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用客家话怎么说(玉林地区客家方言对称呼的日常用语一览以及倒装句文化)
玉林用客家话怎么说(玉林地区客家方言对称呼的日常用语一览以及倒装句文化)人字拖—“三耳撂”筷子—“著” 锅—“擭头”谐音“卧头”锅盖—“擭盖”谐音“擭盖”高压锅—“煲头”
客家文化源于清末、发展于唐宋、成型于明清、稳定于民国、保留于现代。
在漫长的成型过程中、客方言不仅保留很多古词汇、也吸收了许多其它方言和外国语言的词汇。
玉林客方言在客方言分类中属“五华声”,属于比较硬直一类。
我在这里稍微列举一些。
锅—“擭头”谐音“卧头”
锅盖—“擭盖”谐音“擭盖”
高压锅—“煲头”
筷子—“著”
人字拖—“三耳撂”
头发—“头毛”
勺子—“羹匙”
母鸡—“鸡嘛”
衣服—“衣裳”
公狗—“狗古”
铁钉—“洋丁”
桌子—谐音“抬”
塑料袋—“胶纸袋”
米饭汤—谐音“饮”
发圈—“胶圈”
梳子—谐音“丝”,(清理虱子叫“蓖”)
洗澡—“洗身、冲凉”
窗户—谐音“窗庵”
吃饭—(早饭—食朝、午饭—庵昼、晚饭—食野)
走路—“行路”
头—“头壳”
鼻子—“鼻公”
屁股—“屎佛”
钱—“银纸”
祠堂—“啊公厅”
年轻人—“后生”
女孩子—“妹崽”
动—“挪”
下雨—“落水”
被子—谐音“批谷”
砖头—“火砖”
奶奶—“啊接” 其他亲戚称呼一般也加“啊”
哭—“叫嘴”
姑夫—“姑昌”
芋头—“乌头”
橘子—“柑”
荔枝—“勒枝”
墙壁—“扇墙”
白萝卜—“老白头”
地面—“地泥下”
太阳—“日头”
蚊帐—“蚊帘”
(未完待续)
至于客方言倒装句的用途,与山东官话、粤语的用途一样广泛。例举两个
如逛街、称“行街”,在街面上行走的意思、但“行”在前路,表示“逛”,动词在前
又如叫人吃饭,叫“食饭了某某”一样是动词在前,名词在后,着重表“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