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单刀赴会正史上有没有这回事(人们常道单刀赴会的是关羽)
关羽单刀赴会正史上有没有这回事(人们常道单刀赴会的是关羽)吾若不往,道吾怯矣。吾来日独驾小舟,只用亲随十余人,单刀赴会,看鲁肃如何近我!既然孙权同意了鲁肃的策略,鲁肃便着手开始安排,首先为了保证计划的正常进行,他先找来吕蒙、甘宁几人商议准备酒席,又差遣一人去荆州去请关羽,关羽知道后,便立刻同意。面对众人的建议,关羽以蔺相如为寓回道:在孙刘两家共破曹操后,刘备借机占领荆州各郡,派大将关羽镇守。但是孙权时刻想要回荆襄九郡。于是派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出面要回无果后,鲁肃心生一计,《三国演义》中这样写道:今屯兵于陆口,使人请关云长赴会。若云长肯来,以善言说之;如其不从,伏下刀斧手杀之。如彼不肯来,随即进兵与决胜负,夺取荆州便了。就此,关羽单刀赴宴揭开帷幕。
引言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三国演义》,很多人对其中一个场面记忆犹新,那就是关羽不畏"艰难",面对孙、刘两家紧张的气氛,关羽毅然决然的选择带着一柄大刀,三两随从便去赴宴。在此期间,不畏强权,最后安然回归荆州的英雄事迹。人们常道单刀赴会的是关羽,事实却并非如此,而是另有其人,下面小编就来带大家好好分析一下!
下面我们便从《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角度为大家简要讲解一些单刀赴宴的具体是何人?
《三国演义》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在故事情节上虽然大部分由真实的事件改编的,但避免不了的是其中会有一些修改来让一个角色更加完美,故此,出于这一个角度,与真实的历史相比,《三国演义》会有一些"不同"。
下面就先讲讲《三国演义》中的单刀赴宴
- 单刀赴宴发生的背景
在孙刘两家共破曹操后,刘备借机占领荆州各郡,派大将关羽镇守。但是孙权时刻想要回荆襄九郡。于是派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出面要回无果后,鲁肃心生一计,《三国演义》中这样写道:
今屯兵于陆口,使人请关云长赴会。若云长肯来,以善言说之;如其不从,伏下刀斧手杀之。如彼不肯来,随即进兵与决胜负,夺取荆州便了。
就此,关羽单刀赴宴揭开帷幕。
- 单刀赴宴关羽的态度
既然孙权同意了鲁肃的策略,鲁肃便着手开始安排,首先为了保证计划的正常进行,他先找来吕蒙、甘宁几人商议准备酒席,又差遣一人去荆州去请关羽,关羽知道后,便立刻同意。面对众人的建议,关羽以蔺相如为寓回道:
吾若不往,道吾怯矣。吾来日独驾小舟,只用亲随十余人,单刀赴会,看鲁肃如何近我!
于是,单刀赴会正式开始了。
- 单刀赴宴的高潮
面对关羽的到来,鲁肃与几人商量后得出:
彼带军马来,某与甘宁各人领一军伏于岸侧,放炮为号,准备厮杀。如无军来,只于庭后伏刀斧手五十人,就筵间杀之。
虽然准备得当,在看到关羽携八九个关西大汉来的时候,心中还是有些惊讶。酒宴间,关羽谈笑自如,面对鲁肃索要荆州的要求,关羽以在酒桌之上不聊国家大事为由拒绝了,酒席间,因为周仓的一句话,关羽怒目而起,责备周仓,周仓也明白关羽的意思。便起身去了江边。关羽右手提刀,左手挽住鲁肃手,把鲁肃吓的魂不附体。吕蒙、甘宁几人怕杀关羽的时候伤及鲁肃也不敢轻举妄动。知道关羽到了船边,才放了鲁肃,关羽也得以平安返回荆州。
《三国演义》有这样一首诗来描述关羽单刀赴宴:
藐视吴臣若小儿,单刀赴会敢平欺。当年一段英雄气,尤胜相如在渑池。
但是事实真是如此吗?下面我们看看《三国志》中怎样写的单刀赴宴。
《三国志》《三国志》作为二十四史之一,虽然有些简略,即没有记载王侯、百官的"表",也没有记载经济、地理、等的"志",不符合一般正史的规范,但是却有着很高的参考价值。其中对于单刀赴会与《三国演义》有着很大的不同,因为这一次的主角不是关羽,而是鲁肃。
- 单刀赴宴发生的背景
与《三国演义》上差不多,这里就不说了,大概就是刘备在平定益州后,孙权想让他归还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不答应。于是,权就派吕蒙率领众军进攻夺取,刘备闻讯,派遣关羽争夺三郡,鲁肃驻兵益阳,与关羽相对抗。
单刀赴宴的好戏就此开始。
- 单刀赴宴的高潮
迫于曹操的压力,鲁肃想让孙刘联盟继续维持 以谋求更好的发展,于是鲁肃邀请关羽相见,各自所率兵马都停留在百步之外,只请关羽及众将军单刀赴会。期间,鲁肃责备关羽:
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
面对鲁肃的责备,有人说:"只有仁德之人才能占有,哪来一家永远占住不放的道理"。鲁肃大声地斥责那人,谈笑自如,让关羽几人找不到任何反驳的理由。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
备遂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
这样的结果。
结语:相比于《三国演义》,《三国志》更能显示出历史的真实性,也许是出于对一些人的美化,才让人们在看到单刀赴会首先想到的是关羽,而不是鲁肃。但是小编觉得,关羽固然是一代忠臣,身上有着无数的耀眼光芒,但是我觉得还是正确的看待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