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天津电报大楼每天晚上都响吗(从鼓楼到电报大楼)

天津电报大楼每天晚上都响吗(从鼓楼到电报大楼)为什么一定是108响呢?原来,这“一百八杵”寓意是:一年共有12个月,24个节气,72个候,加起来正好是108,钟声预示着全年的风调雨顺、平安吉祥。而守楼的“锅腰”,也就是驼背老人敲钟的节奏也颇为讲究,每天的天明与入夜,一定是分段敲响这108响钟声。老城里生活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唯一可以参照的时间就是鼓楼的钟声。而百姓生活的起居,城门衙署的启闭,百工商肆的停歇,都以鼓楼报时为准。据说,天晴风静的时候,这响亮清脆的钟声竟然可以传播到30里地之外的杨柳青,因此,当时也有根据钟声来判定天气阴晴的说法。海光寺大钟城门上头是挂了一个大的钟,是个铁钟,但没有鼓。每天早晚,要敲108下,是当时天津老百姓的“时钟”。清代诗人周楚良在《竹枝词》中曾写到:“本是钟楼号鼓楼,晨昏两度代更筹。声敲一百单零八,迟速‘锅腰’有准头。”“锅腰”指的是鼓楼上一位驼背的老人,他每天早晚两次敲钟,每次各敲五十四响,作

除了海河,伴随天津城的,还有悠扬的钟声。

天津的第一声钟声是在建城90年后的一个早晨响起的。

明朝永乐二年(1404)12月23日,天津设卫筑城,大约90年后,东西南北四个门的城楼和四个角楼建成。同时,天津老城中心十字街增建了钟鼓楼,俯瞰全城,是当时天津全城的中心和制高点。

天津电报大楼每天晚上都响吗(从鼓楼到电报大楼)(1)

弘治年间建起的钟鼓楼,高三层,采用了方形的楼基,下宽上窄,四面开拱形穿心门洞,可以通行东西南北四条大街。楼上供奉观音大士、天后圣母和关羽、岳飞等。

城门上头是挂了一个大的钟,是个铁钟,但没有鼓。每天早晚,要敲108下,是当时天津老百姓的“时钟”。

清代诗人周楚良在《竹枝词》中曾写到:“本是钟楼号鼓楼,晨昏两度代更筹。声敲一百单零八,迟速‘锅腰’有准头。”“锅腰”指的是鼓楼上一位驼背的老人,他每天早晚两次敲钟,每次各敲五十四响,作为城门晨昏启闭的信号。

也有人记得是早晚各108响,清代学者张焘在《津门杂记》中写道:“一悬大钟,晨昏各撞一百八杵。城门早晚启闭,以钟鸣为准,历有所年,声闻十余里。”

天津电报大楼每天晚上都响吗(从鼓楼到电报大楼)(2)

海光寺大钟

为什么一定是108响呢?原来,这“一百八杵”寓意是:一年共有12个月,24个节气,72个候,加起来正好是108,钟声预示着全年的风调雨顺、平安吉祥。而守楼的“锅腰”,也就是驼背老人敲钟的节奏也颇为讲究,每天的天明与入夜,一定是分段敲响这108响钟声。老城里生活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唯一可以参照的时间就是鼓楼的钟声。而百姓生活的起居,城门衙署的启闭,百工商肆的停歇,都以鼓楼报时为准。据说,天晴风静的时候,这响亮清脆的钟声竟然可以传播到30里地之外的杨柳青,因此,当时也有根据钟声来判定天气阴晴的说法。

天津电报大楼每天晚上都响吗(从鼓楼到电报大楼)(3)

1900年左右的天津鼓楼

鼓楼的钟声,似乎延续到了解放后。

原先家住东门里金家大院的孟宪宁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他回忆说:我还是真正鼓楼根儿底下的孩子。我还跟老道一块敲过钟了,石头门楼,四通八达,下雨天避雨的特别多。民国时盖的,52年拆的,拆鼓楼我还记得,拆完鼓楼以后通公交车,15路,从王串场到西营门。

但是,这座曾与人们生活休戚相关的钟鼓楼在近代却饱经磨难,尤其是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天津后,钟鼓楼楼也日趋年久失修。

幸好当时的天津又有了新的“钟声”。

天津电报大楼每天晚上都响吗(从鼓楼到电报大楼)(4)

1900年后,天津先后有了四个“四面钟”,分别是东北角、东站(天津站)邮电局、赤峰道邮电局以及现存的和平路四面钟。

其中以和平路四面钟为最著名,“四面钟”本是街口建筑屋顶的一口大钟,演进为市中心的区片名,1958年又成为街道办事处的名称。

近年,四面钟的原始铜钟被发现。钟铃直径为38厘米,高35厘米,重36公斤;钟锤直径14.4厘米,高24厘米,重33.5公斤,钟上无任何标记,钟声清脆,悦耳动听。

天津电报大楼每天晚上都响吗(从鼓楼到电报大楼)(5)

天津官银号,东北角四面钟就在它的对面。

在1920年代以后,是天津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很多天津人都在它的钟声下等过人、逛过街。

到了1983年,天津的钟声更“高”了。因为85米的电报大楼成为当时天津的最高建筑。

天津电报大楼每天晚上都响吗(从鼓楼到电报大楼)(6)

位于和平南京路上的电报大楼。楼体上的表盘清晰准时,每隔1小时,响起的《东方红》曲调,以及整点的钟声印刻在城市生活中。楼下就是中国最早的地铁线,在那个时代,这是极为繁荣的表现。这幢内涵当时先进技术的建筑,成为天津绝对的地标。

从一张张泛黄的老明信片上,还能找到电报大楼当年的影子。我们会想,也许当时不熟悉天津的人们,就是通过明信片上的这个建筑,来勾勒天津的模样。

天津,就是在一声声钟声中走过了615年,如果把20年作为一个世代,那么整整30代人在这座海河岸边的城市生老病死,无论听到或者没听到,每天的钟声都会响起,消散在车水马龙的十字路口。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