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论第一讲顶底分型(老杨讲禅顶分型与底分型)
缠论第一讲顶底分型(老杨讲禅顶分型与底分型)这篇文章我们要讲述的是缠论研究中的顶分型和底分型,很多人会认为顶分型与底分型是一种交易员识别高低点的方法,其实并非如此。 在此之前的技术分析研究方法是松散的,全国各地的操盘手都有自己的投资风格习惯,唐能通与艾古精通形态、徐小明和冯矿伟成名于分时图、只铁和海岛深研指标、潘伟君重视盘口、张得一主攻成交量、李丰擅长日本蜡烛图、陆铭逊重视资金流。 缠论研究其实是以形态学和动力学为线索,把各个流派连成具有相当连续性的一体。从整体看,缠论是代表着李彪从1992年开始到2008年去世时交易中经历的不同时刻,越过时间界限而对自己交易系统的审视,然而人们在阅读中会感到缠论又是对A股证券普遍状况的深刻解析。
我们聊聊今天的主题,顶底分型,顶底分型可以是说缠论的起始核心,市场中的1 1=2,搞懂了他,后面才能继续。
而缠论应该说是A股技术分析的集大成作品,也是市场派技术分析第三代研究体系成熟的标志,有很多专业A股投资者将其推崇为A股历史上排第一的作品。
在此之前的技术分析研究方法是松散的,全国各地的操盘手都有自己的投资风格习惯,唐能通与艾古精通形态、徐小明和冯矿伟成名于分时图、只铁和海岛深研指标、潘伟君重视盘口、张得一主攻成交量、李丰擅长日本蜡烛图、陆铭逊重视资金流。
缠论研究其实是以形态学和动力学为线索,把各个流派连成具有相当连续性的一体。从整体看,缠论是代表着李彪从1992年开始到2008年去世时交易中经历的不同时刻,越过时间界限而对自己交易系统的审视,然而人们在阅读中会感到缠论又是对A股证券普遍状况的深刻解析。
这篇文章我们要讲述的是缠论研究中的顶分型和底分型,很多人会认为顶分型与底分型是一种交易员识别高低点的方法,其实并非如此。
单纯找顶底用黄昏之星以及黄金线 还看不准的话用上均线系统以及布林线应该够了,顶底分型的一个重要作用其实是为了处理中枢震荡以及中阴过程中上涨下跌阶段,这一点我们以后的系列连载将会提到,现在先从1990年代末的操盘手对三根K线组合研究开始。
在1990年代末开始,以钟麟为代表的操盘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他在1999年出版的《善战者》)总结了经典的27种三根K线组合形态,由于交易时间需要交易者迅速做判断,因此一些交易者选择将这27张图形打印出来摆在交易室“看图炒股”,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交易习惯。
这三种K线组合通常有以下四种情况:上涨中继、正常上涨、下跌中的看涨信号、以及空头趋势增强的K线组合。
第一种情况:上涨中继(此后大概率上涨)
第二种情况:正常上涨
第三种情况:下跌中的看涨信号
第四种情况:空头趋势增强的K线组合
其实交易者对于这27种图形是很难把握的,因为这27种图形上涨强度是不同的,上文讲到,专业操盘手首先通过对K线包含关系的处理,得到的没有包含关系的图形。
最终基于这27张基础图形,获得了三个相邻K线之间可能组合的一个完全分类,实际上这四种分类代表了K线组合的四种基本结构,分别是上涨、顶部、下跌和底部。
其中的第二、第四,分别是顶分型和底分型,第一可以叫上升K线,第三可以叫下降K线。
在我们所说的由三根K线构成的四种完全分型中,K线是不分阴线阳线的,只看K线高低点。因此图中实体部分的最高与最低分别代表实际K线图中最高价与最低价。
所谓顶分型就是第二根K线高点是相邻三K线高点中最高的,而低点也是相邻三K线低点中最高的;
所谓底分型就是第二根K线低点是相邻三K线低点中最低的,而高点也是相邻三K线高点中最低的。
顶分型的最高点叫该分型的顶,底分型的最低点叫该分型的底,由于顶分型的底和底分型的顶是没有意义的,所以顶分型的顶和底分型的底就可以简称为顶和低。
也就是说,当我们以后说顶和底时,就分别是说顶分型的顶和底分型的底。
顶底分型左边两K线的最高与最低的区间称分型区间,顶分型区间的最低点称顶分型的下沿,底分型区间的最高点称底分型的上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