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谢枋得诗十首(与文天祥同科进士)
宋谢枋得诗十首(与文天祥同科进士)“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看到对面那悬崖峭壁间刚毅挺立、傲然绽放的梅花,我不禁想问问自己,到底要经历多少岁月才能修炼成梅花那样的品格呢? 南宋亡国时,谢枋得以江东制置使身份再次招集义兵,在信州和元军展开殊死搏斗,但终因朝廷内部主要官员纷纷投降,他孤立无援寡不敌众而失败。 后因元军追杀他逃入武夷山抗节隐居,流浪山区十二年之久。这首诗就是谢枋得将近60岁时,在武夷山中颠沛流离时所作,诗人写道: 十年了就是在梦里也不曾回到过我深深眷恋的故乡,此时此刻我独自站立在这青峰绿水之间,天地之间孤寂苍凉,山雨骤然而止。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南宋亡国时,谢枋得以江东制置使身份再次招集义兵,在信州和元军展开殊死搏斗,但终因朝廷内部主要官员纷纷投降,他孤立无援寡不敌众而失败。
后因元军追杀他逃入武夷山抗节隐居,流浪山区十二年之久。这首诗就是谢枋得将近60岁时,在武夷山中颠沛流离时所作,诗人写道:
十年了就是在梦里也不曾回到过我深深眷恋的故乡,此时此刻我独自站立在这青峰绿水之间,天地之间孤寂苍凉,山雨骤然而止。
看到对面那悬崖峭壁间刚毅挺立、傲然绽放的梅花,我不禁想问问自己,到底要经历多少岁月才能修炼成梅花那样的品格呢?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千百年来,古代文人墨客对梅花倍加推崇, 他们对梅花的欣赏和赞美是由表直至骨髓的,赋予了梅花傲寒之风骨、不畏不惧不屈之气节。
她枝干的那种铁骨铮铮、坚毅硬朗和百态千姿,与枝头花朵的柔美娇俏、温婉如玉、含蓄内敛形成了鲜明对比。诗人用一生践行“忠义”的品格和气节,更是诗人用生命撑起的梅之风骨。
抗元失败,妻儿被掳,妻子节烈自尽身亡,他拒绝做元朝的顺民,长期流亡穷山野岭之间穷困潦倒至极。他身穿麻衣草鞋,面向东方痛哭,藉以悼念已亡的故国。
这天地广阔间,他家国破碎妻亡子散,唯有他一人伫立于这凄风苦雨的山水之间,唯有无尽的孤独和悲怆。
在风雨之后,他像梅花那样独自站在了崖边与梅花已经合为一体,他问自己“几生修得到梅花?”,他以凌严寒、抗冰雪的梅花来激励自己,以梅表志,不屈元诱降,身死为国殇。
谢枋得30岁的时候他与小他10岁的文天祥一起考中了进士,1283年文天祥从容就义,而这时谢枋得已经在武夷山中逃亡隐居数载。
元朝统一中原初期,开始拉拢汉族士大夫以巩固统治,由于谢枋得的名声远扬,元朝曾先后五次派人来诱降都被他用严词拒绝,1289年朝廷命官魏天祐亲自出马劝降谢枋得以邀功。
谢枋得“傲岸不为礼”,他根本不搭理魏天佑那威逼利诱的一套淡然一笑说“人莫不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若逼我降元,我必慷慨赴死,决不失志。”
魏天佑恼羞成怒下拘禁谢枋得把他强行押往大都,古有伯夷叔齐不食周栗而以采薇为生而保守节操,谢枋得一路之上拒食米面只食果蔬饮水开始绝食准备。
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五月,抵达大都的谢枋得已经虚弱至极,元朝方面,派已经入朝为元官的赵孟等人前来劝降,谢枋得皆闭目不见。在大都的悯忠寺(今法源寺)绝食五天后,谢枋得以死殉国,宁死不辱,至死未降。
十年:宋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青峰:苍翠的山峰。
几生:何年何月、几时。
谢枋得 宋(1226~1289年),字君直,号叠山,别号依斋,信州弋阳(今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人。理宗宝祐四年进士,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担任六部侍郎,带领义军抵抗元军,被俘后至死不屈服身死殉国,著有诗文别集《叠山集》《文章轨范》。
【佳句背囊】“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爱梅花如痴、如狂、如醉,一生写了一百多首梅花的诗词。这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写的是梅花虽然凋零飘落,被碾压粉碎成泥成尘,但仍散发出幽幽的清香。
陆游的这句咏梅的诗句乃千古佳句,他以花喻人,描写出了梅花的不屈于环境摧残的依然香如故的铮铮铁骨和高洁品质,把梅骨和作者本人的傲骨完美结合,是历代描写梅花作品中的上佳之作。
文/花间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