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琉璃现状(介休琉璃印记后土)
介休琉璃现状(介休琉璃印记后土)△ 央视老故事频道《印记后土》惊艳全国CCTV老故事频道聚焦介休向全国推介山西介休后土庙
#晋中头条# 近日
素有“中国琉璃艺术博物馆”之美誉的
介休后土庙
吸引了央视的目光
CCTV老故事频道
聚焦介休
向全国推介山西介休后土庙
惊艳全国
△ 央视老故事频道《印记后土》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
她的身影从未远去
长河东流 白云苍狗
千百年来
关于她的神秘传说和传奇故事
在时光中模糊 留给后人无尽的遐想
她就是后土
每年的农历三月十八,对于山西省介休市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四面八方的人们汇聚到后土庙,共同参加后土圣母的诞辰日纪念活动。后土,传说是上古时期炎帝的后裔,是道教尊神四御、六御中的第四位天帝,她掌阴阳、育万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
介休市后土文化研究会会长 梁月林
介休后土庙被称为中国琉璃艺术博物馆,现存建筑为明清建筑,距今大概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据庙内的碑记记载,在南北朝之前,介休后土庙已经存在,大概有一千六百年的历史。
玉宇琼楼,雕梁画栋,极具特色的建筑群落,既彰显着无上的威严,也流露出世俗的绵绵香火。古代,人们相信后土是庇佑风调雨顺,农业丰收的保护神,然而,千百年来关于后土的探讨也从未停止。
原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院长 杭侃
我想她在历史上就是一种文化的产物。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
介休后土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 罗杨
有的人说是人名,有的人说是神名,甚至有人说是官名。
原国家文物局副局长
介休后土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 张柏
后土文化最核心的是土,土就是大地,大地就是自然,人很崇拜她们,很敬畏他们,所以才形成了地母神,就是后来的后土。
关于后土信仰的起源,多数学者认为,这与中国古代对于土地的崇拜密不可分。在农业社会的中国,土地不仅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更关系到国家命脉,作为土地神的后土,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形象也经过了从虚无到人格化、神化的漫长过程。
介休后土文化研究会秘书长 段青兰
道教里的信仰,后土女神她是一个主管人口土地粮食的女神,她也是享受帝王的配享。
马来西亚亚洲文明研究会会长
介休后土文化研究会顾问 王琛发
也就是宋朝所给的封号,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祗,后土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也作为一个大底的形象,至少在周代有皇天后土概念的时候已经开始出现。
漫长的历史中,皇天后土被定性为代表天地的农业神,历朝历代,从官方到民间世代祭祀,而介休后土庙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步形成现有的规模。
介休后土文化研究会顾问
民建晋中市主委 郝继文
介休后土庙是全国一级文物,我们有很多文化亮点,应该通过各种渠道推导出去,让这么好的建筑产生它新的活力。
今天
当我们重新走进介休后土庙
辉煌而庄严的建筑群落
更像是一代代先民对自然敬畏的心声
天与地 人与神
梦境与现实
交织在流光溢彩的琉璃中
在如水的时光里
默默诉说着
中华民族
天人合一的智慧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
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