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80后独居悬崖13年住石头房(贵州80岁老人隐居20年)
贵州80后独居悬崖13年住石头房(贵州80岁老人隐居20年)作为当地颇有历史的古镇,湄潭县城当中有着不少古代建筑。1940年,宋培伦出生在了贵州省的湄潭县城当中。从小,宋培伦就展露出了惊人的艺术天赋。而最让人啧啧称奇的是,这样一个风景如画的景点,是一个如今已经八十余岁的老人,用高达300多万的借款、耗时20多年、一点一滴地用心血打造而成。这个老人是谁,又为什么要打造这样一个山谷?这一切,还要追溯到一场“奇遇”身上……
在中国的诸多省市中,贵州省曾经被人们调侃为“一个低调到没什么存在感的省份”。
不过,这个被称为是中国的“绿色走廊”的省份,有着不输于任何地方的青山秀水、绿意如茵,是个安静又恬静的“世外桃源”。
而在这个灵秀山水之间,有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神秘之谷”,那就是夜郎谷。
这个拥有着绮丽风光的神奇山谷,里面的所有东西大多都是用石头垒筑而成的。
而最让人啧啧称奇的是,这样一个风景如画的景点,是一个如今已经八十余岁的老人,用高达300多万的借款、耗时20多年、一点一滴地用心血打造而成。
这个老人是谁,又为什么要打造这样一个山谷?
这一切,还要追溯到一场“奇遇”身上……
一,改变后半生的一场“奇遇”1940年,宋培伦出生在了贵州省的湄潭县城当中。从小,宋培伦就展露出了惊人的艺术天赋。
作为当地颇有历史的古镇,湄潭县城当中有着不少古代建筑。
在宋培伦的眼中,这些经历了风雨的斑驳建筑,有着它们独有的温度和生命:
上面的一砖一瓦、乃至于每一片青苔,都代表着岁月的变迁,这让宋培伦感到十分着迷。
在同龄小伙伴还在玩着“过家家”、甩泥片等游戏的时候,宋培伦就已经开始在每天放学后跑去研究各种古建筑的墙角和花纹。
甚至于想要将它们一一描摹出来。
最开始,家中拮据的宋培伦买不起画具,只好拿木棍在泥地上练习;
而他的坚持和执着最终也打动了父母。
在竭尽所能地省吃俭用下,宋培伦终于如愿以偿地走上了艺术的道路。
而他也确实很快展露出了相关的才华:
17岁时,宋培伦开始在各大报刊杂志上频繁地发表出自己的作品。
并且在随后的数年间,陆续斩获了不少漫画界的奖项,拥有了不菲的名气;
1985年,宋培伦凭借着《木质烫刻工艺发明》,成功获得了中国国家专利。
随后,他的作品曾经在贵阳、北京、深圳等全国各地开办展览,部分画作还曾经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其间。
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这些成就足够让宋培伦精彩而安稳地度过一生。
然而,在1993年时,宋培伦应邀参加美国的一场名为“锦绣中华”的艺术活动。
就是在这个活动中,宋培伦见到了改变他后半生的那一场“奇遇”。
那是位于美国的“疯马山”雕塑,是由著名的雕刻家克扎克画出图纸,并于1948年前后开始雕刻,至今仍然在建。
当宋培伦看到一个普通的雕刻家,为了这样一座巨山,穷尽后半生、乃至于子孙也在继承这份未竟的雕刻事业时,他的内心所受到的震撼不言而喻。
也是在那个瞬间,宋培伦忽然明白了自己终其一生想要追寻制作的究竟是什么:
他也希望为自己的家乡、为子孙留下一座巨大的风景艺术作品。
当时的宋培伦早已经步入了中年,有着自己的艺术工作室和稳定高薪的大学教授的工作。
而面对他如此宏愿,不少人都不太理解,甚至劝他不要“冒险”:马上退休了,在家养花弄草地过个清闲岁月,不好吗?
不过,在诸多的反对声当中,宋培伦还是得到了妻子的理解和支持。
就这样,夫妻二人花费所有的积蓄,在贵州花溪的大峡谷中买下了300余亩土地,开始建造起了他内心中的那个“理想王国”。
二,“夜郎谷”背后的重重难题提到“夜郎”这个词,不少人都会想到一个成语,那就是“夜郎自大”——其实,宋培伦的“夜郎谷”也同样是取材于这个故事:
在司马迁编写的《史记·西南夷列传》当中,曾经提到过一名叫做夜郎国的国王,由于不知外面的广阔,对着汉朝派来的使者狂妄道:“汉孰与我大?”
这一问,就留下了千古流传的成语。
在历史的考据当中,夜郎古国的地理位置正处在如今贵州的地方。
而宋培伦正是借鉴了这段历史,从而将他这个理想的“隐居之处”放在了贵州。
不过,由于他的选址定在了郊区,光是每天从家到夜郎谷的往返路途,宋培伦就要花费四个小时。
而这对于他来说,还仅仅是“追梦”路上的第一个困难。
为了建设这片理想中的城堡,宋培伦雇佣了不少当地居民负责杂务和维护。
而他则亲自上阵,在夜郎谷当中寻找可用的石材。
不仅如此,宋培伦还要刀砍斧凿地将青石修整成他需要的样子,再结合其他材料,拼凑出一个个人像作品。
在这个过程中,光是把每一块石材打磨成想要的样子,宋培伦的手上就磨出过无数的血泡。
除去这些,在雷电暴雨等糟糕天气来临时,宋培伦还要担心,自己的这些雕像能不能经历大自然的重重考验。
甚至在1998年,花溪的大峡谷遇到了罕见的大雪封山。
为了守住自己的艺术作品,宋培伦也跟着被“关”在了夜郎谷中。
当时的谷中还没有通水通电,叶培伦只好自己砍柴、生火,饿了就煮地里挖出来的野生菌子,渴了就把山里的雪融掉化水喝。
不过,尽管日子过得仿佛像回到了古代社会,宋培伦却丝毫不觉得苦,甚至觉得“满心欢喜”。
在他看来,这些他自愿去做的事情带来的都是快乐,连困难都变成了一种乐趣。
不过,他没想到的是,更大的难题还在后面。
在夜郎谷的建造刚刚起步没多久,宋培伦忽然接到通知,由于附近要修建大学城,通往夜郎谷方向的道路需要断交施工。
而没有运输车辆,夜郎谷的修建也跟着不得不陷入了停滞的状态。
修建虽然停工了,可是,夜郎谷中已经完成的部分需要定时维护。
还有那些负责杂务的村民们的工资,宋培伦也需要照常支付。
这些每年高达数十万的费用很快就掏空了宋培伦的家底。
为了能够将这个梦想坚持下去,宋培伦不得不开始朝亲朋好友借钱。
甚至将他之前在夜郎谷搭建起来的房子都抵押了出去,以换取金钱上的周转。
可是,夜郎谷一天不开工,宋培伦就一天没办法还钱。
就这样,夜郎谷因为交通问题足足停工了六年。
而宋培伦也在这六年里,陆续和亲友借了三百多万。
除了这些金钱上的压力以外,宋培伦还要面对着外界的不解和嘲笑。
这一切都让他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然而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宋培伦和他的这个夜郎谷的梦想被人们传到了网上,很快引起了当地人们和政府的关注。
在政府的考察和协调下,通往夜郎谷的交通道路问题终于被解决。
已经停滞数年之久的建造工程,终于再一次缓缓地启动了起来……
三,和自然相契的夜郎谷在经历过重重难关后,历经22年的努力,夜郎谷终于有了一个初步的雏形。
不过,面对采访的记者,宋培伦曾经笑言:“300亩荒地,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开发,这才是一半的内容。”
对于宋培伦来说,另外一半未曾被完善的夜郎谷,他更希望能“留个悬念”。
不仅是把这一半“空白”留给后人自由发挥,更是希望艺术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肆意生长”,用时光来填补空白。
在夜郎谷刚刚完工时,在旁人的劝说下,宋培伦选择将夜郎谷对外开放。
让更多的人能够体验夜郎古国那种独特的文化所带来的、一种宁静的乐趣。
谷中的建筑、雕塑、装饰大多都是由各种石头搭建而成,在其中又混合了部分陶瓷和木料。
它们被建造者用一种独特的方式组合成了一个个拥有独特魅力的人像。
而这些造型各异的人像又构成了一整个有趣又神秘的石头城堡——也就是夜郎谷的这个主体建筑。
这个石头城堡其实并不大,一般人20分钟就能走到尽头。
而在这个城堡当中,也仅仅有一户人家,那就是一边在这里负责搭建、一边在这里隐居的宋培伦夫妇。
20多年来,他和妻子吴萍住在石头城堡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神仙眷侣生活。
不过,随着城市的发展,夜郎谷的周围也开始逐渐盖起了高楼。
为了能够保护住夜郎谷的“原汁原味”,宋培伦也曾经想尽办法,甚至计划控制客流量,以保护夜郎谷的朴素。
可是,越是和自然相结合,夜郎谷就越吸引人们去“放松心灵”。
在2017年后,许多人都注意到了这个地方,仅仅一年的门票收入就达到了七百万。
宋培伦前期的投入也全部赚了回来,而宋培伦也摇身一变成为亿万富翁。
捐赠、造新,他走在前行的路上不过,令人没想到的是,在夜郎谷如此名声大噪的时刻,宋培伦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在2020年前后,宋培伦和贵州财经大学签订了意向协议,将夜郎谷捐赠给了贵州财经大学。
并且在后续交由财经大学校友会和教育基金发展会共同管理。
而提到捐赠的原因,宋培伦表示:
“把夜郎谷赠送给一墙之隔的贵州财经大学,将是保护自己作品最好的方式。未来夜郎谷可以作为贵州财大的实训基地或文化研究基地留存,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同时,他也希望在剩下的岁月当中再打造一份艺术作品,为未来留下更多的回忆。
2021年5月,宋培伦还在女儿的帮助下连麦央视直播。
谈及捐赠夜郎谷,女儿宋宇对于父亲做出捐赠的决定,表示支持和理解。
“景区的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自己还是希望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艺术创作上。”
如今,夜郎谷一年门票能够达到七八百万元,景区从当初的石漠化蜕变成了今天的石文化。
宋培伦和当地农民20多年来的坚守与付出,不仅解决了园区自身发展问题,还间接带动当地300多人的就业吃饭问题。
而在离开夜郎谷后,宋培伦又携手贵州安顺市的阿歪寨村村民,再一次打造了一个颇具当地风情的“藤甲谷”。
这个“藤甲谷”更像是夜郎谷的姊妹篇。
不过,藤甲谷中除了造型各异的石头人像以外,还增加了诸多神色各异的藤甲兵,将三国的藤甲文化尽数展览而出。
对于现代的大多数人来讲,宋培伦这一不为名利、不求财富的行为令人难以想象。
然而,在如今浮躁的社会当中,无数人在追名逐利的道路上迷失了自我,又有多少人还能记得、还在坚持最一开始的那个“初心”?
也正是如此,宋培伦仿佛这世界上的一股“清流”,而这种执着求梦,也许正是我们现在格外缺乏的一种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