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识成都国庆节的人山人海(成都往事古成都人)
见识成都国庆节的人山人海(成都往事古成都人)三月蚕市唐代即已兴起。萧遘《成都》诗云:“日晓已闻花市合,江平偏见竹牌多。好教载取芳菲树,剩照岷天瑟瑟波。”到了北宋初年,成都知府张咏在二月二踏青节,出万里桥,为彩舫数十艘,与宾僚分乘之,歌吹前导,称为“小游江”。正月灯市成都正月上元节放灯,历代就很有名。陆游作有专述成都灯会之盛的《丁西上元》诗,诗中描写道“突兀球场锦绣峰,游人仕女拥千重,月离云海飞金镜,灯射冰帘掣火龙”可见成都正月灯市之盛况。二月花市
编者按:成都这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既有深厚的东方人文底蕴,也有“开明开放、创新创造”的城市品格。而历史如同城市的“百科全书”,记录着成都的发展与变迁。通过成都的往事,我们得以发现并彰显深藏在街头巷尾、乡村田野里的城市文化根脉。即日起,神鸟知讯将推出全新的“成都往事”系列报道,让你与成都的旧时记忆相勾连,完成与城市的古今对话。
在今天,我们的购物方式已经十分多元化,可以出门去春熙路逛街,也可以坐在家里网购,这不刚刚一年一度的618购物狂欢节刚刚过去,你有没有“剁手”买买买呢?那你知道吗,古时的成都人也有自己的“618”。
成都自古因商而立,因商而兴,月月有市,车水马龙。没有像今天这么方便的电线网络、车马交通,那么唐宋时期的成都人又是怎么购物的呢?
原来,唐末五代时期成都商品市场进一步扩大,开始出现按月令集中贸易特定商品的市场,十二个不同的月份对应十二个不同的“月市”,就有点类似于我们今天购物时的商品分类,分为“电器”“母婴”“女装”“百货”板块等。这“十二月市”每个月都分别卖啥?一起来看——
正月灯市
成都正月上元节放灯,历代就很有名。陆游作有专述成都灯会之盛的《丁西上元》诗,诗中描写道“突兀球场锦绣峰,游人仕女拥千重,月离云海飞金镜,灯射冰帘掣火龙”可见成都正月灯市之盛况。
二月花市
唐代即已兴起。萧遘《成都》诗云:“日晓已闻花市合,江平偏见竹牌多。好教载取芳菲树,剩照岷天瑟瑟波。”到了北宋初年,成都知府张咏在二月二踏青节,出万里桥,为彩舫数十艘,与宾僚分乘之,歌吹前导,称为“小游江”。
三月蚕市
成都蚕市历史悠久,时间和地点很多。三月二十七日,成都大西门睿圣夫人祠前举行蚕市。此处蚕市也是由北宋初年成都太守张咏倡始,以寺为会,每年定期举行,让百姓在市上鬻卖农器,进行农用物资交流。
四月锦市
前后蜀时,成都丝织业在唐代繁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其时蜀锦的产量相当大,前蜀王衍曾用数以万计的彩色蜀锦包裹楼宇,名为“采楼山”。“采楼山”被风雨打湿了,就让人全部换掉,可见前蜀时期蜀锦之多和王衍统治的奢侈。
五月扇市
《丹铅录》记载:“五月卖扇于街中,谓之扇市。”《华阳县志》增改记为:“蜀民每岁五月,于大慈寺前街中卖扇,名扇市。”
六月香市
洪刍《香谱》引南朝梁任昉《述异记》云:“南方有香市,乃商人交易香处。”由此可见,香市就是买卖香的市场。
七月宝市
宝市所售之物,应属七月乞巧之品,诸如彩缕、七孔针、金银金俞石之类,故又称为“七宝市”。
八月桂市
成都以桂花闻名,自古成都多桂树,古代成都人每年的八月定为桂花节,名副其实。桂市以花成名,桂花亦因市而盛,卖桂花、买桂花、赏桂花、吟桂花成为一时盛观。
九月药市
以九月九日成都玉局观药市最为有名。这天,官府在锦官门谯门外至玉局观前五门,搭设幂幕棚物,以贩百货、犀麝之类,皆堆积如山,一直要热闹五天。据说,在药市上,还有人“恍遇仙者”。
十月酒市
唐五代至宋成都酒文化大为发展,每年十月要专门举办“酒市”,相当于蜀酒的博览会。
十一月梅市和十二月桃符市
十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的具体市期及交易内容,文献不见记载。桃符是古人在辞旧迎新之际,用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或者用纸画上二神的图像,悬挂、嵌缀或者张贴于门首,意在祈福灭祸。
在市肆繁荣景象的背后,是一个朝代风气开放、活跃的缩影。原来,古往今来的成都人喜爱、有经济实力消费,这也侧面反映出成都的经济活力和特质。
古时“十二月市”的存在是成都商业繁荣的见证,而今天的成都也在多元消费场景中不断生发着新的可能性。这样创新创造的城市氛围,让更多人走进成都,留在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