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65周年(在热爱与坚持中)
成电65周年(在热爱与坚持中)“度过这个难关我最感谢的还是郑老师以及身边的师兄师姐。”导师定期每周文献汇报、工作总结的安排,加之师兄的悉心指导与关注,为薛国栋培养了良好的科研习惯,也为他未来工作的突破打下了结实基础。“科研入门是一个五味杂陈的过程。”这是薛国栋对于科研旅程的“初体验”。从最开始的心浮气躁,实验过程失误频发;到能够独立完成操作,全身心投入,他练习了接近一年时间。咬定青山不放松大一上期,薛国栋在新生研讨课上结识光电学院郑永豪教授,郑永豪对于科研的理解与态度深深感染了刚刚走进大学校园的薛国栋,也点燃了薛国栋追逐光电材料科学的梦想,埋下了一颗科研沃土上扎根的种子。得益于学校以及光电学院“科研育人”的培养方案,薛国栋在入学后两个月,便加入了郑永豪教授的前沿材料探索实验室,点下了他大学生活画卷的第一笔墨迹。
薛国栋,中共党员,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2017级本科生,2020年度“成电杰出学生”(本科生)。获得国家奖学金、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全校2名)、感恩中国近现代科学家奖学金;大一上学期即参与科研,以第一作者身份在高水平国际期刊Chemical Communications(《化学通讯》,影响因子5.996)上发表论文一篇;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M奖;担任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副书记、班级团支部书记;2019-2020学年担任电子科大学生记者团副团长,获得“优秀学生骨干”称号;获得四川省综合素质A级证书、光电杰出学生、光电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电影《无问西东》之中,吴岭澜面对梅贻琦老师问他为何读实科之时,他迷茫的回答道:“因为最好的学生都念实科”。当世俗试图裹挟我们之时,你我应该如何坚持对自己的真实?当功利的洪流掀起汹涌波涛,热爱之花的盛放又是否还会被期待?
三年的“冷板凳”,百余次的校区辗转,薛国栋在成电的求学路是一场默默无闻的“沉淀”之旅,只因他在坚定地践行: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扎根科研:
咬定青山不放松
大一上期,薛国栋在新生研讨课上结识光电学院郑永豪教授,郑永豪对于科研的理解与态度深深感染了刚刚走进大学校园的薛国栋,也点燃了薛国栋追逐光电材料科学的梦想,埋下了一颗科研沃土上扎根的种子。
得益于学校以及光电学院“科研育人”的培养方案,薛国栋在入学后两个月,便加入了郑永豪教授的前沿材料探索实验室,点下了他大学生活画卷的第一笔墨迹。
“科研入门是一个五味杂陈的过程。”这是薛国栋对于科研旅程的“初体验”。从最开始的心浮气躁,实验过程失误频发;到能够独立完成操作,全身心投入,他练习了接近一年时间。
“度过这个难关我最感谢的还是郑老师以及身边的师兄师姐。”导师定期每周文献汇报、工作总结的安排,加之师兄的悉心指导与关注,为薛国栋培养了良好的科研习惯,也为他未来工作的突破打下了结实基础。
大二,薛国栋在郑老师的指导下开展独立科研项目,这时候他的压力、焦虑慢慢多了起来,特别是实验遇到漏洞进展缓慢的时候。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气馁,不仅自学了密度泛函理论量子化学计算,还积极向前辈请教。从理论计算,到实验操作,再到结果表征与论文写作,他在科研路上稳打稳扎的前行。
薛国栋发表在Chemical Communications上的论文
有了扎实的根基,成果便接踵而至。薛国栋关于有机稳定双自由基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工作,在2020年4月份得到了令他欣喜的结果——以第一作者身份在Chemical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题为“Understanding the Nature of Quinoidal and Zwitterionic State in Carbazole-Based Diradicals”(探究咔唑双自由基中醌式与内盐共振结构的性质)的论文。另外,他还以共同第一作者和共同作者分别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和Chemical Communications发表了论文。
静心沉潜:
“谁能说泡面不香呢?”
回首四年时光,薛国栋感觉自己充实而快乐。
郑永豪教授的实验室位于沙河校区,自大一下学期开始,薛国栋几年如一日,百余次往返于两校区之间。“早上八时二十分,坐校车从清水河到沙河,如果耽搁了没赶上校车,那就是396路公交过去,晚上九点半再坐公交回来。”
结束了一天实验的薛国栋,晚上十时四十分回到宿舍之后,往往只能草草地吃一碗前一天备好的泡面。如果遇上长时间的实验,他往往是前一天晚上就投递实验,周日一大早去收集实验反应,力求最大化利用时间。这样忙碌的生活,薛国栋却并不感到辛苦。
聊起最开心的一段科研时光,薛国栋讲到是在大二学年下学期,学习光电学院李小飞老师教授的《量子力学与统计物理》课程。与此同时,他的科研工作进行到需要依靠密度泛函理论量子化学计算做验证的节骨眼上。
“科研中遇到的难题,第二天在课堂上就能豁然开朗,这是一个非常美妙的过程。”从课堂到实验室,从理论到实践,是一场与知识跨越时空的邂逅,薛国栋也在科研与学习两者之间,寻得了最优的平衡点:相辅相成。在科研与学习之间不断精进的薛国栋,终于在大三学年获得了综合排名年级第一的好成绩。
“科研不是一个人单枪匹马的战斗。”这是薛国栋在坐“冷板凳”之中最深的体会。
“What’s your story?”,这是是郑永豪教授求学期间合作导师Fred Wudl最常问他的一句话,如今郑永豪也用这句话去关注着他的每位学生的成长。“我会常常与郑老师交流实验中的困惑以及脑海中的新想法,有时甚至微信讨论一个有机分子的性质直到深夜;也会与师兄在闲暇之余聊起一些实验细节,实践效果斐然;更会和川大测试中心的老师鼓捣仪器,学些‘新技能’。”薛国栋的科研旅途在众人的陪伴下,变得精彩纷呈。
薛国栋与马拉加大学博士生往来邮件
热爱与同行的交流,也成就了另一个有趣的故事:论文发表后,西班牙马拉加大学物理化学系博士生发邮件咨询理论细节,薛国栋为他耐心解答并得到了她的认可。
“之所以可以坚持下来,是缘于我对科研的热爱。”坚持,可能就是一刹那的决断,可是恰巧是一次次“决断”的积累,给了时间一个交代,给了薛国栋一个答复。
情怀与感恩:
发光发热,奔向星辰大海
在学习科研之外,薛国栋也在积极追逐着自己的爱好。大一时,他就加入了电子科大学生记者团。在各种采访活动中,台上优秀的人身上散发出来的光芒,吸引着台下的薛国栋向他们靠拢的心。
薛国栋撰写的通讯《孙伟校友:“以不可理喻的方式去创新和追梦!”》
让薛国栋印象最深的是聆听77级校友孙伟的一场报告,其“以旁人不可理喻的方式追梦”的姿态给薛国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孙伟校友从科研工作到公益事业,从教书育人到VR校园项目,他不断拓宽人生可能的大胆尝试与勇敢超越自我,让初入校园的薛国栋感触良多。他身上流露出的自信、胆识、魄力让薛国栋明白,对于自我坚定与自我真实的重要性。
大三学年,薛国栋通过党组织的考核,正式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此后,他主动申请担任了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副书记。整理党员材料、组织主题党日活动,薛国栋认真负责地做好支部的每一件事,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前沿材料探索实验室合影
即将毕业,薛国栋也将奔赴下一场山海。回顾了自己的成电时光,他感触良多。
他最想感谢的,是自己的恩师郑永豪教授。“有很多次我都与郑老师探讨学术问题到很晚,哪怕是一些脑洞大开的想法。后来在我最心灰意冷的时候,他会用个人的经历劝导我要甘坐冷板凳,只有不断地磨砺自己,才能在科研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学院的老师、实验室的师兄师姐、拉票时或认识或不认识的同学、我室友……在准备成杰答辩的过程中,感受到大家的帮助,让我感觉内心特别踏实。”
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不可复制的,而薛国栋认为自己一直是很幸运,并且一直很感激在成电遇到的每个人。“在这几年里,我不仅学到了做科研的方法,还学到了如何去做一名科研工作者。”
薛国栋选择去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直接攻读博士,继续参与基础研究,继续弘扬和践行“工匠精神”。2020年6月份,薛国栋在《中国青年报》上写下了自己对于科技强国的看法,这既是一份感悟也是一份自我勉励:青年学生应要立志科技强国、科技报国,这既是探索未知的兴趣使然,更应是保家卫国的责任使然。我们始终坚信:抬头是星空,脚下是大地,背后是国家,而征途是星辰大海!
文字:学生记者团 秦梦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