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名家评价刘亮程(读刘亮程今生今世的证据)
文坛名家评价刘亮程(读刘亮程今生今世的证据)01我想这个过程中总归缺了些什么。……这是前两天的一则微博热搜"你是那个瞬间觉得父母变老了的?"的几个高赞回答,引发了无数网友的共鸣与感慨,当时便想,类似的,以后会不会有这样一个问题"你是哪个瞬间觉得自己的孩子长大了?" 呢父母的变老与孩子的成长,本都应是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 为什么待得我们猛然发觉,都已经变成了一个爆发式的不可逆转的结果呢?
父母子女一场,请留下孩子成长的证据
"大概是看电视的时候,爸突然说,闺女,把声音调大点儿,我听不见"
"是忽然从某一天开始,父母开始事事都征求我的意见"
"是爸爸的语气越来越像爷爷,妈妈的语气越来越像外婆"
……
这是前两天的一则微博热搜"你是那个瞬间觉得父母变老了的?"的几个高赞回答,引发了无数网友的共鸣与感慨,当时便想,类似的,以后会不会有这样一个问题"你是哪个瞬间觉得自己的孩子长大了?" 呢
父母的变老与孩子的成长,本都应是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 为什么待得我们猛然发觉,都已经变成了一个爆发式的不可逆转的结果呢?
我想这个过程中总归缺了些什么。
01
缺了些什么呢?我想是,缺少了一些证据。
刘亮程在《今生今世的证据》中这样写道:"我走的时候,还不曾想过生活哪一天,需要证明。"当故园不再,当归途变成虚无,他才那样真切的发现,故乡的一草一木,一墙一瓦,一牛一马,都成了自己今生今世的证据,都成了他生活,成长,存在的证明。
同样的,孩子的出生,童稚,青春,也都需要一些"今生今世的证据"去记录,去证明。
大多数的父母对孩子出生这一阶段的证据总是格外留意,无论是用宝宝的初生的毛发做成"胎毛笔",亦或是之前火遍抖音的"知足常乐",用孩子的小脚丫代替那个"足",记录下孩子迈出的第一步,又或是拍下宝宝可爱的满月照,满期照,这些都是极好的,但随着孩子的长大,这样的记录却越来越少。
相信许多父母都会对这样的画面记忆犹新,孩子呀呀学语时用含混不清的咬字吐出"粑粑麻麻",孩子蹒跚学步时跌跌撞撞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再到后来可以颠颠扑扑走上一小段儿。
而当孩子到了"七岁八岁狗也嫌"的年龄呢?当孩子到了青春叛逆期,面临繁重的课业与成长的压力时呢?
许多父母也陷入工作的繁忙与日常生活的琐屑,除去最开始的惊喜与悸动,许多事情变得习以为常,他们对孩子成长的记录也越来越少,直到某个瞬间,忽然发现孩子真真切切地长大了。
父母对孩子的成长的记录,留下一些证据,应该是贯穿孩子整个成长过程的。
02
从小我就是一个比较听话比较乖的孩子,和我妈的为数不多的争吵里,有这样一次让我印象深刻。
那是我妈在打扫卫生的时候,扔掉了我的一小桶圆纸卡,小时候我们管那个叫"板儿",有正反两面,孩子们放在地上互打,谁先把别人的卡片打翻那张卡片就是自己的了。可能在我妈眼里,那不过是一桶破纸牌,放在家里只会占地方,却不知对我有着怎样非凡的意义。一桶大大小小,花花绿绿的纸牌,是我花两个暑假南征北战打下的江山,是我在小区受到别的孩子的敬仰与膜拜的骄傲资本,而这一切都被我妈弃之如敝履,我当时哭的那叫一个伤心,那种不依不饶的劲儿,一桶钞票和我换这桶"板儿"我都是不换的。
当然,时过境迁,这事儿早已云淡风轻,但终究还是会有些许的遗憾,我妈扔掉的,其实不只是一桶纸牌,更是我童年的证据。
我的高中班主任就做的很好,她说她是个不善收拾的人,家里乱糟糟地摆满了东西,许多"奇奇怪怪"的东西她都不舍得扔,记得上《今生今世的证据》这一课时,她就带过来一些,有个小铁盒,里面装的,是他儿子脱落的乳牙,一颗颗摆放得整齐有序,她笑着说,我清楚地记得这里面每颗牙掉落的画面,我儿子或惊喜或害怕的神情。还有一本本子,是他儿子一年级的作文本,歪歪扭扭的字迹,稚嫩的话语背后,是一颗最纯真的童心。还有一张纸片,是她儿子惹她生气后写的道歉信,除了字,还画着几朵好看的小菊花。当时竟有几分羡慕,有这样一个有心的母亲,她的儿子以后一定会满是鲜活的回忆
对孩子成长的记录,其角度应该是多元的。
留下的那些证据,更应该是丰富而全面的,
正如一首歌《岁月神偷》中唱到:"岁月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旅行,好的坏的都是风景"
孩子成长路上的东西,无论当时是快乐或是难过,是有惊喜还是痛苦,只要是成长路上真切发生的,它都是值得记录,值得收藏的。
03
王尔德的童话《小王子》中有这样一段和仪式感有关的话
小王子问狐狸:"仪式感是什么?"
狐狸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为什么我们总是怀念"从前慢"的时代,我想是那时的生活更具仪式感,一张照片,一张家书在那个年代都是那么珍贵,都会被历久珍藏与反复回味。而信息时代的我们,有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为什么却没有了当初的感觉呢?
其实用心记录孩子的成长,留下这一刻或那一刻的证据,也正是让生活更加有仪式感的体现。
黄磊是娱乐圈有名的女儿宝,晒女狂魔,他的微博里,经常会出现她女儿的身影,从一顿营养餐,到女儿认真弹琴时专注的侧脸,从女儿扎着丸子头开怀大笑到他与女儿之间发生的有趣的对话,他都会有心地记录下来。
不光是微博,他还专门写了一本《黄磊的女儿书》,记录了下厨,养狗狗,洗澡,送礼物等一系列生活小事,都充满了浓浓的仪式感。
其实"爸爸去哪儿"第一季就对黄磊发出了邀约,但黄磊因为档期原因拒绝了。之所以在第二季终于接受了邀请,黄磊说 ,最打动他的还是自己心底的一个念头: "我觉得通过这个节目,真的可以留下很多与女儿相处的珍贵影像资料。父母是孩子的最宝贵的财富,有一天我们会老去,有一天我们会离去,能留下这些片子,我想无论如何都是珍贵的。
那些荧幕上留下的温情画面,都是他与女儿相处珍贵的证明,是他用心记录的女儿成长的证据,让这个过程更加珍贵,更加富有仪式感。
只有这样,在陪伴中拥有着仪式感与小确幸,每天都能感受到子女缓慢却又微小的成长,才不会有"孩子怎么一夜之间就长大了"的讶异。
04
龙应台在《目送》中这样写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确实,不必追。
孩子终有一天会展翅高飞,父母也总有一天会放手。
但这个过程中,父母能做的,绝不止于"目送"。
我在这篇文章中反复提及,父母要用心陪伴孩子成长,用心记录与收藏孩子成长的证据。其实更是因为这个过程绝不是单向的,你会发现,孩子的每一个成长的证据,背后都有你的影子,孩子成长的过程,更是父母自我成长与完善的过程。
正如冯尘老师在《谢谢你,愿意做我的孩子》中写的:"而借由孩子,我们将童年重演一遍,拾起被遗忘的幸福,补全日渐残缺的灵魂。呕心沥血地教养孩子,最后发现,一起长大的还有自己。
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是相互滋养。我原本以为自己为你付出了一切,到最后才发现,成全的,原来是我自己。"
孩子,才是父母今生今世存在的,最好的证据。
都说子欲养而亲不待,其实孩子的成长,也是一个太快太快的过程,一不小心,就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