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铁路专用线项目建设方案(自有铁路专用线)

铁路专用线项目建设方案(自有铁路专用线)如何深挖专用线货运潜能,盘活专用线资源,充分发挥专用线作用,保障大宗物资畅通运输、进一步推动“公转铁”运输呢?2020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14部门下发《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中强调建立制造业物流成本核算统计体系,引导制造企业结合实际整合物流服务能力以及铁路专用线、仓储、配送等资源,向社会提供专业化、高水平的综合物流服务。亏损严重:专用铁路亏损严重等问题,已经严重制约铁路专用线的发展运输需求,怎样提高专用铁路运输质量,使自有铁路企业在铁路板块实现扭亏为盈已成为目前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运能低下:铁路专用线还存在站内作业时间长、车站积压车辆、内外运作业冲突等造成的延时费过高,运输能力未充分利用。运量不平衡:目前我国铁路专用线的运输组织大多是基于企业的货物运输,专用线能力利用不均衡的现象较为严重,形成专用线“闲置大批,集中少量”的现象,运能没有充分利用。

铁路专用线是畅通铁路运输“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设施,对于减少短驳、发挥综合交通效能、提升经济社会效益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铁路专用线建设投资力度逐渐增强,截至2022年7月13日,我国正在运营的铁路专用线有8404条。

作为解决铁路运输“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重要设施,专用线场站为适应新的运输形式,逐步发展成为多式联运中心,搭建区域供应链服务平台,形成产业新枢纽。

铁路专用线项目建设方案(自有铁路专用线)(1)

铁路专用线运营存在的问题

随着铁路专用线发货量的增加,也凸显了专用线在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水平低:专用线承担的铁路货物发送量逐渐增加,但大多数铁路专用线场站管理水平不高,限制了专用线工作效率的提高。

亏损严重:专用铁路亏损严重等问题,已经严重制约铁路专用线的发展运输需求,怎样提高专用铁路运输质量,使自有铁路企业在铁路板块实现扭亏为盈已成为目前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运能低下:铁路专用线还存在站内作业时间长、车站积压车辆、内外运作业冲突等造成的延时费过高,运输能力未充分利用。

运量不平衡:目前我国铁路专用线的运输组织大多是基于企业的货物运输,专用线能力利用不均衡的现象较为严重,形成专用线“闲置大批,集中少量”的现象,运能没有充分利用。

2020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14部门下发《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中强调建立制造业物流成本核算统计体系,引导制造企业结合实际整合物流服务能力以及铁路专用线、仓储、配送等资源,向社会提供专业化、高水平的综合物流服务。

三步盘活专用线资源

如何深挖专用线货运潜能,盘活专用线资源,充分发挥专用线作用,保障大宗物资畅通运输、进一步推动“公转铁”运输呢?

1.观念转变

目前,一些专用线产权单位对专用线的发展认识不足,部分产权单位对自己的定位依然是生产型企业,缺乏由生产型企业向经营型企业转变的思考,从而导致专用线共用效果不佳。应引导专用线业主将专用线和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及时向社会型转变,使专用线功能由“为企业服务”向“为社会服务”转变,提高专用线使用效率。

2.加强资源整合

针对现有闲置及运能利用不充分的专用线进行盘点,通过市场调研结合线路区域产业结构,挖掘专用线的地理优势,主动与货主企业建立合作,将闲置专用线资源利用起来,达到铁路增运量、企业增收益的目标。

3.强化信息化管理调度

加强专用线场站管理质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助力场站运行效率和货运组织水平的提升、铁路货物运量的增加,以及推动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目前,专用线场站管理整体信息化程度偏低,随着货物发送量的提升,既有场站管理方式逐步成为专用线运用效率提升的制约因素。

专用线场站管理信息化现状

目前,专用线企业在场站管理中鲜少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很多专用线场站的管理方式比较传统落后。

传统型或小型专用线企业使用纸质台账管理,信息流质量不高,甚至不能共享信息;部分专用线企业建立小型信息平台,如集装箱管理系统,有效提高作业效率,实时掌握空重箱信息,但存在信息平台性能不稳定的情况;近些年,少部分规模化的物流企业在自有的专用线场站,逐步建立智慧化物流园,开发货运作业管理平台,便于其能够实时动态掌握专用线的设备设施现状、作业进度、安全管控、交接检查等情况。

由于信息化手段落后,专用线场站的运输效率“天花板”难以突破,制约了货物运输增量。而且信息化手段的落后使铁路行业在信息传递效率上与其他行业相比存在“脱节”,难以满足货主的经营管理需求,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铁路运输在货运市场的竞争力。

智能场站管理“促活”专用线场站运营

专用线场站作为一定规模的货运枢纽,其集散、运作效率有赖于管理调度的效率。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杨勇认为,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灵魂,目前货运枢纽缺乏全景、全程的信息资源,难以通过信息流的调控优化物流组织,跨方式、上下游的信息互联共享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杨勇表示:推动枢纽建设,需要传统基建和新基建“新老并重”。“要让部分有条件、有需求的货运枢纽成为‘能思考’的物流大脑。”

发展智能化场站是提升专用线场站管理水平的最佳途径,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及物联网等技术,使专用线场站管理逐步精细化。

多式联运管理平台实现专用线资源在线申请;数字化调度使专用线与铁路干线之间实现无缝衔接,提高转运效率;智能到货量分析,帮助降低场站的堆场占用;智能装卸车引导,提高场站转运秩序;全程可视化跟踪,掌控物流运输全流程……充分发挥数字化智能调度功能,大大提升了专用线场站作为物流枢纽的运作效率,推动场站高效运转。

利用市场机制盘活既有专用线资源,依托科技手段提高专用线运行效率,探索和创新专用线管理模式,引导企业将专用线作业向服务社会物流转变,能够调动企业积极性,实现铁路部门和企业在货物运输全流程过程的双赢。

参考资料:《北京局集团公司铁路专用线发展对策探讨》马长青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