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跟许褚谁更强一点(许褚徐晃张辽打过一场窝囊仗)
张辽跟许褚谁更强一点(许褚徐晃张辽打过一场窝囊仗)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至于小说中提到的许褚、张辽、徐晃三人对战张飞的场面,自然是小说家的虚构,目的是为了衬托张飞的勇猛及曹军将士的狼狈。不过,这个情节也颇有些可推敲的地方。从小说后面的情节可以发现,仅许褚一人的无疑足以对抗张飞,而关羽又曾经说过张辽的无疑不在自己之下,徐晃更是在归顺曹操前与许褚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这也就意味着三个人中的任何一人武艺都能与张飞持平。既然如此,三员超级猛将共战张飞,张飞岂能全身而退?显然作者为了衬托张飞而忽略了情节的合理性,这让武评爱好者们情何以堪?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曹操兵败赤壁,经乌林地区仓皇逃窜,其间遭到甘宁及赵云的截杀,好不容易才来到葫芦口。曹操突然仰面大笑,认为诸葛亮和周瑜的谋略不足。他认为只要在葫芦口安排一路伏兵,自己纵然可以活命,但也必将遭到重创。曹操话音未落,张飞快马杀到,许褚、张辽、徐晃三将拼命抵抗,曹操这才脱离险境。本文要介绍的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五十回,发生在曹操兵败赤壁之后,相关人物分别为曹操、张飞、许褚。原文如下:
行至葫芦口,军皆饥馁,行走不上,马亦困乏,多有倒于路者。操教前面暂歇。马上有带得锣锅的,也有村中掠得粮米的,便就山边拣干处埋锅造饭,割马肉烧吃。尽皆脱去湿衣,于风头吹晒;马皆摘鞍野放,咽咬草根。操坐于疏林之下,仰面大笑。众官问曰:“适来丞相笑周瑜、诸葛亮,引惹出赵子龙来,又折了许多人马。如今为何又笑?”操曰:“吾笑诸葛亮、周瑜毕竟智谋不足。若是我用兵时,就这个去处,也埋伏一彪军马,以逸待劳;我等纵然脱得性命,也不免重伤矣。彼见不到此,我是以笑之。”
正说间,前军后军一齐发喊、操大惊,弃甲上马。众军多有不及收马者。早见四下火烟布合,山口一军摆开,为首乃燕人张翼德,横矛立马,大叫:“操贼走那里去!”诸军众将见了张飞,尽皆胆寒。许褚骑无鞍马来战张飞。张辽、徐晃二将,纵马也来夹攻。两边军马混战做一团。操先拨马走脱,诸将各自脱身。张飞从后赶来。操迤逦奔逃,追兵渐远,回顾众将多已带伤。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曹操兵败赤壁,经乌林地区仓皇逃窜,其间遭到甘宁及赵云的截杀,好不容易才来到葫芦口。曹操突然仰面大笑,认为诸葛亮和周瑜的谋略不足。他认为只要在葫芦口安排一路伏兵,自己纵然可以活命,但也必将遭到重创。曹操话音未落,张飞快马杀到,许褚、张辽、徐晃三将拼命抵抗,曹操这才脱离险境。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曹操口中的“以逸待劳”,意为作战时想采用守势,养精蓄锐,等待敌人前来进攻,然后乘其疲惫,战而胜之。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孙子兵法》中的“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曹操兵败赤壁,是真实的历史事件,但是否如小说所描述的那样在撤退途中连续遭到赵云、张飞、关羽的追击呢?答案是否定的。在《三国志•武帝纪》注引《山阳公载记》中,有一段这样的记载:“公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军既得出,公大喜,诸将问之,公曰:‘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矣。’备寻亦放火而无所及。”这也就意味着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周瑜都不曾在曹操撤退的路上设下埋伏,等后来刘备想起设伏之事,曹操早已离开。
至于小说中提到的许褚、张辽、徐晃三人对战张飞的场面,自然是小说家的虚构,目的是为了衬托张飞的勇猛及曹军将士的狼狈。不过,这个情节也颇有些可推敲的地方。从小说后面的情节可以发现,仅许褚一人的无疑足以对抗张飞,而关羽又曾经说过张辽的无疑不在自己之下,徐晃更是在归顺曹操前与许褚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这也就意味着三个人中的任何一人武艺都能与张飞持平。既然如此,三员超级猛将共战张飞,张飞岂能全身而退?显然作者为了衬托张飞而忽略了情节的合理性,这让武评爱好者们情何以堪?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