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筒吹不灭的蜡烛(吹不灭的蜡烛)
纸筒吹不灭的蜡烛(吹不灭的蜡烛)实验步骤:实验材料:蜡烛、打火机、漏斗、打气筒给蜡烛一件“黄金甲”鼓足力气也是徒劳附壁效应
过生日一切都好
就是还没等许愿结束
调皮的朋友就着急吹灭了蜡烛
今天的实验
给蜡烛一件“黄金甲”
鼓足力气也是徒劳
附壁效应
实验材料:蜡烛、打火机、漏斗、打气筒
实验步骤:
1.点燃蜡烛,借助打气筒从漏斗的大口向蜡烛吹气,气流从小口出,蜡烛迅速熄灭
2.再次点燃蜡烛。借助打气筒从漏斗的小口向蜡烛吹气,气流从大口出,蜡烛没有熄灭
视频详解
实验原理:吹蜡烛的灭火原理主要有两种。
1.人吹出来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让烛芯因缺氧而熄灭;
2.吹出的气体带走了烛芯的热量,当烛芯温度低于燃烧的最低温度时,烛火熄灭。
但是第二种最重要,因为实验中我们用打气筒模拟风和流动的空气,氧气浓度远远大于二氧化碳也可以把烛火熄灭。
实验中,从漏斗的大口端吹气,吹出的气体到小口时,逐渐聚集,气压增强。这时,小口处空气流动就会加快,降低蜡烛燃烧温度,蜡烛熄灭。
反之,从漏斗的小口端吹气,气体逐渐分散,气压减小。这叫做“附壁效应”,空气沿着漏斗壁向外流,在漏斗中形成了空气旋涡。如果蜡烛放得远一点,就吹不灭;如果放近了,蜡烛的火焰反而朝里跑,像被吸过去一样。
明日实验材料准备:硬币、剪刀、纸
知识拓展
——朱元璋《咏菊》
今天的实验,我们用到一个黄色的漏斗为蜡烛散风阻熄,同学们开玩笑说是“黄金甲”。很贴切也很有想象力,并由此引发为大家推荐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写的一首诗。
《咏菊》
明▪朱元璋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
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这首诗是朱元璋在与陈友谅的决战打响前所作,基本模仿唐末农民起义军首领黄巢的诗而写。
写得如何,请同学们赏析。
在历史上,很多帝王,并不炫耀自己的诗才,只是偶尔作之,但清朝皇帝康熙和乾隆就比较罕见了。
康熙所作的诗,现存的有一千多首;乾隆,四万多首。闹着玩还是为了显示自己诗才,动机还真是不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