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墙在犹太人心里的地位(犹太人哭墙的来源)
哭墙在犹太人心里的地位(犹太人哭墙的来源)
"哭墙"也叫西墙,位于耶路撒冷东区老城的东部,作为犹太教的遗迹,该城墙长达160英尺(接近50米),其来源可追溯至3000年前的以色列建国时期。
大约公元前1025年,以色列王大卫统一希伯来诸部族,建立了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希伯来王国(亦称"以色列王国")。大卫死后,其子所罗门继位,他在耶路撒冷的锡安山上建造了第一座犹太教圣殿,亦即所谓的"所罗门圣殿"。该宫殿气势恢宏、华丽无比,它成为古犹太人宗教和政治活动的中心,来此朝觐和献祭的教徒们络绎不绝。不过历史上西亚局势混乱不堪,来自各地的征服者多次破坏了犹太人的圣城,公元前586年,巴比伦人人侵耶路撒冷,将圣殿付之一炬。后来屡次重建,其中公元前1世纪末由希律王加以扩建的圣殿却在公元70年和135年毁于罗马人之手。罗马人统治期间,犹太人离开自己的家园,流落他乡,圣殿始终未能恢复。后来人们在圣殿的断垣残壁上修建了围墙,该围堵曾经作为伊斯兰圣地西墙的一段,犹太人始终将其看作自己民族信仰和团结的象征。
相传,即便在罗马人占领耶路撒冷以后,仍然不时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来到围墙附近嚎哭,于是人们逐渐将该围墙称为"哭墙"。千百年来,由于犹太人屡遭不同形式的"排犹”之难,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数百万犹太弋死于非命,其惨痛遠道更令他们终生难忘。时至今日,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在"哭墙"脚下,或面壁肃立默默祈祷,或长跪在地悲戚啜泣。1992年,考古学家在"哭墙"发现5块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巨型基石,用声波探测法测定到其中最大一块巨石长13.6米、宽4.6米、高3.5米、重570吨,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三大人造巨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