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董卿的爸爸怎么对他那么严格(董卿的父亲的严厉)

董卿的爸爸怎么对他那么严格(董卿的父亲的严厉)心理学上有“控制型人格”的说法,在家庭教育中,就逐渐衍生出了“控制型家长”,他们对未来充满了焦虑,希望孩子的一切都在自己的计划之中。对孩子,他们总有一万个非常具体的要求,小到吃饭姿势、穿衣搭配,大到择校就业,结婚生子,但这种唠叨日积月累,只能让孩子陷入“难道我做什么都是错的吗”的焦虑之中。(董卿和父亲旧照)15岁那年,董卿第一天到宾馆当清洁工,十个房间,20张床,一个人打扫。日后,她回忆说,“那种席梦思床垫,特沉,我两个手抬都抬不动,还要一手抬着床垫,一手迅速地把床单塞进去,然后再把四周叠成平整的90度角,一上午只干了两个房间,别人都去吃饭了,我还在那儿傻乎乎干着。”父亲只告诉她要坚持,一度让她怀疑自己是不是亲生的。董卿曾说,自己心里上最难以接受的,是爸爸对自己永远都不满意。“我小时候最害怕的,就是吃饭。因为一家三口每天聚在一起的时间很短,也就吃饭那点工夫。一上桌,他就开始唠叨,你这个怎么

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节目上,让董卿又双叒叕火了一把,最近,她又以制片人身份,推出并主持了一档全新的文化节目——《朗读者》,播出后反响很好,豆瓣评分打到了9.2。

董卿的爸爸怎么对他那么严格(董卿的父亲的严厉)(1)

董卿曾在北京卫视《BTV秀场》对她的专访中,提到了父亲在她童年时期的极端严厉:

不能照镜子,不让妈妈给她做新衣服穿。因为“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你每天花在照镜子的时间还不如多看书。”

主动承担家务,每天刷碗、擦地。中学以后的寒暑假,都去勤工俭学,因为要磨练意志。

15岁那年,董卿第一天到宾馆当清洁工,十个房间,20张床,一个人打扫。日后,她回忆说,“那种席梦思床垫,特沉,我两个手抬都抬不动,还要一手抬着床垫,一手迅速地把床单塞进去,然后再把四周叠成平整的90度角,一上午只干了两个房间,别人都去吃饭了,我还在那儿傻乎乎干着。”父亲只告诉她要坚持,一度让她怀疑自己是不是亲生的。

董卿曾说,自己心里上最难以接受的,是爸爸对自己永远都不满意。

“我小时候最害怕的,就是吃饭。因为一家三口每天聚在一起的时间很短,也就吃饭那点工夫。一上桌,他就开始唠叨,你这个怎么怎么样,那个怎么怎么样,我经常是一边吃饭一边哭。我小时候最高兴的事儿,就是我爸出差了,乐得手舞足蹈,总算有两天能看不见这个人了。”

董卿的爸爸怎么对他那么严格(董卿的父亲的严厉)(2)

(董卿和父亲旧照)

心理学上有“控制型人格”的说法,在家庭教育中,就逐渐衍生出了“控制型家长”,他们对未来充满了焦虑,希望孩子的一切都在自己的计划之中。对孩子,他们总有一万个非常具体的要求,小到吃饭姿势、穿衣搭配,大到择校就业,结婚生子,但这种唠叨日积月累,只能让孩子陷入“难道我做什么都是错的吗”的焦虑之中。

最终,孩子不是对自己要求极高,不断通过不要命的奋斗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就是全无主见,事事得听父母指点。但无论是哪一种,孩子都不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被塑造出来的附庸。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要说了,“要不是父亲这般压力,有董卿出头的这一天吗?”这是个可怕的反问,因为它用董卿成名的光环,掩盖了她儿时几尽残忍的经历,掩盖了千千万万个最终没能像董卿这般崛起的孩子。

这样的孩子,即使降落在一个物质优裕的家庭,也将一直戴着精神枷锁成长。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