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王为什么敢用赵括(多人劝阻赵王莫用赵括)
赵王为什么敢用赵括(多人劝阻赵王莫用赵括)可见赵王的贪心已经超过了他对自身的评价,也就是有点飘了,在双方交战时,廉颇接连败了几阵才稳定了局面,因此赵王认为廉颇不行。其一,赵王是比较贪心的,就比如这次长平之战的起因,就是秦攻上党,韩国之上党郡守冯亭不愿降秦,主动将上党史献于赵国。赵王一听就乐坏了,马上派人接受,这就惹毛了秦国,因此才有长平之战。蔺相如第三个就是赵国名相蔺相如,他跟赵奢是好朋友,所以对赵括也非常了解,蔺相如识人还是非常准的,在接触当中就发现这赵括只会纸上谈兵,要实际打仗不是他的专长。但是这些人都没说动赵王,有朋友就认为这是秦国用了反间计起了效果,说秦军最怕赵括,如果他上来秦军马上退避三舍。如果这样想赵王,恐怕就太低估了赵王的智商了,因为这反间计的成本也太低了,估计连赵王都无法上当,更不用说赵王身边还有那么多谋士呢。那么赵王为啥还要赌一把呢?小编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熟悉战国史的朋友们,一定对长平之战不陌生,此役过后,赵国再无力量称雄,而秦国则势不可挡,为一统天下打下良好的基础。长平之战的关键就在于赵括的错误指挥,如果他有其父之能,也不会落得如此下场。
赵括
不过在赵王使用赵括前,有很多人劝阻过,可是赵王还是一意孤行,选择他来代替廉颇。那么都有谁不赞成赵括带兵呢?第一个就是他的父亲马服君赵奢,这个赵奢可是赵国的名将,曾经在阏与之战中灭掉十多万秦军,这一仗乐乘没有把握,廉颇也不敢打,不过人家赵奢,不但打了而且赢了。赵奢是赵括的父亲,俗话说知子莫若父,赵奢就曾经给媳妇说,赵括千万不能为将。
第二个是他的母亲,他母亲虽然没有丈夫的眼光,但是与儿子相处时间最长,她能明显感觉到这个儿子无法与丈夫相比,丈夫当将军时,把赵王的赏赐都分给下属,而赵括则私藏下来,丈夫体贴关心士兵,而儿子只顾自己享受,还有诸多因素,都证明儿子不适合带兵。
蔺相如
第三个就是赵国名相蔺相如,他跟赵奢是好朋友,所以对赵括也非常了解,蔺相如识人还是非常准的,在接触当中就发现这赵括只会纸上谈兵,要实际打仗不是他的专长。
但是这些人都没说动赵王,有朋友就认为这是秦国用了反间计起了效果,说秦军最怕赵括,如果他上来秦军马上退避三舍。如果这样想赵王,恐怕就太低估了赵王的智商了,因为这反间计的成本也太低了,估计连赵王都无法上当,更不用说赵王身边还有那么多谋士呢。那么赵王为啥还要赌一把呢?小编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赵王是比较贪心的,就比如这次长平之战的起因,就是秦攻上党,韩国之上党郡守冯亭不愿降秦,主动将上党史献于赵国。赵王一听就乐坏了,马上派人接受,这就惹毛了秦国,因此才有长平之战。
可见赵王的贪心已经超过了他对自身的评价,也就是有点飘了,在双方交战时,廉颇接连败了几阵才稳定了局面,因此赵王认为廉颇不行。
赵括
其二,双方进入僵持阶段,比拼的就是国力了,而秦赵两国是有区别的,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不但战斗力强,家底也丰厚。而赵国只是经过胡服骑射,进行了军事上的改革,国力跟不上。因此双方一僵持,赵国顶不住。
其三,秦国一向霸道,将其他国家揍得心理都产生了阴影,赵国想寻求外援,根本就没有人敢来帮场子,而廉颇的战略就是防守,显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赵国越来越耗不过秦国,因此赵王也很无奈。
基于上面种种,赵王决定放手一搏,万一启用赵括是正确的呢?当时阏与之战,廉颇乐乘都不敢打,赵奢不也打赢了吗?虎父无犬子,万一赵括有乃父之风,也赢了呢,因此赵王才放手一搏,结果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