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进胶方式有哪些(7种经典进胶方式优缺点分析)
常用的进胶方式有哪些(7种经典进胶方式优缺点分析)应用:3、表面会留下明显浇口疤痕缺点:1、浇口附近应力较大2、需人工剪除浇口(流道)
直接进胶
优点:
1、压力损失小
2、制作简单
缺点:
1、浇口附近应力较大
2、需人工剪除浇口(流道)
3、表面会留下明显浇口疤痕
应用:
1、可用于大而深的桶形胶件,对于浅平的胶件,由于收缩及应力的原因,容易产生翘曲变形。
2、对于外观不允许浇口痕迹的胶件,可将浇口设于胶件内表面
形式1
形式2
侧浇口
优点:
1、形状简单,加工方便
2、去处浇口较容易
缺点:
1、胶件与浇口不能自行分离
2、胶件易留下浇口痕迹
参数:
1、浇口宽度W为(1.5~5.0)mm,一般取W=2H。大胶件、透明胶件可酌情加大;
2、深度H为(0.5~1.5)mm。具体来说,对于常见的ABS、HIPS,常取H=(0.4~0.6) 其中为胶件基本壁厚;对于流动性能较差的PC、PMMA,取H=(0.6~0.8);对于POM、PA来说,这些材料流道性能好,但凝固速率也很快,收缩率较大,为了保证胶件获得充分的保压,防止出现缩痕、皱纹等缺陷,建议浇口深度H=(0.6~0.8);
对于PE、PP等材料来说,且小浇口有利于熔体剪切变稀而降低粘度,浇口深度H=(0.4~ 0.5)。
应用:
1、适用于各种形状的胶件,但对于细而长的桶形胶件不以采用。
侧浇口
搭接式浇口
优点:
1、它是侧浇口的演变形式,具有侧浇口的各种优点
2、是典型的冲击型浇口,可有效的防止塑料熔体的喷射流动
缺点:
1、不能实现浇口和胶件的自行分离
2、容易留下明显的浇口疤痕
参数:可参照侧浇口的参数来选用
应用:适用于有表面质量要求的平板形胶件
搭接式浇口
扇形浇口
优点:
1、熔融塑料流经浇口时,在横向得到更加均匀的分配,降低胶件应力
2、减少空气进入型腔的可能,避免产生银丝、气泡等缺陷
缺点:
1、浇口与胶件不能自行分离
2、胶件边缘有较长的浇口痕迹,须用工具才能将浇口加工平整
参数:
1、常用尺寸深H为(0.25~1.60)mm;
2、宽W为8.00mm至浇口侧型腔宽度的1/4。
3、浇口的横断面积不应大与分流道的横断面积。
应用:常用来成型宽度较大的薄片状胶件,流动性能较差的、透明胶件。比如 PC、PMMA等。
扇形浇口
潜伏式浇口
优点:
1、浇口位置的选择较灵活
2、浇口可与胶件自行分离
3、浇口痕迹小
4、两板模、三板模都可采用
缺点:
1、浇口位置容易拖胶粉
2、入水位置容易产生烘印
3、需人工剪除胶片
4、从浇口位置到型腔压力损失较大
参数:
1、浇口直径d为0.8~1.5mm
2、进胶方向与铅直方向的夹角为30°~60°之间
3、锥度为15°~25°之间
4、与前模型腔的距离A为(1.5~3.0)mm
应用:适用于外观不允许露出浇口痕迹的胶件。对于一模多腔的胶件,应保证各腔从浇口到型腔的阻力尽可能相近,避免出现滞流,以获得较好的流动平衡。
潜伏式浇口:潜前后模骨位、侧壁,潜顶针
潜伏式浇口
弧形浇口
1、浇口和胶件可自动分离;ABL图 9-15 护耳式浇口HW
2、无需对浇口位置进行另外处理
3、不会在胶件的外观面产生浇口痕迹
缺点:
1、可能在表面出现烘印
2、加工较复杂
3、设计不合理容易折断而堵塞浇口
参数:
1、浇口入水端直径d为(Φ0.8~Φ1.2)mm,长(1.0~1.2)mm
2、A值为 2.5D 左右
3、Φ2.5min* 是指从大端0.8D 逐渐过渡到小端Φ2.5
应用:常用于ABS、HIPS。不适用于POM、PBT等结晶材料,也不适用于PC、PMMA等刚性好的材料,防止弧形流道被折断而堵塞浇口。
弧形浇口
针点浇口
优点:
1、浇口位置选择自由度大
2、浇口能与胶件自行分离
3、浇口痕迹小
4、浇口位置附近应力小
缺点:
1、注射压力较大
2、一般须采用三板模结构 结构较复杂
参数:
1、浇口直径d一般为(0.8~1.5)mm
2、浇口长度L为(0.8~1.2)mm
3、为了便于浇口齐根拉断,应该给浇口做一锥度,大小15°~20°左右;浇口与流道相接处圆弧R1连接,使针点浇口拉断时不致损伤胶件,R2为(1.5~2.0)mm,R3为(2.5~3.0)mm,深度h=(0.6~0.8)mm。
应用:常应用于较大的面、底壳,合理地分配浇口有助于减少流动路径的长度,获得较理想的熔接痕分布;也可用于长桶形的胶件,以改善排气。
针点浇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