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美苏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伟人生前最后一个国际大战略)
假设美苏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伟人生前最后一个国际大战略)20世纪60年代,随着赫鲁晓夫的上台,苏联走上了社会主义帝国道路,对周围国家实施压迫和侵略。随着这种国际形势的转变,毛主席基于之前的理论提出“两个中间地带”理论,认为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是第一个中间地带,而对美苏争霸行为不满的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例如欧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则是第二个中间地带。这些国家和地区都是可以争取和团结的、反对美帝国主义的力量。为了抗衡对世界和平威胁最大的美国,可以建立起包含苏联和广大中间地带国家和地区的、最广泛的反对美帝国主义的统一战线。尽管这一理论具有时代和意识形态的局限性,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阵营立场倾向,但基于此理论形成的反对美帝国主义统一战线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为当时各国理性认识世界、争取世界和平提供了理论参考和道路选择。也为中国的外交打开了新局面,直接促进了中欧建交,对中国发展贸易,重新确立国际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他根据自己独有的外交战略思想提出的“中间地带”思
从各方史料记载来看,毛主席在人民面前是一个非常亲切,和蔼的领导人。出身农村的主席深知中国人民所遭受的压迫和痛苦,早早就立下了要为人民谋幸福的豪言壮志,并为之付出了自己的一生,在革命道路上他喜欢与农民亲近,经常深入到人民群众中与之交谈。在外交方面,他经常以一个亲和的形象出现在各国领导人和外交大使面前。与他接触过的每个领导人都会给出“朴实、幽默”的印象,但同时他又能在欢声笑语下驾驭全局,总能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但毛主席的外交手段并不像他的性格和外表一样温和,反而是用十分毒辣的战略目光,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争斗中,迅速确定中国的实际地位,并找到最有利于中国的道路和策略。抗日战争时期,他立足中国国情提出建立国际抗日统一战线,号召全世界的和平人士联合起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背弃双十协定发动内战,毛主席首次提出了“帝国主义阵营”和“反帝国主义阵营”的概念,并做出了向苏联为首的国际革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又提出了沿用至今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晚年,毛主席又富有远见地制定了“三个世界”的划分理论,这一理论一经发出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一方面是关心自己国家被毛主席划分到哪个阵营里面,另一方面这个新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公然叫板两大霸权主义国家,是多少国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毛主席就是做到了。他将世界划分为“三国鼎立”的局面,联合第二、三世界的所有国家共同反对霸权主义。现在来看是十分具有前瞻目光的,此举直接将中国的外交活动扩展到了整个国际舞台,为改善国际环境,提高新中国的国际威望做出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看一看,从抗战时期到新中国成立,毛主席的外交策略是如何随着时局而不断变化的。
在此之前请各位看官长按下方点赞按钮,强烈推荐一下,谢谢大家!
毛主席出生于普通的农民家庭,所以他能够对底层人民的生活感同身受,决定离开了农村学习先进知识,为广大受压迫的人民谋幸福。在求学过程中受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熏陶,聪慧好学的他,能将从书中汲取到的知识和当时的国内矛盾结合起来,准确地把握革命道路的正确方向,并积极谋求解决办法。早在共产党成立之初,毛主席就开始开始对国际形势和国际问题进行观察和分析了。1925年,中国正在进行第一次国民革命,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毛主席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针对当时的世界阵营进行了思考和分析。当时他深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影响,认为当时世界只存在互相斗争的革命与反革命两大势力,当时他也提到了“中间阶级”,但认为他们“必定很快分化,分别跑向两大势力,没有独立的余地”。
但随后而来的日本侵华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他的想法。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对中国开始了毫无人性的侵略。随后德国、意大利等国家也接连发动战争,这些原本处于世界反革命阵营的法西斯国家们开始对其他国家进行侵略,革命和反革命阵营又逐渐转变为法西斯势力和反法西斯势力。1935年12月他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分析了日本侵略者进入中国后社会各阶层间的关系变化,立足中国国情,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次年毛主席与美国记者斯诺进行了谈话,这一次他将视野扩展到整个国际社会,表示“日本帝国主义不仅是中国的敌人,同时也是要求和平的世界各国人民的敌人。”并号召“全世界向往和平的人们团结起来,组成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统一战线。”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他提出了“中国的抗日统一战线和世界的和平战线相结合”的战略思想。不难看出这个时候,毛主席所提出的“三个世界”理论已经初见雏形了,只不过这个时候的第一世界国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法西斯国家们。
基于毛主席对国际局势的思考,1941年在延安召开了“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代表大会”,他指出“这一时期内,革命的总任务,是把全世界一切可能的力量都组织在反法西斯反侵略的统一战线内,用以抵抗三个法西斯国家的疯狂侵略与各国内部法西斯的袭击。”适时,贪婪的日本不满足于仅在亚洲称霸,试图通过对抗美国提升自己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一转成为了毛主席提议中“可以争取的力量”,在毛主席的指导下,中共发布了《中国共产党为太平洋战争的宣言》,向全世界宣布建立反日反法西斯的全球统一战线。当时的美国正在寻找加入二战的机会,遭受战争的英国和苏联也都跃跃欲试,摩拳擦掌,想要发动反击战争。于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倡导和积极推动下,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表示共同抵抗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决不单独与其议和。该宣言成为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政治纲领,也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团结了世界上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孤立了法西斯侵略势力,对于最后战胜法西斯国家起了决定性作用。毛主席在分析国际局势制定对外政策时,不仅善于分析矛盾,还善于调动一切有利中国及全世界的有生力量来解决矛盾,并总结形成其独特的外交战略思想。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上美苏争霸的两大阵营逐步形成,而中国也逐渐变成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并存的“中间地带”。1946年8月,在与美国记者斯特朗的谈话中,毛主席指出“美国和苏联中间隔着极其辽阔的地带 这里有欧、亚、非三洲的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美国反动派在没有压服这些国家之前 是谈不到进攻苏联的。”毛主席摆脱了以往只有两大阵营的旧观念的桎梏,对国际社会的各个势力进行了划分,这一次他将自己在1925年提出的“中间势力”从两大势力中剥出,并命名为“中间地带”,也就是毛主席之后提出的“三个世界”最早意识觉醒。
他根据自己独有的外交战略思想提出的“中间地带”思想,消除了当时国际社会上“美苏必战”和“第三次世界大战将爆发”的悲观思想。次年他在中共会议上起草了“中间地带”的分析材料,进一步完善了这个理论,指出蒋介石发动的内战是“美国帝国主义指挥的反对中国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的反革命的战争”并且将国内势力总结为“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以此来说明中国革命在世界革命中所处的地位,再一次将中国与世界结合起来。依据“中间地带”理论的观点,中国共产党制定了符合当时国际形势的外交战略,这就是:依靠和联合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积极争取和联合处于中间地带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甚至于包括英、法等在内的资本主义国家;应对当时对中国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威胁最大的美帝国主义。此一战略,为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
20世纪60年代,随着赫鲁晓夫的上台,苏联走上了社会主义帝国道路,对周围国家实施压迫和侵略。随着这种国际形势的转变,毛主席基于之前的理论提出“两个中间地带”理论,认为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是第一个中间地带,而对美苏争霸行为不满的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例如欧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则是第二个中间地带。这些国家和地区都是可以争取和团结的、反对美帝国主义的力量。为了抗衡对世界和平威胁最大的美国,可以建立起包含苏联和广大中间地带国家和地区的、最广泛的反对美帝国主义的统一战线。尽管这一理论具有时代和意识形态的局限性,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阵营立场倾向,但基于此理论形成的反对美帝国主义统一战线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为当时各国理性认识世界、争取世界和平提供了理论参考和道路选择。也为中国的外交打开了新局面,直接促进了中欧建交,对中国发展贸易,重新确立国际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
到了70年代,国际形势再次转变,中国重返联合国、核力量不断获得重大突破等事件都引起了苏联的不满,不仅发动珍宝岛战役,还在战后秘密联系美国试图“终止”中国新生的核力量。在这之前,越南也因为苏联的冷眼旁观颇为不满,在感受到苏联对敌意后,毛主席根据当时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即世界实际分为三个局面,也就是三个世界。两个超级大国美苏是第一世界,亚非拉和其他地区的发展壮国家则是第三国家,处于这两者之间的国家则是第二国家。并提出第三国家的人民联合世界上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帝国主义,反对苏联霸权。他强调中国属于第三世界,不做超级大国。
这一理论在当时国际社会掀起轩然大波,身处第二世界的各国都急着摆脱,想要加入第三世界。毛主席则是笑着回应,你们是第二国家,不过也是我们正在争取的力量。由于这一理论符合当时国际上追求和平的局势,中国与亚非拉等国家取得了重大进展,另外侧重于反对苏联争霸,中美及其他西方国家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这一理论不仅是毛主席立足中国国情,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他还胸怀世界,积极鼓舞和团结全世界被压迫的国家和人民奋起反抗才提出的。这一理论促进了亚非拉各州的迅速发展,为全球国家合作多样化提供了思路。不仅在当时,甚至对现在的全球关系也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