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格桑花多美(冰山上的格桑花)
去年的格桑花多美(冰山上的格桑花)在冲击海拔七千五百米的“大风口”时,狂风肆虐,大风吹掉了潘多的眼镜,意识模糊,生死一刻,她好像看到了自己的丈夫邓嘉善,原来,作为先遣侦察队的邓嘉善此时正在返程,为了让潘多顺利攀登,他在前面的路上,插满了五星红旗。红旗为潘多指明方向,最终潘多成功穿越“大风口”。5月17日清晨,潘多带领第二批登山队员从大本营出发,开始了与珠峰的第二次较量。潘多与队友们在险峻的雪山冰壁之间艰难前行,沿着东绒布冰川前进,经过六千一百米处,进入东绒布冰川的粒雪盆,再沿着北峰南坡向上穿越海拔六千五百米的“北坳”天险。1975年3月,潘多随中国登山队来到珠峰脚下,准备向珠峰发起挑战。登山队按照预案,建立了侦察队、运输队和主力队三支队伍,考虑到潘多的年龄和身体原因,她被分到了运输队,这多少令潘多有些失望,因为登顶任务肯定是落在主力队员肩上的。但很快,潘多就调整好了心态,在运输队尽心尽力,任劳任怨,为主力队做好物资保障。3
潘多,1975年5月27日登上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成为中国第一位登顶珠峰的女性,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从北坡登上珠峰的女性。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潘多的珠峰故事。
1974年底,中国登山队决定组成“中国男女子珠穆朗玛峰登山队”,要在1975年从北坡冲击珠峰峰顶,组织任命潘多为副队长,她的丈夫邓嘉善为副政委。
这个消息传来的时候,潘多的第三个孩子出生才6个月,而她自己也已经37岁了,产后发胖、伤病疼痛日夜折磨着她,去,还是不去呢?
去,必须去!这是国家交给她的任务,也是她作为登山人的毕生梦想。随即潘多以最快的速度赶往北京 参加集训,仅用一个半月时间,就将体重从160斤减至100斤,完成攀登珠峰的体能训练工作。
1975年3月,潘多随中国登山队来到珠峰脚下,准备向珠峰发起挑战。登山队按照预案,建立了侦察队、运输队和主力队三支队伍,考虑到潘多的年龄和身体原因,她被分到了运输队,这多少令潘多有些失望,因为登顶任务肯定是落在主力队员肩上的。但很快,潘多就调整好了心态,在运输队尽心尽力,任劳任怨,为主力队做好物资保障。
3月中旬,珠峰攀登正式开始。
4月26日,第一批主力队员向山顶突击,十三天后,传来迷失方向的消息,队长邬宗岳不幸牺牲,第一批突击队以失败告终,主力队损失巨大。由于潘多在运输队的出色表现,组织上决定让她加入第二批突击队,冲击顶峰。
5月17日清晨,潘多带领第二批登山队员从大本营出发,开始了与珠峰的第二次较量。潘多与队友们在险峻的雪山冰壁之间艰难前行,沿着东绒布冰川前进,经过六千一百米处,进入东绒布冰川的粒雪盆,再沿着北峰南坡向上穿越海拔六千五百米的“北坳”天险。
在冲击海拔七千五百米的“大风口”时,狂风肆虐,大风吹掉了潘多的眼镜,意识模糊,生死一刻,她好像看到了自己的丈夫邓嘉善,原来,作为先遣侦察队的邓嘉善此时正在返程,为了让潘多顺利攀登,他在前面的路上,插满了五星红旗。红旗为潘多指明方向,最终潘多成功穿越“大风口”。
5月25日,珠峰地区天气终于有所好转,潘多带领突击队向珠峰的最后一道难关“第二台阶”奋起攀登。
5月26日,队伍到达海拔八千六百八十米的突击营地,然而,有9名队员因身体原因被迫下撤,队伍里只剩下潘多一位女运动员了,中国女性能否成为第一个站在世界之巅的人,就看她一人了。她说:只要我潘多还有一口气,我就是爬也要爬上珠穆朗玛峰。
5月27日早上八点整,潘多等9名突击队员开始了向珠峰顶峰的最后冲击。
九点十分,队员们到达了“第二台阶”底部,也就是征服珠峰的最后一道难关。潘多和队员们把准备好的六米长的“中国梯”搭在了“第二台阶”,眼看最后一道难关就要逾越了,潘多却因为帐篷杆被卡失去重心,身体后仰,与跌落悬崖只有一步之遥。生死瞬间,她迅速抓住岩壁上突出的岩石,用她伤残的右脚插进岩壁裂缝中固定了身体,控制住重心,继续前行。
下午两点半,大本营里的报话机传来了胜利的消息:“报告北京,报告祖国,现在是1975年5月27日14时30分,中国登山队,九名队员,成功登顶!”。
潘多和她的队友们历尽千难万险,终于从北坡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亲手把五星红旗插上了珠峰之巅,在中国和世界登山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潘多不仅成为了第一个从北坡登上珠峰的女性,而且还在零下三十多度的珠峰顶峰平躺了六七分钟,完成了世界上最高的一份心电图,传回了一份来自世界屋脊的心跳。
出身农奴,成就巅峰,这个藏族姑娘的一生,都在书写着新的高度。
1959年7月7日,潘多登上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1961年6月17日登上7595米的公格尔九别峰,两次打破世界女子登山记录;
1975年5月27日登上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成为珠峰北坡登顶的第一位女性;
2008年,69岁的潘多带领志愿者们登上了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
她的名字,值得被每一位登山人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