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有美术艺考的明星有哪些(2022艺考报考导演的女同学)
还没有美术艺考的明星有哪些(2022艺考报考导演的女同学)等待化验结果的年轻女歌手克莱奥忐忑不安地游荡在巴黎街头,偶遇形形色色的人物,发生了各种故事。为了增加“新浪潮”所推崇的纪实美感,影片时间和现实时间基本保持一致,人物与空间、道具、镜头等调度不仅精确而且充满意趣,创造出一种在现实和虚构中意味深远的循环。该片获得了第15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提名。代表作《五至七时的克莱奥》(Cléo from 5 to 7,1962)故事背景设定在19世纪中期,改编了经典的蓝胡子民间故事,将霍莉·亨特塑造成一个沉默不语、看似温顺的爱达,嫁给了一个冷酷无情的陌生人(山姆·尼尔饰),然后被送到他远在新西兰荒芜的西海岸的家里。在女儿和钢琴的陪伴下(安娜•帕奎因饰演并因在电影中的出色表现获得奥斯卡奖),爱达并不关心世界,而是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中。02导演:阿涅斯·瓦尔达(Agnès Varda,法国,1928〜2019)
01
导演:简·坎皮恩(Jane Campion,新西兰,1954〜 )
代表作《钢琴课》(The Piano,1993)
《钢琴课》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爱情故事,这也是一个女人逐渐探索内心、认识自我的故事。起初,艾达没有能力说出自己的欲望,但从自我释放的那一刻起,她就能做到真正地去追寻对自己欲望的满足。即使在最后关头,慌张的尼尔企图打着惩罚的旗号彻底残废爱达的时候,也无法打败她了;这只会让她更加充满渴望地表达自我。
故事背景设定在19世纪中期,改编了经典的蓝胡子民间故事,将霍莉·亨特塑造成一个沉默不语、看似温顺的爱达,嫁给了一个冷酷无情的陌生人(山姆·尼尔饰),然后被送到他远在新西兰荒芜的西海岸的家里。在女儿和钢琴的陪伴下(安娜•帕奎因饰演并因在电影中的出色表现获得奥斯卡奖),爱达并不关心世界,而是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中。
02
导演:阿涅斯·瓦尔达(Agnès Varda,法国,1928〜2019)
代表作《五至七时的克莱奥》(Cléo from 5 to 7,1962)
等待化验结果的年轻女歌手克莱奥忐忑不安地游荡在巴黎街头,偶遇形形色色的人物,发生了各种故事。为了增加“新浪潮”所推崇的纪实美感,影片时间和现实时间基本保持一致,人物与空间、道具、镜头等调度不仅精确而且充满意趣,创造出一种在现实和虚构中意味深远的循环。该片获得了第15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提名。
瓦尔达素有“新浪潮祖母”的美誉。其1954年自编自导第一部剧情长片《短角情事》后,以独特的叙事结构及低成本的制片方式,被视为法国新浪潮的先声。在成名之作《五至七时的克莱奥》之后,《幸福》和《无法无家》更确立了她在世界影坛的地位。实验性的艺术探索、强烈的政治倾向与女权主义思想构成了她鲜明的风格特色。
03
导演:香特尔·阿克曼(Chantal Akerman,比利时,1950〜2015)
代表作《让娜·迪尔曼》(Jeanne Dielman,1975)
影片由米歇尔·勒格兰德配乐,让-吕克-戈达尔和安娜·卡里娜客串。情节围绕着塔罗牌,存在主义恐惧,和内化的厌女症展开。《五至七时的克莱奥》在1962年首映后,阿涅斯·瓦尔达借此片成为法国新浪潮时期的重要导演之一。但是57年过去后,这部电影一点也不过时,不管是那种毫不费力的年轻感觉,还是那种对未来的深切焦虑。从这种角度上来说,克莱奥令人唏嘘的名言(只要我还漂亮,我就活着)甚至可以作为拉娜·德·雷德的歌的标题。
这种永恒源于瓦尔达作品寓言般的特点,影片讲述了金发女主人公焦虑等待癌症检测结果的90分钟。克莱奥(科琳娜·马尔尚饰)曾经以为自己会永远活着,也许她确实会长寿,但在一个夏末午后发生的一切似乎都在告诉她是生命是多么短暂;无论是唱流行歌曲,坐出租车兜风,还是与注定要重返阿尔及利亚战争的士兵调情,自恋的克利奥都被死亡的征兆包围着。从一个完美的场景到另一个场景,在一系列令人难忘的镜子画面的刺激下,瓦尔达漫不经心地尝试着调和对美的需求和自我反思的危险,她的不断突破引起广大观众共鸣。
04
导演:克莱尔·德尼(Claire Denis,法国,1948〜 )
《军中禁恋》(Beau Travail,1999)
在一个法属殖民地的驻军营中,有着英俊相貌和威猛身材的新兵桑泰恩与司令官布鲁诺相爱,引起中尉布格罗普嫉妒。该片拥有大胆的镜头风格和冷酷的表述口吻,美国影评人史蒂芬·贺尔顿(Stephen Holden)曾用“性感的朴实”形容影片中大量存在的大胆对比,相当精辟。
法国电影界以拥有全世界最大比例的女性电影创作者为自豪,她们创作的多元性也使“女性电影”的概念得以迈出女性主义的视域。作为女导演,德尼丝毫不忌讳对情色、血腥与暴力的直观表现。法国的电影土壤与非洲的生活经历塑造了她独树一帜的美学风格。
05
导演:索菲亚·科波拉(Sofia Coppola,美国,1971〜 )
《迷失东京》(Lost in Translation,2003)
索非亚·科波拉的第二部电影讲述了置身于人群中能有多么孤独,或者说,置身于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会有多孤独。这部电影用独一无二的细腻手法描写了处于茫茫人海中的感觉。过气电视明星鲍勃·哈里斯(比尔·默瑞饰,这是演员本身诠释过最打动人心的角色)和年轻任性的研究生夏洛特(斯嘉丽·约翰逊饰,同上)一样,都无法理解东京宛若外星的城市风景。这一点迫使他们面对自己的陌生感,并促使他们之间建立了联系。这种联系既短暂维持了几天,也在两人的未来中延续。科波拉典型的如薄纱般的拍摄和数十个显眼的推动点很容易使得《迷失东京》局限于美国白人的优越感视角。不过,鲍勃和夏洛特用苦乐参半的方式改变对方,这点与普世真理的温柔产生了共鸣。洛克希乐队(Roxy Music)的评论很有道理:没有比这更重要的。
06
导演:维拉·希蒂洛娃(Věra Chytilová,捷克斯洛伐克,1929〜2014)
《雏菊》(Daisies,1966)
专门研究东欧电影的赫伯特·伊戈尔(Herbert Eagle)教授曾表示,如果全球能有更多影迷认识维拉·希蒂洛娃,她的《雏菊》肯定是一部世界级的杰作。这部电影讲述了两个都叫玛丽的少女面对混乱的世界决心“堕落”的故事。影片看似荒诞,两个娇憨少女的乖张怪诞让人瞠目结舌;先锋蒙太奇、波普艺术的运用更给人带来视觉、逻辑上的混乱感受。但恰恰借助于这种现代的表现形式,电影才巧妙地实现了对物质与精神严重失衡时期的批判,给人以特殊的审美体验。
在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影响下,上世纪60年代的东欧导演普遍聚焦自由、民主、和平,对小到个人情感,大到国家命运,都给予了生动的诠释。《雏菊》可以说是捷克新浪潮电影的“开山之作”,导演希蒂洛娃也凭借这部作品成为捷克新浪潮中形式主义先锋派的代名词。
07
导演:凯瑟琳·毕格罗(Kathryn Bigelow,美国,1951〜 )
《拆弹部队》(The Hurt Locker,2008)
《拆弹部队》开启了凯瑟琳·毕格罗(KathrynBigelow)职业生涯中最激动人心的时期。这是一部基于在伊拉克战争中陆军亡命连拆弹组的经历创作的悬疑电影。靠这部电影毕格罗第一次打破了奥斯卡的先例,成为首位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女性导演。但无人会将这一巅峰成就仅仅归功于电影界的进步,而是归功于她的卓越导演才华。她将观众熟悉的化险为夷情节转化成深入人心的经历。结局中的重头戏刻画了身处腹地战斗的精英们对以命换命的冒险中毒般的渴望。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惊悚片,惊心动魄又不失真实思考。马克·鲍尔(Mark Boal)写实风格的剧本为每个场景注入了一股深刻的现实主义暗流,但《拆弹部队》尤其令人欣慰的是在巩固了毕格罗几十年的电影制作技艺的同时,又升华了它。
08
导演:玛伦·阿德(Maren Ade,德国,1976〜 )
《托尼·厄德曼》(Toni Erdmann,2016)
一位爱恶作剧的父亲试图通过虚构一个人物托尼·厄德曼来修复与女儿的关系,同时帮助女儿重寻生活方向。父亲这一角色尤其动人,他出其不意的古怪幽默,不按常理出牌的行径,想把女儿从残酷的职场、空虚的人生中解救出来的努力,以及这努力的徒劳,既让观众的情绪为之牵动,也引发人们思考。2016年,从未有过戛纳履历的玛伦凭借该片一举入围主竞赛单元,以戛纳场刊史上最高分3.7(后来被李沧东的《燃烧》超越)的黑马成绩提名金棕榈。
作为德国新生代导演,玛伦善于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发现人性的深刻之处,她的作品往往以简洁而又生动的镜头风格表现出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
09
导演:安德里亚·阿诺德(Andrea Arnold,英国,1961〜 )
《鱼缸》(Fish Tank,2009)
在2009年《鱼缸》首映时,安德里亚·阿诺德已经斩获戛纳殊荣并获得了奥斯卡短片奖,但这部讲述成长的电影证实了这位英国导演理应跻身世界最佳导演之列的不争事实。《鱼缸》由凯蒂·贾维斯主演,她饰演一个15岁的女孩,与母亲的男友(迈克尔·法斯宾德饰)开始了一段婚外情。这部电影是迄今关于女性性征作品中最为大胆的几部中的之一。阿诺德用手持摄像机捕捉到了主人公的性觉醒和情感骚动,画面震撼人心。导演在拍摄前并没有给演员们完整的剧本,而是决定在拍摄当天告诉他们这一天的故事情节。而临场发挥的能量和探索的感觉也正是每一个场景的核心。
10
导演:茱莉·黛许(Julie Dash,美国,1952〜 )
《大地的女儿》(Daughters of the Dust,1991)
朱莉·黛许1991年的开创性历史剧可以说是过去30年最重要的电影之一。这是第一部由非裔美国女性创作执导且在广大影院上映的剧情片。影片生动地描绘了1900年代初的古勒文化——古勒人是非洲奴役的后代,后在南卡罗来纳州以及佐治亚州沿海和岛屿上定居。部分归功于亚瑟·贾发令人惊叹的彩色电影摄影技术,电影捕捉到了皮赞特一家人的最后一次聚会,因为家里的年轻人准备为了充满希望的大陆而离开岛屿和他们的女族长,娜娜·皮赞特(科拉·李·戴饰)。《大地的女儿》让人们回想起1803年伊博人登陆的神话,因此,影片至今仍能引起大众共鸣,比如对碧昂丝的视频专辑《Lemonade》的影响。最近,在摄影师贾发的指挥下,这部电影第一次通过色彩分级进行了修复,确保观众能够真正欣赏到导演黛许理想中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