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秘密处决的日本间谍(55岁日本间谍在上海被捕)
被秘密处决的日本间谍(55岁日本间谍在上海被捕)50年代日本东京中岛正义很快就争取到了随船翻译的工作,之后他开始跟随贸易货轮往返中日之间,刺探搜集情报。当时,中岛正义还在东京华侨贸易商工会任职。有一天,他受邀会见一名商人,饭局上这名商人自我介绍,说自己是来自台湾的国民党上校刘涛,此次来东京纯粹是为了做生意,希望中岛正义以后能多多照顾。实际上,这个刘涛是国民党“国防部情报局东京站”站长,表面上做生意,实际上从事情报工作。在受邀而来的日本人中,刘涛一眼就看中了中岛正义,他觉得这个看似普通的日本人,很适合发展成“情报员”。于是,此后刘涛多次约见中岛正义,拉拢利诱,数月之后就成功将其收入麾下。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中日之间逐渐恢复民间贸易往来,刘涛希望借此机会,刺探大陆情报。于是,他要求中岛正义想办法成为随船翻译,到达中国后搜集情报。为此,刘涛把中岛正义的特务津贴从每月50美元提高到100美元。
1967年9月25日傍晚,日本货轮“第七进德丸”号停靠在上海港第五装卸区。此时,船员一片忙碌,正在进行最后的检查工作,货轮很快就要启航前往香港。
60年代民警
就在此时,十多名中国公安人员手持相关文件和逮捕证上了船,径直来到了随船翻译中岛正义的舱室前。55岁的中岛正义,是日中贸易促进会翻译团的一名随船翻译,从1956年开始,他已经100次来到中国港口了。中岛正义听到敲门声,于是起身打开了舱门,十几名中国公安人员站在门口,亮出了逮捕证,中岛正义因进行间谍活动被捕了。
中岛正义到底是谁?他怎么成了间谍呢?事情要从1955年底说起。
当时,中岛正义还在东京华侨贸易商工会任职。有一天,他受邀会见一名商人,饭局上这名商人自我介绍,说自己是来自台湾的国民党上校刘涛,此次来东京纯粹是为了做生意,希望中岛正义以后能多多照顾。
实际上,这个刘涛是国民党“国防部情报局东京站”站长,表面上做生意,实际上从事情报工作。在受邀而来的日本人中,刘涛一眼就看中了中岛正义,他觉得这个看似普通的日本人,很适合发展成“情报员”。于是,此后刘涛多次约见中岛正义,拉拢利诱,数月之后就成功将其收入麾下。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中日之间逐渐恢复民间贸易往来,刘涛希望借此机会,刺探大陆情报。于是,他要求中岛正义想办法成为随船翻译,到达中国后搜集情报。为此,刘涛把中岛正义的特务津贴从每月50美元提高到100美元。
中岛正义很快就争取到了随船翻译的工作,之后他开始跟随贸易货轮往返中日之间,刺探搜集情报。
中岛正义不知道,他的身份一开始就暴露了。
50年代日本东京
1956年夏天,一份绝密情报送到了北京公安部相关领导的手中。情报中显示:“台湾国民党‘国防部’情报站东京站派遣日本人中岛正义以商船翻译名义来大陆活动。”当时,国民党潜伏在大陆的特务绝大多数都被肃清了,现在他们又有了新的花样,竟然找一个日本人当间谍。如果没有证据,贸然抓捕,肯定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公安部领导决定,对中岛正义间谍案要“长期侦查,适时破案”。
上海航运公安局接到任务后,立刻组建了任务小组,专门负责监视中岛正义。小组负责人名叫张秉仪,虽然只有二十多岁,但已经在公安战线工作多年,沉着老练,认真细致。他带领小组成员,制定了一份长期的工作计划,决定死死盯住这个日本间谍。
张秉仪翻阅档案得知,中岛正义是个地道的“中国通”,他12岁就跟随父母来到中国东北。1933年,中岛正义从沈阳“满洲教育专门学校”毕业,之后在多个地方教日本孩子学中文。后来,中岛正义在张家口、大同等地的日军宪兵队当翻译官,之后又被日本华北派遣军参谋部委任为伪北平“防共委员会”资议。
战争后期,中岛正义在河南汜水县担任日军辅导官,对100多名中国人被杀害负有直接责任。但是,战争结束后他幸运逃脱,回到了日本。现在,中岛正义又开始以间谍的身份,偷偷来到中国了。他不知道,自己的一切行动都在公安人员的掌控之中。
中岛正义的任务,就是尽量了解港口的情报,比如航道航标、码头长度深度、仓库的数量和容量、进出港货轮和客轮的名称、吨位,以及上海港口的海防工事,尤其是解放军海军舰艇的类型、数量、吨位、火力配置、进出港规律等情报。
中岛正义明白,要搜集的情报看似很多很复杂,但难度并不大。他甚至不需要离开日本货轮,只要站在甲板上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分析,就能得到需要的情报。把这些情报交给东京站站长刘涛,任务就完成了。
这样搜集情报,中岛正义觉得毫不费力。
60年代上海
从1956年6月到1967年9月,中岛正义随船来中国达百次,其中到上海约30次。只要船到上海港口,中岛正义就要走上甲板,长时间站在那里“看风景”,就算是寒冷的冬天,他也要戴着皮帽子出来,认真观察港口的情况。
中岛正义很聪明,他看到军港电台天线的高度后,就开始推测通信范围的大小;看到飞机从头顶飞过,就能判断机场的方位,再从飞机编队、架数等情况,分析空军飞行的规律;他看到附近军舰上做晨操的水兵,脑海中就开始推断解放军军舰的人员配置情况……
中岛正义当过军人,所以对于地形和方位有着很强的记忆力,他只要去过一个港口两次,就能凭记忆画出一幅详细的港口设施分布图。几年时间里,他把上海、大连、秦皇岛、青岛、烟台、天津、连云港、广州等十多个港口的情况,都绘制了地图。这些海港图的准确率极高,中岛正义被捕后,曾在狱中凭记忆绘出青岛等港口的设施图,港口工作人员看到后,都很惊讶中岛正义的记忆力。
中岛正义的行动,得到了国民党情报机关的重视。1963年,东京站站长刘涛猝死,接任者名叫王炳荣,曾是军统上海站情报组长。每次中岛正义从中国归来,王炳荣都要设宴洗尘,表示慰问。
有一次,中岛正义在青岛港无意发现几艘海军潜艇,于是记下了号码。这个情报送到东京站后,国民党情报机关十分高兴,给了中岛正义一大笔奖金。
中岛正义的活动,很快也被日本情报机关得知。日本亚细亚研究会、内阁调查室、东京水上警察署,以及长崎、神户、神奈川的海上安保部门,也纷纷派人找到中岛正义,希望能拿到他手中的情报。中岛正义来者不拒,每次都能拿到几万日元的酬劳。
后来,中国货轮到达日本港口时,中岛正义也会以翻译的身份登船,刺探情报。对于他来说,轻而易举就能拿到各种情报,转手就能赚一大笔钱,何乐而不为?
那么,为什么不抓住中岛正义呢?
60年代上海,军舰上的演出
中岛正义每次随船来到中国,侦查员都会秘密监视,完全掌握他的行动。公安部门和海军情报部门共同研究了中岛正义的情况,认为他搜集的这些情报,日积月累之后,再加上敌方其他情报的印证,才有可能给我方造成一定的威胁。但是,以他现在观察到的一些东西,还没有造成直接的危害。所以,为了掌握更多证据,暂时不实行抓捕,而是继续监视。
也就是说,中岛正义虽然搜集了很多情报,但实际价值并不高,很多都是公开信息,还有一些是他自行推断出来的内容。中岛正义并非一个疯狂的间谍,他的行动是为了赚钱,不会冒险搜集更机密的情报。
不过,侦查员依然在跟踪监视他,搜集罪证。中岛正义为了更广泛地搜集情报,有时候还会下船,到码头和城市中走一走。他的外貌和中国人没有什么区别,又能说一口流利的天津腔中国话,再加上平时衣着朴素,随便走街串巷、吃饭聊天,没有人会怀疑他。
侦查员发现,中岛正义打探情报,十分刁钻。他在码头上闲逛,常常与中国工人聊天,但又不会让人觉得他在探听情报。有时候,他四处闲逛,“无意间”就走进了职工食堂,看一看小黑板上的菜单和菜价,再瞥一眼吃饭工人碗里的饭菜。时间一长,他一旦发现职工的饭菜有变化,就推断可能出了什么事情。
后来,他的胆子更大了,竟然敢帮着国民党特务机关投寄联络信和宣传品,还购买大陆出版的报刊杂志回去研究。正因为这样,侦查员搜集到的证据越来越多,1967年终于收网了。
中岛正义被捕的时候,公安人员从他兜里搜出了一张卷起来的纸条,上面记录着停泊在吴淞港的解放军海军军舰信息。另外,在他的航海日记后面,还有大量夹杂着密语和数字写成的情报,比如“飞鱼”代表着海军潜艇,“喧哗”代表着军用飞机。同时,公安人员还从中岛正义的舱室搜出他购买的报纸杂志……
大量的证据摆在面前,中岛正义低头认罪了。
70年代初的上海
1973年4月20日,中岛正义被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以特务罪判处有期徒刑20年。
中岛正义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从一开始就被严密监控了,他更没想到,自己在监狱里还受到了照顾。作为一名外籍囚犯,他被关进了单人囚室,他喜欢下围棋,每周都有一名会下棋的犯人陪他下一次棋。另外,中岛正义年龄也大了,牙齿不好,吃饭都有问题。监狱得知这一情况后,专门派人带他去上海市牙病防治所拔牙、补牙。
此外,监狱还破例让中岛正义参观了少年宫、工人新村、金山石化总厂等地,在这些地方,中岛正义看到了新中国的变化,听到了人民群众的真实声音,大受震动。
1978年,中日签订了和平友好条约,中国司法部门认为中岛正义的改造表现较好,决定提前释放他。得到消息的中岛正义感激涕零,他没有想到,自己竟然有机会提前回到家乡。
中岛正义离开上海的时候,张秉仪专门去送行。张秉仪看到,中岛正义在飞机旁伫立很久,默默看着中国的土地。我们不知道,他此时在想什么,也许是有一丝不舍,也许是充满了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