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鱼技术要点 养什么鱼好(池塘成鱼养殖掌握这些技术)
稻田养鱼技术要点 养什么鱼好(池塘成鱼养殖掌握这些技术)不同鱼类的混养要根据鱼类习性、争食能力、池塘条件、饲料肥料来源、计划要求的产量及要求的出塘规格等决定。一般根据“吃食性”鱼类(如青鱼、草鱼、鲤鱼、鳊鱼)和滤食性鱼类(鲢、鳙鱼等)的产量关系,推算这两类鱼的混养比例,再确定各种鱼的放养数量。如要求亩净产达到500公斤,则吃食鱼应占55~65,鲢、鳙鱼占35--45。冬季放养时,要在无风天气、水温达到6~8℃时进行,夏季在成鱼池套养鱼种时,注意不要在闷热天气放养,鱼种放养前,要进行防病检疫,可采用药浴以杀灭鱼种体表病原体,青鱼、草鱼鱼种要注射出血病灭活疫苗。这些准备工作要求在年初、最迟在2月底前完成。放养的鱼种要求种类齐全、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放养的种类主要有草鱼、青鱼、鲤鱼、鲫鱼、编鱼、纺鱼、链、塘和非鲫等。放养规格主要根据各种鱼的生长速度和要求的上市规格确定。目前,一般要求的上市规格为:草鱼1.25公斤以上,青鱼2.5公斤以上,鲤鱼0.5公
提高池塘养殖产量的潜力是很大的,目前不少万亩连片鱼池亩产已达到或超过500公斤。取得高产有哪些技术措施呢?
1.池塘条件和配套设施高产成鱼池要通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清新、符合养鱼水质标准、注排水方便,池埂池底土质保水性能好、不渗漏,池面积3~15亩,水深2~3米,呈长方形,池埂坡度为1:3左右,面积大的鱼池,也可呈狭长形,每个鱼池有单独的进排水道。
每亩高产池要配有饲料地0.5亩左右,并与养猪、养禽相结合,大面积连片高产池应有一定的饲料加工设备。要有相当于成鱼池面积20%左右的鱼种池,使鱼种能够自给。每亩成鱼池应配备0.25~0.5千瓦的机电设备如增氧机、水泵等。
鱼种放养前要排干池水,捕清池鱼及野杂鱼,晒干池底,挖去过多的淤泥,池底淤泥不要超过20厘米厚,并维修好池埂,然后注入新水1米左右,每亩施放有机肥料500公斤左右,作为基肥,培肥水质。
这些准备工作要求在年初、最迟在2月底前完成。放养的鱼种要求种类齐全、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放养的种类主要有草鱼、青鱼、鲤鱼、鲫鱼、编鱼、纺鱼、链、塘和非鲫等。放养规格主要根据各种鱼的生长速度和要求的上市规格确定。
目前,一般要求的上市规格为:草鱼1.25公斤以上,青鱼2.5公斤以上,鲤鱼0.5公斤以上,鲢、嘴0.5公斤以上,非鲫0.15公斤以上。
从这一要求出发,结合轮捕轮放的安排及鱼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增重情况,确定出各种鱼的放养规格为:青鱼0.5---0.75公斤/尾,草鱼0.25~0.5公斤/尾,鲤鱼0.25 --25克/尾,鲫鱼0.25 --10克/尾,鳊、鲂15~30克/尾,鲢、鳙0.5~250克/尾,非鲫0.25 --7克/尾。
冬季放养时,要在无风天气、水温达到6~8℃时进行,夏季在成鱼池套养鱼种时,注意不要在闷热天气放养,鱼种放养前,要进行防病检疫,可采用药浴以杀灭鱼种体表病原体,青鱼、草鱼鱼种要注射出血病灭活疫苗。
不同鱼类的混养要根据鱼类习性、争食能力、池塘条件、饲料肥料来源、计划要求的产量及要求的出塘规格等决定。一般根据“吃食性”鱼类(如青鱼、草鱼、鲤鱼、鳊鱼)和滤食性鱼类(鲢、鳙鱼等)的产量关系,推算这两类鱼的混养比例,再确定各种鱼的放养数量。如要求亩净产达到500公斤,则吃食鱼应占55~65,鲢、鳙鱼占35--45。
要求亩产达到750公斤,则吃食鱼的比例应占65-~70,鲢、鳙鱼占30 ~35,要求亩产达到1000公斤,则吃食鱼的比例应占70-~75,鲢、鳙鱼占25-~30%。但一般在以青鱼、草鱼为主的放养方式中,鲢、鳙鱼比例较大,在以草鱼、鳊鱼为主的放养方式中,鲢、鳙鱼比例略小些,在以青鱼为主的放养方式中,鲢、鳙鱼比例更小,甚至不到20。
鲢、鳙鱼间的放养比例一般为3~5:1。青鱼和鲤鱼的放养比例是,如投饲螺蚬为主,则放养大规格的青鱼种1公斤,可混放规格在12厘米以下的鲤鱼种4尾,如投喂精料为主,则鲤鱼的放养规格可略小些,但数量可增加。草鱼和鳊鱼的混养关系,如以投水草、陆草为主,则放养大规格草鱼种l公斤,可混养规格为13厘米左右的鳊鱼种4~6尾,如草鱼放养的规格较小、或投喂精料,则鳊鱼的放养量可适当增加。青鱼与草鱼的混养比例,如注水曝气等增氧条件好,又采取轮捕轮放措施,则青鱼、草鱼的混养比例可达1:1。但一般以青鱼为主的成鱼池,不混养草鱼,或仅混养少量草鱼’以草鱼为主的成鱼池,也不混养青鱼。
此外,高产池中还可混养非鲫,每亩500尾左右。在投饵量多、池底淤泥较深、底栖生物较丰富的池塘,还可混养鲫鱼,并使鲫鱼产量占总产的5%以上。
为了充分利用鱼池中的饲料,还可以混养少量乌鳢、鳗鱼、鲶鱼等鱼类的夏花鱼种。不同规格鱼种的混养比例,要根据轮捕轮放的要求确定。放养密度要在合理混养的基础上,根据气候条件、鱼池环境、饵料来源来考虑。如江苏省8月上旬水温最高,对水深2~2.5米、天然饵料丰富的池塘来说,那时的池塘允容量为。白鲢约160公斤,花鲢约40公斤,青鱼、草鱼、鲤鱼、鲫鱼、鳊鱼等约200公斤。所以,如果不采取轮捕轮放,较适合的放养密度就约等于8月份最大的池塘允容量除以鱼类到8月份时的估计成长倍数。
高产池要每天巡塘,一般在清晨观察鱼类活动情况,傍晚观察水色变化、检查食场和鱼类摄食情况,夜间防止鱼类严重浮头。天气异常时,要增加巡塘次数,及时了解池鱼活动情况及池塘水质情况,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日常的饲养管理工作主要是适当施肥、合理投饵、调节水质、防治鱼病等。
高产池要施足基肥。上半年要勤施有机追肥(粪肥或绿肥),每5天左右施追肥一次,每次每亩150~200公斤,7月份,水温较高,投喂量也增加,大量的残饵及鱼类粪便可作肥料,水质易肥,要少施或不施有机肥,必要时可追施化肥,根据水质情况每隔3~5天施一次,每次每亩施硫酸铵(或碳酸铵)以及过磷酸钙备1.5~2.5公斤,或施尿素0.5~1公斤加过磷酸钙1~2.5公斤。9月以后,水温下降,追肥可用有机肥料。
肥料和鱼产量的关系一般是每施有机肥料40~50公斤,约可产鱼1公斤,或每施硫酸铵和过磷酸钙各1公斤,可产鱼1.5公斤。高产池的投喂要根据水温、溶氧、鱼体规格和饲料质量等决定。草鱼在水温7℃以上就开始少量摄食,可隔每2~3天投喂一次,饲料质量要好。水温15℃以上,鱼类摄食正常,每天的投喂量根据鱼类摄食情况调整。
一般每生产1公斤草食性鱼类需投喂水草100公斤或陆草30公斤,每生产1公斤青鱼需投螺蚬45公斤。如投喂精饲料,各种鱼对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的要求一般为:草鱼、鳊鱼20~30%,青鱼30~40%,鲤鱼30%左右。通常生产1公斤鱼,需消耗粗蛋白质600克左右。
高产池的水质要求是:浮游生物量20~100毫克/升,不超过100~200毫克/升(其中浮游动物约占1/4~1/5),以轮虫、膝口藻、隐藻等为主。透明度在高温季节为30~40厘米,其它季节为20~25厘米。pH值7~8.5。总硬度1.8毫克当量/升以上,化学耗氧量8~1.2毫克/升,溶氧2毫克/升以上,非离子态氨不超过0.05毫克/升。
如果池水水质达不到这些要求,就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调节水质的措施,如加深池水、使用增氧机增氧、适当追肥、泼洒石灰等。此外,高产池要注意防治鱼病,除鱼种放养前采取防病检疫措施外,养殖过程中要注意池塘清洁卫生,定期进行食场消毒。
轮捕轮放是高产池的必要措施。通过轮捕轮放,调整池鱼密度,可促进鱼类生长,并且鲜鱼均衡上市,有明显的社会效益。通过轮捕轮放,及时套养鱼种,也是解决鱼种自给的有效途径,轮捕轮放的次数、时间、鱼类及数量根据“水、种、饵、管"等条件、鱼类生长速度、及市场要求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