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遗址保护资料(百年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
工业遗址保护资料(百年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鹅社书店我们始终把握一点,不能辜负了这么好的一个空间。一百年前,这里有着蒸汽压力机,有着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代表着当时最先进的生产力,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希望装进这个空间的,依然是具有先进性的生产业态。”“锁定到内容产业上来后,开始思考如何招商,因为老城区青岛路的交通受限制,周边的道路是老路很窄,而且大多是单行道,再加上这地底下是长江隧道,空间非常有限,停车位很少,非常不便利,所以在这种条件下,我们选择采用先拉用户。先引入喜欢这个地方办公的企业,做文创的、做设计的、做创意的,现在企业团队都很年轻,喜欢就是一种刚性需求,他要是真喜欢,就一定会来这。其实这也是互联网思维,先把用户做起来。差不多用了一年左右时间,一边建设一边招商,还没有达到交付条件,80%已经租掉了,说明真心喜欢的企业还是很多的,现在正在做配套,咖啡馆、书店、健身中心等,把这些配套的企业作为第二步引进,大概剩下来20%的面积。像
#武汉改革开放口述史#
题记:
城市工业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既反映着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又见证着城市在工业时代的辉煌。武汉是我国内地工业发展最早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中部重要的工业基地,如今,这些工业建筑成为武汉市城市风貌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文化成为武汉文化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湖北省、武汉市先后出台了工业建筑保护范围、保护措施等相关政策文件,目的就是保护工业遗产。2008年,汉阳区在保留龟北路片区工业遗址基础上,创建了“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年逾百岁的青岛路10号平和打包厂旧址,是武汉最早的大型钢筋混凝土英式工业建筑,经实施整体规划修缮,2018年变身“多牛世界时尚创业产业园”。工业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当下“复兴大武汉”的重要一环,将历史建筑植入新的功能,融入城市更新中,让历史建筑与城市对话,实现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步协调。
02 平和打包厂的蜕变与新生(下)产园定位锁定内容产业后,多牛世界开始思考园区招商和配套规划,田国舫介绍:
“锁定到内容产业上来后,开始思考如何招商,因为老城区青岛路的交通受限制,周边的道路是老路很窄,而且大多是单行道,再加上这地底下是长江隧道,空间非常有限,停车位很少,非常不便利,所以在这种条件下,我们选择采用先拉用户。先引入喜欢这个地方办公的企业,做文创的、做设计的、做创意的,现在企业团队都很年轻,喜欢就是一种刚性需求,他要是真喜欢,就一定会来这。其实这也是互联网思维,先把用户做起来。差不多用了一年左右时间,一边建设一边招商,还没有达到交付条件,80%已经租掉了,说明真心喜欢的企业还是很多的,现在正在做配套,咖啡馆、书店、健身中心等,把这些配套的企业作为第二步引进,大概剩下来20%的面积。像鹅社,它是武汉的本土文创书店品牌,之前在我们四楼,整个经营还不错,我们后来和他商议,决定把一楼中厅的B栋,整个700平方米交给它,帮助扩大经营,希望把它做成武汉的文艺空间地标品牌。书店是一座城市文化品位非常重要的体现,首先它的书品,空间设计感,举办的活动的调性,能够聚集的社交人流,都会影响这座城市人们的文化消费层次。武汉的“时见鹿”书店,之前有一家“德巴与彩虹”,这都是非常不错的书店,刚刚小有名气,可惜“德巴与彩虹”天地店撤掉了,这个品牌是很可惜的,因为天地的商业氛围太浓。之前我们也考虑引进台湾地区的“言几又”,它是开到哪火到哪,在北京、在西安、在广州都有,它是一个非常强的一个吸粉的平台。包括日本的“茑屋”,也非常有名的,是国际一线的书店 文创品牌,但我们想,武汉这么大的一座城,难道不能产生一个自己的文化品牌吗?我们一定要利用项目目前的地标性,打造一个真正能够体现武汉特色的,能代表武汉这座城市的精神面貌的这样的书店品牌,所以我们找到了鹅社的创始人,正好他也有这种需求,他也想把鹅社能做成地标,能够去复制,能够代表武汉,搞文化搞艺术的人的使命感都是很强烈的。
谈到书店的收益,大家都认为书店是不挣钱的。但是书品好,流量大,书店也能挣钱,但是靠书挣钱的概率非常低而已。现在在书店里待的人越来越多,有几次我去江汉路和南京路,新华书店和物外书店,都是满满当当的人,坐在台阶上安安静静地看书,这个氛围非常好。现在的书店实质上是文创集合店,有书也有很多文创周边的产品,喜欢书的人大多数就会喜欢文创周边产品。其实书店是做文化产品的体验和交易空间,它最大的营销力是空间氛围,这空间有书,有爱看书的人,有桌子、有椅子,在这样一个有品位的空间,你可能就会选择喝点咖啡、喝点茶,坐在那舒舒服服挑一本书看,这是空间氛围的力量。传统的书店慢慢形成一种复合业态,它不单纯是书店了。
我们选择了鹅社,就是希望它能够成长为一个能够代表武汉的文化符号。我们运营本身也做创投投资,更多的也是希望从园区成长的企业,将来能够代表武汉、走出武汉,走向更大的市场的。“言几又”为什么能从台湾地区来,“物外”为什么从上海来,这些品牌为什么能够纵横全国?武汉难道不能?我们不相信,武汉这座城市对文化资源的发掘和开采还有巨大的空间,所以衷心希望武汉这么有文化底蕴的城市也能走出更多这样的品牌来。为此,我们愿意牺牲一部分利益,去成就一些有情怀的东西,所以将园区一楼最好的位置现在给他运营,今年10月份可以开张,园区最后还有20%左右的空间,希望拿来做一些既能作为园区配套,同时又能代表武汉文化品位的文创类项目。
我们始终把握一点,不能辜负了这么好的一个空间。一百年前,这里有着蒸汽压力机,有着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代表着当时最先进的生产力,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希望装进这个空间的,依然是具有先进性的生产业态。”
鹅社书店
平和打包厂旧址的修缮作为历史建筑保护的最佳实践,也让武汉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倍受关注。
龚建华谈及多牛世界已开展的一些有影响的活动:
“多牛世界项目2018年6月份正式竣工,在其建设期间,同时已举办了一些有影响的活动,如2017年我们申办成功圣埃蒂安设计展圣埃蒂安双年展,还有 “武汉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名师名匠高峰论坛等,这些跟老房子有关系的活动,平和打包厂是一个现场活物的教材,建筑界的专家学者围绕“设计明天”的主题以年逾百岁的武汉平和打包厂旧址历史建筑的修缮为例,探讨了武汉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湖北省建筑协会也在这里召开了比较有影响的活动,还有全国的双创展,多牛世界举办的“红砖π内容与创新峰会”,武汉市城建委也准备2019年11月在这里召开“第五届武汉设计之都双年展”。”
第五届武汉设计之都双年展
田国舫认为:
“因为当下数字化手段和传播移动端的便捷性,现在做文化或广告传媒完全颠覆了原来传统载体,设计师、策划师只需要把文案做好,通过互联网上传,作品即可呈现,原来传统的制作环节不再需要了。老厂房原来的空间已经不再适合做大量的设备来进行生产,文化创意内容产业的新工厂、新生产业态所需要的生产资料是相对轻质化、高科技属性的,产品通过一个网上的E-mail或者说网上的一个微信文件就可以传送出去,不需要车水马龙的繁华,一切商业价值在互联网上悄无声息地传递。
老厂房在空间上有较大的灵活性,可以通过创意打造成各种创意非凡的氛围,另外它非常容易使人安静,建筑本身的这种历史感、厚重感,这种时间所沉淀下来的能量能让人迅速变得专注,设计师、创意者这一类的工作和老空间天生是搭的,感谢他们让老厂房再次呈现出一种“生产”状态,通过互联网的这种传播和转化让老厂房空间有了新的无形的活力,作为运营方,我们也将通过举办不定期的各类交流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里,了解武汉。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化,文化与商业完美对接,让这个空间宁静与繁华并存,古老与时尚并存,发掘老房子价值的同时保留老房子的美与尊严,老房子 创意产业,我觉得是非常棒的事情。”
老厂房空间
作为多牛世界入驻的企业之一,“知音号”艺术团副团长余涛30说:
“我们是武汉旅发投(武汉旅游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一个企业,旅发投做了很多的产业板块,我们公司主要是经营“知音号”,知音号现已成为整个武汉市的一张名片,它具有时代气息,有一定的文化沉淀,有一定的人文气息,包括有一些历史故事,其实大武汉有很多的历史故事,历史的建筑也在里面。我们在做“知音号”两年后,发现市场上的反馈是非常有意思,主要是来的人都是年轻人,还发现是一些爱俏的女性,会穿着平时不敢穿的那些旗袍还是洋装,为知音号这种场合着装打扮,并毫不吝啬地展示自己的美。我们对市场做了了解,包括对武汉人这种接受新鲜事物的潮流思想让我们吃了一惊。后来我们在做第二次产业开发的时候,我们的儿童戏剧教育板块,也是公司目前最重要的一个二次产业开发的项目,我们在选址上慎之又慎,看了很多很多商圈,直到我们看到了这个平和打包厂,吸引到我们,第一是它的面积足够开阔、足够大,我们现在目前整个可用面积基本上达到3000多平方米,这样就给孩子有一个足够的活动空间;第二它是一个有文化气息的建筑,和我们“知音号”的所传达出来的这种感觉就很相似,也是一个百年的老建筑,也有这种文化的情怀在里面,非常契合。第三是有很多年轻的小伙子、小姑娘们喜欢在这个地方去拍照,这是一种特别好的文化融合和文化沉淀所展示出来的一种魅力。我们虽然是做儿童教育,但是我们所有做的板块基本上以EQ为主的,也就是情商为主,以故事为主、以人与人的交流为主,所以选择了这个地方,这里天然有更多的故事可以跟孩子们去分享,可以有更多的道理跟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去沟通,也许可以创作出更多的好的东西。在这个平和打包厂里,包括我们的“知音号”上,有武汉这座城市的很多记忆,在创始这个项目的时候,我自己有一个警醒,我们做的任何的选择、说的任何话、做的任何行为就像是和我们“知音号”一样,一批观众过来,我要给你一个最好的武汉,而在这个地方去做,我们不断地提醒自己去做这一件事情的人,老师们也好,行政人员也好,我们的销售也好,我们在这样的一个有历史空间的地方给孩子一个童年,而这个历史空间就会伴随他一生的成长,这会是他成长的记忆。所以说这是我们选择这个地方最大一个初衷吧。
我们入驻的时间挺晚的,2019年初开始装修的,装修完后,我们聚集了集团所有的力量,包括领导都很重视,我们工作室在这里有2000多平方米,我们基本保持了原建筑的整个工业的原貌,保留当时一些工业风格,然后再从硬件上去满足我们的教学一些设备、一些问题,基本上是这样一个情况。所以说装修期不长,花的很多心思在尽量把这种老房子所能带出来的沉淀能够呈现给孩子和家长。31”
知音号艺术发展中心
关于园区以后的发展和规划,田国舫认为:
“我们这个园区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生态性的结构,引进企业时就考虑到内容产业也有竞争,比如“般若集团”,他们以大宗商品的企业为服务对象,如地产,属于深度影响社会经济领域和民生消费领域的特殊商品,服务的链条很长,产品线很广;“十点半传媒”专注在吃喝玩乐等民生领域,它有20多个公众号的矩阵,覆盖武汉1000多万的粉丝,你可以理解它就是一个电视台,开了N多个生活频道,有很多栏目,覆盖不同的受众;还有“知味传媒”,专注在时尚领域,他们的活动一出手,你就可以感知它的调性不同于“般若”和“十点半”;再比如 “微梦传媒”,它只是内容行业里面一个细分,专注做视频,专注于视频内容的生产和视频工业化生产模式的创新。总之,园区的企业都是做服务的,本身可以对外开展业务,对内也可以互相提供服务,整个园区是生态化的,小冲突、大融合,和而不同,大家在里面都可以找到各自的定位。
后期我们将根据内容产业的特性,花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创投板块,帮助园区企业的发展找资源、找投资机构,定期地推动成功的企业家和创业者之间的对接,打造项目路演品牌活动。另一个就是积极配合政府引导,积极推动老江岸产业转型,带动园区企业参与新江岸的建设,后期园区里面能出来一两个在平台领域或者在传播领域的大咖、独角兽企业,那就非常不错了。”
历史链接
武汉作为近现代中国工商业重镇,既有老东西,也有新项目。武汉提倡保护工业遗产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但在强调保护“老古董”,有可能对新中国成立后的那些项目有所忽略。武汉已将27个项目纳入第一批工业遗产保护名单,比如汉口的平和打包厂、南洋大楼,武昌的重型机床厂、锅炉厂等。
城市历史是累积叠加的,历史文化是沉淀层积的,值得我们珍视的不只是“古老”的东西,还应当包括各个时期代表性的创造物。武汉经历过一个重工业化的阶段,这个阶段以后很可能再难重复,这就使得相应历史时期的工业遗产弥足珍贵。一旦把它们拆除干净,就很有可能失之不再,城市的历史就有可能出现断层。32
编撰人:李静
//////////
23 余涛,时作“知音号”艺术团副团长,“知音号”儿童戏剧教育板块创始人
24 本文中余涛所讲述的内容均为其2019年7月4日
25 杨干泽. 工业遗产保护还需撒大网[N].长江日报 2018-2-2 (10)
本文来源:《武汉改革开放口述实录(二)》,湖北人民出版社,2019
*(免责声明:文内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