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西栅中秋活动(讲述千年月圆故事)
乌镇西栅中秋活动(讲述千年月圆故事)秋天的乌镇清新娴静,桂花,秋收,彩灯……骄阳退尽,古人以圆月为亲人团聚的象征,故又名“团圆节”。为迎庆佳节,乌镇乌村特别推出了“月满中秋 国庆团圆”的系列活动。
浩瀚天际万里无云,明月如镜遥挂苍穹。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
时值三秋之半,
月亮最圆最明,
古人以圆月为亲人团聚的象征,
故又名“团圆节”。
为迎庆佳节,乌镇乌村特别推出了“月满中秋 国庆团圆”的系列活动。
桂花,秋收,彩灯……骄阳退尽,
秋天的乌镇清新娴静,
宛如江南的农家姑娘,
让人不禁回首窥看,
那一抹娇羞的容颜。
老底子的乌镇人过中秋节都有些什么故事呢?
下面为您细细道来。
摄影师沈淑娴
.1.
东床上门看望泰山
女子摘南瓜不算偷
乌镇人对中秋节十分重视,女婿在这天须带月饼及其他礼品去丈人家看望二老,午饭也在丈人家吃,晚上再回到自己家团圆。
过去江南女子,中秋节这日,不仅外出游玩赏月,更会向神灵祈婚嫁求子嗣。祈求得子的妇女去田间地头寻找南瓜,摘一个南瓜讨得谐音“男瓜”。即使摘了别人家的南瓜,也不算偷,主人也不计较。
乌村的南瓜丰收啦!
.2.
斗香祭月
蟾宫折桂
乌镇民间素有“烧斗香”祭月的习俗。天色渐晚,月亮升起来了。镇上的人在自家院子里摆出供桌,桌上放月饼、香斗、糖烧芋艿等美食,燃香烛、烧斗香。过去,祭祀时,德高望重者朗诵《祭月榜文》,能者巧匠伴奏丝竹音乐,妇女和儿童对月跪拜。乡下的村民直接将斗香放在天井里烧,供上月饼和水果,拜月神,祈丰收。仪式后众民取盆中水拭眼,以求明目安康。
斗香是用线香、托纸板黏合,制成上阔下窄的方形斗,中竖旗杆,杆上再设斗,有二层、三层至多层者。每层斗面置纸制京剧人物或缀月宫故事,杆上旁出大小不等的纸旗,有的精工细作玲珑剔透,不失为值得观赏的工艺品。
乌镇斗香
据说拜月神烧斗香之俗源于科考制度,古代乡试(三年一次)定于中秋八月举行,称作“秋闱”,秋闱期间正是桂花飘香的日子,于是人们就将秋闱考中称作“折桂”。民间传说月中有桂树,于是月宫折桂便成了科举考试夺魁的代名词。人们中秋拜月烧斗香,其用意就是祈求月神保佑月宫折桂成功,考试能够高中。
斗香祭月
.3.
糖芋艿,苏式月饼,
好吃有故事讲不完。
月饼为中秋必备之品,乌镇人吃的是苏式月饼。当晚,全家团聚赏月,对月品尝之。乌镇人还有吃糖烧芋艿、南瓜、番薯之俗。
苏式月饼,其实不是起源于苏州,而是扬州一带。那么,为什么叫“苏式月饼”呢?因为最早的时候,这月饼叫“酥式月饼”,传着传着,大伙儿都以为是“苏”式月饼,久而久之,苏式月饼这名字就传下来了,受到江南地区人民的喜爱。乌镇最有名气的当属苏式鲜肉月饼啦!今年中秋,心灵手巧的你可以来乌村亲手制作、品尝鲜肉月饼,快来制作专属于你的“小鲜肉”!
桂花糖芋艿,风味独特,令人唾涎欲滴,是江南人家八月中秋必不可少的名点佳品。这糖芋艿可是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传说明朝时,倭寇侵犯东南沿海,百姓深受其苦。戚继光受命抗倭。中秋这天夜里,倭寇偷袭,将戚家军围困在山上,断其粮草。士兵们挖到不少野芋艿,煮来吃,味道鲜美,但不知其名。戚继光说:“为了纪念遇难的士兵,就叫它‘遇难’吧。”戚家军饱餐“遇难”后奋勇突围,将倭寇全歼。此后,过中秋节时,都要吃糖烧芋艿,以志不忘民族危难和戚继光的抗倭功绩。时间一长,“遇难”便渐渐变为了“芋艿”。
桂花糖芋艿
古老的乌镇,古朴的乌村,恪守古老的习俗,欢迎来这里,亲朋齐聚、共享天伦,赏江南风光和如镜明月,品赏月宴和乌村美食小吃,过一个难忘的中秋节!
摄影师沈淑娴
本文民俗参考文献:《乌镇民俗》(乐忆英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