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山海关保卫战真实影像(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山海关保卫战真实影像(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秦皇岛烈士陵园长眠着山海关保卫战最后一天牺牲的41名战士。刘学勤在石河边讲述76年前的作战情况。山海关保卫战打乱了国民党争夺东北的计划,为党中央、中央军委“进军东北、争取东北”赢得了宝贵时间。写在史书上的战功赫赫,那以寡敌众的英雄之气该向何处寻?如今,踏上红色关城的土地,你仍能触摸这段慷慨悲歌的故事,这里的人们从未将英雄队伍忘记。

燕山脚下,渤海之畔的雄关古隘山海关,衔山入海、位置锁钥,主城楼是为“天下第一关”,每一处飞檐和城砖都斑驳着硝烟炮火的痕迹,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76年前,日本侵略者宣布投降的消息骤然传遍全国,山海关又一次站在了历史的瞩目和转折之处——

国民党为了抢夺胜利果实 调运大量兵力在秦皇岛登陆 企图从山海关进入抢占东北。在兵力不足,武器装备也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我军在通往东北的咽喉要地山海关奋力阻击,将国民党军队牢牢牵制。

1945年10月25日,山海关保卫战打响。其时,国民党兵力约7万人,解放军仅1万人。这样的条件下,我军坚守22天,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

山海关保卫战打乱了国民党争夺东北的计划,为党中央、中央军委“进军东北、争取东北”赢得了宝贵时间。

写在史书上的战功赫赫,那以寡敌众的英雄之气该向何处寻?

如今,踏上红色关城的土地,你仍能触摸这段慷慨悲歌的故事,这里的人们从未将英雄队伍忘记。

山海关保卫战真实影像(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1)

刘学勤在石河边讲述76年前的作战情况。

山海关保卫战真实影像(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2)

秦皇岛烈士陵园长眠着山海关保卫战最后一天牺牲的41名战士。

国民党军队急袭山海关欲进东北

5月28日,山海关古城外两公里的石河东岸郁郁葱葱,风吹芦苇“沙沙”作响,伴着关城人刘学勤的脚步声。

“这里就是山海关保卫战中,我军阻敌的主战场。”作为熟悉这段历史的山海关政协文史研究员,刘学勤常会到河边走一走,在温暖、安静的阳光下,怀想76年前的深秋,烈风曾刮过的一张张年轻坚毅的脸庞。

“这是一场敌我力量悬殊,却绝不能退缩的战斗。”刘学勤向石河西岸望了望,告诉记者。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冀热辽军区部队先机夺取了被日军占领多年的山海关,并控制了铁路、公路和机场。

山海关解放的消息在1945年9月6日《解放日报》1版刊登,新华社向全国广播:“华北军事要冲山海关,及沦陷敌手12年之久的榆关,已于8月30日为我军光复。”随后,解放军大部队及中共中央领导彭真、陈云等人,经山海关迅速进入东北腹地。

而此时,国民党军队也把战略重点集中在抢占东北上,在美国援助下,从海上、空中调运大批军队集结于秦皇岛,准备攻打山海关。

1945年10月13日,国民党军队协同美军偷袭山海关,被我军击退后,仍不断入侵解放区。解放军第十八集团军参谋长叶剑英向驻华美军提出抗议,但对方挑衅行为却变本加厉,山海关保卫战一触即发。

当时,我军守卫山海关的部队只有冀热辽军区所属十九旅的四十六团和四十七团,面对的国民党军队数量10倍于己。

在装备方面,解放军还是“小米加步枪”,甚至两名战士只能共用一支枪;国民党军队则是全美式装备,“武装到了牙齿”,不仅枪炮先进,从急救包到牙膏、睡袋都一应俱全。

敌军气势汹汹,却未能撼动我军一丝一毫。我守军将士阻挡其进入东北步伐的信念,坚定无比。

山海关保卫战真实影像(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3)

山海关保卫战作战图。

仁义之师为护百姓将战线前移

然而,面对这艰难的一战,这支解放军守军却作出了对己不够有利,却让关城百姓难忘的选择。

“他们放弃了坚固的山海关城作为屏障,把主战场向敌军方向推移到石河东岸一线。”刘学勤介绍:“山海关百姓受侵略者蹂躏多年,刚刚能休养生息,咱们的部队是为了尽量将战场远离城区,不损害到他们啊。”

刘学勤说,当时,山海关作为被侵略占领区刚刚光复,百姓对解放军知之甚少,群众基础薄弱,还做不到像解放区人民那样支援咱们的队伍。

然而,解放军一进城,大家就感到了这支部队的不同。他们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绝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但秋毫无犯,对待群众更是亲热友善。

“外祖母给我讲,曾有个解放军战士到家里来买粮,她赶紧把粮拿出来,本没想收钱,可小战士却硬是留下了一块银元。”刘学勤感慨:“要知道当时普通人家一个月都见不到一块银元,而解放军从每家买口粮,都留下了远高于市场价的钱,就怕亏了大伙儿。老百姓都知道了这支队伍仁义,谁都拥护!”

面对强敌来犯,解放军更是体现出了人民军队的本色。

山海关古城因兴建时的科学选址布局以及独特的军事建制,作为军事要塞易守难攻。而为保护群众,放弃了据守山海关城的解放军只剩一道石河作为主要屏障。

“石河古称渝水,是条时令河,上游没有修建水库时,常年有水,或深或浅。1945年10月底作战时,河水应该只没膝深,起不到多少阻碍作用。”刘学勤指指大石河平缓的河滩,紧缩着眉头说,似乎仍在为当年我们的部队担忧。

山海关保卫战真实影像(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4)

参加山海关保卫战的营以上干部在到达哈尔滨后的合影。

1万解放军成功阻击7万敌军22天

1945年10月底,解放军战士在石河东岸拉开了战线,严阵以待。

国民党军队的炮火,顷刻间炸裂石河上空,战士们沉着应战,打退了无数次进攻。当敌军集中重兵强占角山、二郎庙阵地时,四十七团两个连奋勇冲入敌群,夺回了被占领的阵地。

敌军从没想过会遇到如此勇猛的阻击,从10月30日起,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部司令杜聿明三抵秦皇岛,指挥7万大军全面进攻山海关。

冀热辽军区从锦州调来战斗力较强的二十二旅六十四团增援。之后,由杨国夫师长率领的山东军区第七师3个团进抵山海关投入战斗,使守军兵力增至1万人。

11月5日拂晓,国民党八十四师又发起猛攻,逼近城郊四五百米处,我军奋勇反击,毙伤其300余人,国民党军队溃退。我军全体指战员越战越勇,国民党军队始终被阻于石河西岸。

11月13日,杜聿明亲临石河督战,重新作了部署,以3个团的兵力从城子峪迂回至山海关东北一侧,企图包围并全歼山海关守军。

11月15日早4时,国民党军队又开始从西线九门口、义院口曲线进攻。同时,我军石河前线、角山等正面阵地也受到敌人全面进攻。

面对全线的危机情况,我军激战至15日深夜,各个阵地仍然屹立不动。山东军区第七师第二十团,更是重创了进攻九门口的敌军。

然而,11月16日凌晨,人数占优的敌军开始成包围之势,解放军腹背受敌。

此时,距离10月25日战斗打响,已经过去了整整22天。在双方力量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堪称神勇。

就是在这22天里,我军主力部队已作好了对东北战局的部署,山海关守军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为避免更大伤亡,守军开始主动向东北方向转移。

这次战役中,我军毙伤敌千余人,俘虏百余人,缴获了一批武器辎重。国民党军队速战计划破产后,蒋介石哀叹:“进展迟缓,锐气大挫,损失太大了。”

撤离时,我军留下了山东军区第七师的一个排,在角山朝阳洞阵地继续阻击敌人,以掩护大部队顺利转移。

山海关保卫战真实影像(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5)

我军在山海关保卫战中。

500多位无名烈士长眠石河岸边

5月28日中午,刘学勤带记者来到了位于山海关区内的秦皇岛烈士陵园。

高耸的纪念碑北侧紧邻一个巨大墓塚,里面掩埋的41具烈士遗骨,都是最后撤离的那个排牺牲的战士。

76年前,这些战士站在尽揽山河的角山顶、长城边,山脊一侧是含泪撤离的战友,另一侧敌军已如黑色浪潮般集聚,片刻沉寂间,已视死如归。他们舍身阻挡炮火的血肉之躯,正是这场山海关保卫战中,千万个将士的缩影。

“最后的战斗非常激烈。”刘学勤说,“战士们寡不敌众,决心与阵地共存亡,他们用步枪、手榴弹,压下了敌人几次进攻。敌人动用了飞机和大炮,配合步兵冲锋,我们的战士从焦土中爬起来,跟敌人肉搏,子弹打光了,枪托打碎了,就用石头砸。有的战士冲向敌人,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

最终,全排战士全部牺牲。由于部队已转移,当地百姓收集了这个排战士的41具尸骨,掩埋在附近的疙瘩岭上。

山海关保卫战中,我军共牺牲将士500余人,长眠在石河与关城之间。人民解放军的称号已深深刻在山海关百姓心上。

1954年,山海关政府将41具无名烈士塚立碑,又几经迁址,最终在欢喜岭建立山海关烈士陵园,为他们在园内设立了英雄塚。2009年,经过重新整修后,陵园更名为秦皇岛烈士陵园。

高高的欢喜岭上,高高的纪念碑头顶蓝天,晴空下,早已换了人间。刘学勤抬头瞻望,肃穆中带着遐思,“为了百姓的好日子,留在了欢喜岭的他们,一定是最为这片土地的今天而欢喜的人吧!”

记者:唐晓辉 王鸽 林涛

摄影:王鸽

资料翻拍于秦皇岛烈士陵园展览馆

编辑:李志财

责编:刘福庆

终审:王勍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