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隐士的人间日记(在世外桃源虚度光阴)
一只隐士的人间日记(在世外桃源虚度光阴)还好一路上有秋秋陪着说话,说学习说爱好说家乡说习俗;也有小李导说导游经历,说各种小套路,我和秋秋特别乖巧地坐着听,一边哇哇哇惊奇地大叫,一边哈哈哈开心地大笑,李导一本正经地分享,那时整个车就我们最吵闹了。车开过了十八弯,翻上一座山头,又翻下,然后继续爬另一座山。爬了总有十几座山吧,每次司机师傅赶我们下车休息一下的时候,我的头总是又晕又沉,整个身体软乎乎的,走路像走在棉花里,还摇摇晃晃的。对于从小生活在平原地区,家乡全市没有一座山的我来说,可真是人生的新体验了。一行六人,从上午九点到下午三点,就一直在丽江客运中心的三分地上。丽江古城就在旁边,天下着小雨,再加上舟车劳顿,以及放在椅子上、堆在地上的气势恢宏宛如难民逃难般的行李,没有人愿意出去逛逛的,大家就这样坐着,天南地北聊着,横七竖八睡着。盼来了大巴,随后就是五六个小时的山路。
四川省盐源县与云南省宁蒗县交界处,有一桃花源,名为泸沽湖。
2018年,我有幸与一众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在那里“虚度”几天光阴。泸沽湖回忆似水,林林总总那么多有趣的人儿、事儿,在脑子里沥了快两年了,发现水都沥干了,剩下的记忆也没多少了。想着越来越干瘪的泸沽湖之行回忆,也感慨也悔恨,但回忆总是在瘦削下去的。
惟一的安慰是,当水分沥干蒸发,那么多的回忆,浓缩成了“ 泸沽湖 是美的,那里的人儿是善良的,小动物都是胖嘟嘟的,泸沽湖还是要再去的”这样一个小标签,牢牢贴在了心上。
2018.07.15起床后,我们就兴致勃勃地等待去“世外桃源”的班车。
一行六人,从上午九点到下午三点,就一直在丽江客运中心的三分地上。
丽江古城就在旁边,天下着小雨,再加上舟车劳顿,以及放在椅子上、堆在地上的气势恢宏宛如难民逃难般的行李,没有人愿意出去逛逛的,大家就这样坐着,天南地北聊着,横七竖八睡着。
盼来了大巴,随后就是五六个小时的山路。
车开过了十八弯,翻上一座山头,又翻下,然后继续爬另一座山。爬了总有十几座山吧,每次司机师傅赶我们下车休息一下的时候,我的头总是又晕又沉,整个身体软乎乎的,走路像走在棉花里,还摇摇晃晃的。对于从小生活在平原地区,家乡全市没有一座山的我来说,可真是人生的新体验了。
还好一路上有秋秋陪着说话,说学习说爱好说家乡说习俗;也有小李导说导游经历,说各种小套路,我和秋秋特别乖巧地坐着听,一边哇哇哇惊奇地大叫,一边哈哈哈开心地大笑,李导一本正经地分享,那时整个车就我们最吵闹了。
一路上山间风景秀丽。山上披上了翠绿,重峦叠翠间,烟雨朦胧中, 金沙江橙黄色的江水滔滔,不断翻腾。
等到山势渐缓,翠绿山中冒出了一户户人家:两层楼的矮房,门前是绿油油的稻田梯田,和一小块一小块的蔬菜地。
进入泸沽湖后,接我们的是摩梭族大叔喇师傅,一路上小七和灰灰跟他闲聊着,他一直笑呵呵的,温和又和善。当时天已经黑了,但每次喇师傅笑呵呵地说话时,我的脑海里总能出现他手握方向盘开着车,两只眼睛开心地眯成一条缝,嘴角一直上扬着,笑纹深深的画面。
阳光快乐的人真的是像小太阳一样闪闪发光、有感染力的。
到了彼岸花客栈,终于可以吃上热乎乎的饭和菜了。青椒炒肉,土豆丝,番茄炒蛋。桌上六大只狼吞虎咽风卷残云。
然后客栈老板高叔跟我们聊天。作为一个过来人,他跟我们分享了一些人生哲理,跟我们讲了自己修行的心得,还送了我们一本对他来说意义非凡的《了凡四训》。
我刚开始还很纳闷,高叔为什么见到我们之后着重谈论的是这些。原来哦,跟他的经历有关。
他是河南人,原是搞建筑的包工头。后来四十多岁时跟人打架,事情闹大了,自己差点丢了命,还倾家荡产。之后他就来 泸沽湖 开了客栈。
短短几句话,讲不完漫漫的数十年时光。但这些年里的跌宕起伏,跌宕起伏里的人生感悟,从高叔的话里,从他看的书里,从他的爱好里,从他的气质里,也能窥见一斑了。
我对高叔增添了几分敬重。
2018.07.16早晨,络绎的鸟叫声让我清醒过来——原来我真的是在泸沽湖了!
逗哥买了几个锅魁。我们吃着吃着,就随性地只拿个手机,吃着锅魁上路去玩耍了。
回来时,在客栈门前的码头上,一群摩梭人在吃午饭,他们席地而坐,吃着清蒸土豆,摩梭粑粑。身旁是一堆快灭了的火,烧黑的碳散落在地上,不知是水壶还是烧菜锅的小铜器架在火堆上。
说实话,我惊叹于这样原始的生活。惊叹着,也羡慕着他们的自由随性。
其中一个摩梭族阿姨见我和秋秋一直盯着他们看,以为我们是想吃东西,她很热情地挑了两个熟土豆送给我们。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我,捧着那个烫呼呼的土豆,心里的小太阳发出了37℃的光,暖暖的。一脸幸福满足。
下午四点钟,我们决定,再一次随性上路,只是这一次,我们向另一个方向行进。
走着走着看到家山西正宗面食店,对馒头爱得深沉的我毫不犹豫地走了进去。
店主阿姨是山西人,嫁到了泸沽湖这边,叔叔是摩梭人。她在这里卖的馒头是 山西老面馒头,说起自己做的馒头,阿姨一脸自豪。我们等着热馒头,说到了买菜的事。集镇离得太远了,就想说跟阿姨买点他们多余的菜。
阿姨有点为难,她说卖得贵了自己良心过不去,卖得便宜了又赔本。后来我们就在阿姨家买点土豆(这里土豆是主食的一大来源)。
吃饭真的是我们的一个大问题,我们边吃馒头又说到买菜。阿姨说自家种了点菜,问一下她姐,可以卖一点。我们跟着阿姨进了里屋。里面是另一家人家。
里面出来一个皮肤黝黑,细瘦的大概五十岁的摩梭女人。带着我们走过屋子中间的小路和旁边的猪棚,来到了一片菜园。她从里面挑了些大大的青翠的白菜给我们,还细致地把不好的叶子都挑掉了。
我们摘好菜,出来付钱。又说到买肉。小七爱吃肉,无肉不欢。阿姨家正好自己杀了一头猪。我们就买了3斤猪肉。15块一斤。摩梭人集市上卖的是17、19块一斤。
今天这两件事之后,我对摩梭人的印象就是善良淳朴~
把菜寄存了,我们接着上路,遇到了摩梭人的一个小展览馆。爱凑热闹的我们参观了摩梭人的祖母屋。一个普通话很好的姐姐给我们讲解。
祖母屋也是摩梭人的会客厅。进门是很高的门槛和很低的门框,这样人走进去的时候必须得弯腰曲背。这是因为面朝门的位置是供奉着圣人的地方,供奉着的有藏传佛教里的佛。弯腰曲背的设计是为了显示尊敬。
祖母屋门前挂着一个牛头,白面棕角。屋子里面很高很宽敞。支撑屋子的主要柱子有两根,一根男柱一根女柱。女柱在左,男柱在右。这两根柱子是同一棵树上的,男柱是根,女柱是枝,开枝散叶的意思。
据说摩梭人建屋子前两年就要开始物色这颗重要的树了。祖母屋房子的四周都很有特色。进门右手边开始至正对面都是垒起的高高的卧铺,祖母屋也是会客厅,尊敬的客人会坐在铺了摩梭人自己织的垫子上,还有火炉可以烤火。
墙上,喇嘛画了很多有寓意的画。祖母睡在进门左手边,也是高高的垒起的。但是小姐姐说祖母年纪大了,80多了,现在就睡在下面了。
这次参观,也让我更深刻地了解到了所谓的现代化的冲击。摩梭人有很多自己的习俗。习俗本就是流动变化着的,但近年来交通完善了,旅游业发展了,来泸沽湖 一探究竟的人多了,从泸沽湖出去一探究竟的人也多了。
泸沽湖的文化风俗开始飞快地改变:消失了的,融合了的,新增了的……那些属于过去摩梭族人祖先的文化印记、那些摩梭族人的标志性风俗文化,有的被记录下来写进书里;有的被整理起来,放在我们今天参观的祖母屋这样的地方,像个小小博物馆一样保护着;还有的,走出了所有人的记忆。
2018.07.17上午6:20分闹钟把我们闹醒了,眼睛还没睁开就听到雨打玻璃门。今天下雨,去采松茸菌子的行程是泡汤了。
起来后头昏眼花,一脸病态。索性就病态地大吃了一顿早饭:两碗红豆粥,一个馒头,两块圆饼,一块三角饼。
下雨。大家在灰灰房间里玩牌,我睡了个觉,然后看完了在大理遇到的小哥说的那部对他26岁的生命有转折意义的电影《心花怒放》。边看,边笑,边哭。又开心又震撼又感动。
下午,又下雨。但非常浪的我们还是出门啦。出发去逛一直看见,但未上去过的、在半山腰的寺庙。
寺庙在高处, 泸沽湖的景色尽收眼底:透蓝的像氤氲的水彩画一样的泸沽湖水,重重叠叠黛绿的山,弯弯曲曲地绕的环湖小公路。
因为下雨临时安排行程到了寺庙,反而看到了未曾意料到的美景。这样的欣喜,这样的缘分,像是命中注定。
在寺庙前忐忑了很久,我终于决定进去看看。一个喇嘛在门前忙碌,还有三个帮工。
原来寺庙一年前遭遇了火灾,现在正在重建。
我拿了三支香,在一楼以顺时针的顺序拜了各个菩萨 。
二楼是藏经阁,我从藏经阁下面钻过,钻到尽头后喇嘛在我身上用经书打了几下。他用蹩脚的普通话说,这里的经书有保健康的、有驱邪的等等。钻过这个藏经阁的人是受保佑的。
藏经阁里的小道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我弯着腰低着头,鸭子走一样地钻着。全程忐忑,甚至觉得自己无法呼吸,大气不敢喘一口。这是个神圣的地方,我虽然不信佛,但满怀尊崇。
信仰这件事,对我这个心理一点都不成熟的巨婴来说,似乎很遥远,但我深深被寺庙里笼罩着的神圣与虔诚感染。
有信仰,走到哪里都会看到指引的光芒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