日丽的春早,朱熹带一众吟翠山楼的学子,到塔林村兴林寺踏青,其时天清气朗,鸟鸣花香,他觉得这里是块风水宝地,待与住持商量后,决定在寺内设点讲学。
从此,五虎山下又多了一处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