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伟大的祖国站岗李双江(我为伟大的祖国站岗)
我为伟大的祖国站岗李双江(我为伟大的祖国站岗)四十四后的2018年9月,在上海龙美术馆(右岸馆)我才第一次真实地面对她。1970年沈嘉蔚自愿支边到黑龙江建设兵团(兵团实际上是一支准军事化部队,隶属沈阳军区),沈所在的42团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属边境地区(今密山857农场),并担任兵团宣传股美术干事。《站岗》创作的七十年代初,中苏珍宝岛事件刚刚过去,尽管局势有所缓和,边境地区依然笼罩着紧张的气氛,直到八十年代进出该地区还需办理边防证。《站岗》场景取材于饶河中苏边境的边防站瞭望塔,画面处于一个险峻的高度之上,边防战士雕塑般地矗立,作品充满革命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情怀。在创作过程中沈多次往返,大量写生,数易其稿,终成此作。
“手握一杆钢枪 身披万道霞光,我守卫在边防线上,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
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林区小镇高音喇叭里经常播放的革命歌曲,每天清晨上学,我们就是迎着朝阳、意气风发、踏歌而行。
1974年黑龙江建设兵团的上海知青沈嘉蔚根据这首歌曲创作的油画《我为伟大祖国站岗》入选“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五周年全国美展”,作品轰动一时,是七十年代最具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也是建国后重要的红色经典作品之一。
一首好歌、一幅好画,时年沈嘉蔚26岁。
四十四后的2018年9月,在上海龙美术馆(右岸馆)我才第一次真实地面对她。
1970年沈嘉蔚自愿支边到黑龙江建设兵团(兵团实际上是一支准军事化部队,隶属沈阳军区),沈所在的42团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属边境地区(今密山857农场),并担任兵团宣传股美术干事。《站岗》创作的七十年代初,中苏珍宝岛事件刚刚过去,尽管局势有所缓和,边境地区依然笼罩着紧张的气氛,直到八十年代进出该地区还需办理边防证。
《站岗》场景取材于饶河中苏边境的边防站瞭望塔,画面处于一个险峻的高度之上,边防战士雕塑般地矗立,作品充满革命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情怀。在创作过程中沈多次往返,大量写生,数易其稿,终成此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