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击游钓(渔乐三人行论漂)
出击游钓(渔乐三人行论漂)韩建华:空心漂选择的材料不一样,芦苇的就不好做,主要是巴尔沙的,可以里头掏空,但空心漂头尾的连接很重要,不然容易受伤。周立新:韩老师的漂几乎都能把漂身中间做空了,做空的直接好处就是浮力增大,是吗?周立新:我从一个商家的角度,纵观了整个浮漂的发展。先前是吹塑的浮漂,最早引入大陆的立漂是王冠,然后许木村的达摩,一直发展到后来的钓鱼郎、阿卢、家人等,材料从孔雀羽到巴尔沙,到芦苇、茅草,到眼下出现的红棉和所谓的纳米,一路走来,漂型也反反复复的一直在随潮流变化。韩建华:实际上那种东西不叫什么纳米,就是一种发泡材料。我个人没看出这个材料好在哪,可能就是一个浮力的问题。孙锐:关键是成本问题,工业材料嘛,稳定性好,加工容易,就好比建筑上用的型材。
主持:《北京钓鱼指南》主编孙锐
嘉宾:渔乐行钓具总经理周立新
北京著名钓鱼大师韩建华
孙锐:今天咱们来聊聊浮漂,这是钓鱼人永久的的话题,说它深奥它就深奥,说它简单它就简单。浮漂发展到现在,好像有一些什么不同的亮点。
周立新:我从一个商家的角度,纵观了整个浮漂的发展。先前是吹塑的浮漂,最早引入大陆的立漂是王冠,然后许木村的达摩,一直发展到后来的钓鱼郎、阿卢、家人等,材料从孔雀羽到巴尔沙,到芦苇、茅草,到眼下出现的红棉和所谓的纳米,一路走来,漂型也反反复复的一直在随潮流变化。
韩建华:实际上那种东西不叫什么纳米,就是一种发泡材料。我个人没看出这个材料好在哪,可能就是一个浮力的问题。
孙锐:关键是成本问题,工业材料嘛,稳定性好,加工容易,就好比建筑上用的型材。
周立新:韩老师的漂几乎都能把漂身中间做空了,做空的直接好处就是浮力增大,是吗?
韩建华:空心漂选择的材料不一样,芦苇的就不好做,主要是巴尔沙的,可以里头掏空,但空心漂头尾的连接很重要,不然容易受伤。
孙锐:空心和实心浮力能差多少?还有就是重心点的问题。
韩建华:当然不一样,掏空肯定增大浮力。还有,也是重要的一点,空心有讲究,你不能在中间掏空,要在漂身的上半部份空,就像你拿起一个氢气球往下一拽,它的浮力特别稳定。
周立新:如同不倒翁的原理一样。
韩建华:对!所以在它翻身往下沉的时候,特别的稳定,要是空心偏下了,下沉的时候就会晃悠,有风的话晃悠更厉害。
孙锐:空心的吃铅量要比实心的大,也就意味着同样款式大小的漂,你用3号我可以用2号,因为体积比你小,我出的动作一定比你大。
韩建华:没那么邪乎!只是说吃铅量比同样的略大。比如说现在的鱼情每小时10尾左右,比较慢的情况下,我使一支体积小浮力大的,灵敏度要比体积大浮力小的灵敏很多。
周立新:漂脚的粗细有讲究吗?
韩建华:现在漂脚一般都是碳脚的,普遍的直径有0.6毫米、0.8毫米和1毫米,也有更细和更粗的。如果我用40T的碳棒,就可以用0.6毫米达到0.8毫米的强度,就等于减轻了浮漂的自重,增加了浮力。
孙锐:可以这样理解,我0.8的碳脚调完了是4目,如果换成相同的漂0.6的碳脚,没准儿就是6目,漂脚的粗细直接影响到漂的自重。但是,漂脚太细的话,有些漂座插起来太松,容易掉。
周立新:其实很简单,把脚尖的地方上点漆,增加到1毫米,打磨光滑就OK了。
孙锐:我们来说下一个话题,判断不同的鱼情,该用什么漂?比如黑大坑,早上抢鱼的时候,水深1.5米,撒了2000斤鱼,该用什么漂?抢鱼时选择漂型有那些关键点?
韩建华:先说组合,你抢鱼的时候线组肯定腰粗,要选翻身快的浮漂,不能小,能迅速到底。一般的调七八目钓两三目,生口嘛!
孙锐:调7、8目和调11、12目有什么区别吗?
韩建华:就得看你饵料的比重。如果饵的比重大,全是颗粒,可以调的更高。如果饵比较轻,而且化的比较快的话,行程拉长到底有可能就没饵了,导致钩到不了底。如果你想它翻身后动作出的快,就不能调的太高,7、8目足矣。
周立新:那选择短身的、长尾、中长脚的漂型比较合适,吃铅量要大的。
韩建华:其实,漂脚短一点的会更好。
孙锐:是不是漂脚短翻身快,重心靠下。现在出了一些漂尾和漂脚一样长,特别长,中间是短身的漂,这种漂有什么特性?
韩建华:那种漂翻身比较慢,而且因为脚长,抬竿时容易漂身结合部撕裂。那种漂适合钓时速20尾以下的鱼。
周立新:有些钓鲤鱼的大长脚漂,漂脚都比较粗,直径能达到1.2毫米,所以,漂身与漂脚的结合部就容易爆裂,箍不住嘛,脚越长,杠杆力越大,就是这个道理。
孙锐:漂的重心决定了漂的翻身点。漂尾是树脂的,漂脚是碳的,按理说树脂的比重是大于碳的,如果漂尾长而漂脚短,重心点应该靠后,那么翻身应该慢。韩老师好像说的正相反。
韩建华:不完全是,重心还要看漂体,漂体内部材质的密度、掏空和油漆等都会造成一支浮漂的重心点不一样。衡量一支漂翻身快不快,你把手指放在飘身中间,看看那一头偏上那一头偏下,如果漂脚一方偏下,证明整体重心靠下,他就会翻身快。
孙锐:那么,在抢鱼阶段过去,鱼口一下慢了的时候,应该换漂换组合吧?
韩建华:我认为首先换竿子,软一点的,然后换线,比如2.5换成1.5,子线可以0.8或1.0,钩子可以换成袖钩。而主要是漂,换一支翻身比较慢的、有行程的,不能大了。
周立新:那就是长脚长尾短身。
韩建华:这鱼的习性是什么?吃东西就跟小孩一样,10个小孩吃东西抢着吃,有2个小孩也能争着吃,而1个小孩,你喂他也不吃。所以说,鱼少的时候。它吃食就特别小心,所以不能使大漂。
孙锐:我们知道,钓鲫鱼的漂相对钓鲤鱼来讲,更讲究灵敏度。比如在下午糗鲫鱼的时候,什么漂型最适合?
韩建华:可以选择那种小肚的、13目或15目的枣核型,这种漂在水里体积小,与水的摩擦阻力就小,同样吃铅量的话,它比长身漂要灵敏。选择漂的大小呢,要根据鱼的密度来,比如1号漂可能时速为10尾,2号应对时速50、60尾,3号应对时速100尾以上。
孙锐:在比赛中,打浮钓滑鱼,对漂型的选择有什么要求?
韩建华:打浮,可选择比较传统的漂。长身、短碳脚,13-15目的漂。我个人认为,长身打浮比短身好,因为它翻过身后就在肚这儿,不动、顶肚、下沉都是鱼吃。好多人都误认为使灵敏度高的漂,实际是不对的。你要想打那种快鱼,使灵敏的漂反而不好,灵对灵是最不好的,要灵对笨,抓口才真。好比说1米6的水深,钓浮的话一般都钓一漂深,如果水比较浅,就用一支短漂,越短越好。
咱们再举一个例子,如果打底,来回钓放的鱼,它本身吃口就滑,常常甩尾、头撞铅皮八字环、或叼着半拉饵,好多拉饵的纤维都比较长,它拽着纤维一扭头,这些情况漂也下去,大动作非常多。遇见这种乱鱼,可以选择一支孔雀羽的软尾漂,7目调平水钓1目半,孔雀羽的软身漂(去壳),出的动作比较肉,再加上空心尾,更肉。可反而对乱滑鱼效果最好。
孙锐:这就叫笨漂对灵鱼。归纳起来就是鱼的密度大、滑鱼选择笨漂,密度小、生口鱼选择灵敏的漂。那么,调几钓几还有什么说法吗?
韩建华:这就需要根据鱼情来,好比说是生口鱼,时速100尾,半跑铅也可,调在漂肚也可以,就是看你习惯于逮什么样的动作。其实,快鱼的情况下,我认为只要不是大跑铅,调几目都可以。如果说上面是一层滑鱼,而底下是生口,想穿过滑鱼层钓生口,那就可以跑铅,最简单的方法是调的3号漂用2号漂钓。
周立新:还有,在钓鲫鱼的时候,自己该如何认定是调高目还是调底目?好多人看别人调几就调几,其实没明白。
韩建华:举个例子,你要想调一个8目,我们称之为调高目,那肯定是想抓特小的吃口,如果调低目,你就抓不着小口。我所说的小口就是浮漂稍稍往下一阴或一小边。调高目就是擦底、离底钓。
孙锐:因为调高目浮漂的上牵力要大一些,水下线组绷的很直。
韩建华:对!你看调高目时,哪怕鱼不吃,但能从浮漂的细微动态上知道鱼来没来。也就是说,钩子刚刚触底,线绷的很直,鱼游动所带动子线的摆动,能影响到浮漂上。如果你调低目,这种信号就没有。一般来讲,我先调成不高不低,硬尾调5、6目,在钓灵的情况下可以钓2目半或3目。
孙锐:市面上的浮漂从十几元到一百多元,价差很大,贵的浮漂它贵在什么地方?
周立新:首先是选材不一样。就拿湖南临湘来说,那里是全国最大的浮漂生产地区,全民生产浮漂。拿芦苇杆来说,材料供应商首选供应一些大型企业,比如家人、黄金眼等,而这些大型企业经过初次筛选出30%的原料符合制作条件,再把剩下的70%转给下一拨较小的厂子,他们再筛选,剩下的再给那些家庭作坊。所以,越到后来,原料越便宜,但成材率就越差。第二就是做工,漂的同心度、进口漆还是国产漆、40T碳脚还是20T碳脚、漂尾的树脂透光度、熟练技工和非熟练技工等等,都是成本。
孙锐:也是,好的浮漂,眼感和手感的确不一样,拿手一捋这漂身,不但光滑还特别的润,出来的动作跟便宜漂完全不一样。
现在有些人是看某某大师用什么漂,就去追逐什么漂,其实,好多大师是在为厂家做推广。
韩建华:我钓了这么多年的鱼,有时候选择浮漂固然重要,但并不是那一款漂就指定钓什么鱼,就定论了。我觉着使一支好漂,千万别忽略你的饵料,你的这块饵爱吃不爱吃,如果你的饵鱼不爱吃或适口性不好,反映到漂上的动作就不会好。好比说你用一支100多元的漂,我用一支60元的漂,但我的饵对路,我的漂出的动作就比你好。如果硬要是讲求漂的好坏,就是进了冬季大棚,一小时钓3、4尾鱼的时候,好漂的灵敏度就体现出来了。大多数情况下,浮漂反应出好的动作,原因是在鱼饵上。
孙锐:所以嘛,你看到大师使的XX漂动作好,关键点不在漂上,在饵上。自己要对自己的漂有信心。自己有几套漂,常用的把它读懂,完全熟悉自己的浮漂动作语言,做到心中有数。
韩建华:其实,好多人用惯了一支漂,无论什么鱼情它都是首选,这也是不对的。好比说鱼情比较乱,你还使这支漂,把它调低目钓笨一些来逮口,如果你冷不丁换一支漂,没准儿出的动作更好,抓口更准,但需要你去适应一段时间,可是你就不敢使,老觉得还是前一支漂心理踏实,这就是一个误区。我认为,漂使的越多,什么漂都读一读,你对浮漂的语言掌握的经验就越多。
孙锐:总的说来,一个钓鱼人要多用几款不同的漂,从中发现那些漂最适合自己,这就像你跟它有缘还是没缘,要做到人漂一体,才能把鱼钓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