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一项徽州的非遗项目(听非遗讲故事南汉村)
学习一项徽州的非遗项目(听非遗讲故事南汉村)今年33岁的刘俊超是土生土长的南汉村人。据他介绍,只要是在本村上小学的孩子,或多或少都听老师讲过村里的文化。2005年,中专毕业的刘俊超来到当地一家工艺作坊学习大漆髹饰技艺。两年后,加入了北京一家文物古建公司,参与北京颐和园与承德避暑山庄的古建修复工作。2018年,大漆髹饰技艺被列入廊坊市第六批市级非遗名录,刘俊超成了这一项目最年轻的申遗负责人。11月17日,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九州镇南汉村,手工艺从业者在制作仿古家具。新华社记者 冯维健 摄百宝嵌需用到木工、雕刻、描金等多种手艺。在南汉村,村民普遍认为“有手艺才能吃饭”,对传统技艺的坚守影响着他们的就业观。据南汉村党支部书记缑树学介绍,如今,全村有1700多人从事传统手工艺制作,掌握各种技艺的超过200人,省市级非遗传承人有21位。11月12日,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九州镇南汉村,非遗传承人缑建辉对漆器进行微雕处理。新华社记者 冯维健 摄要使百
从河北省廊坊市中心城区出发,沿105国道一路向西,不到半小时便来到了南汉村。走进南汉村,一座仿古牌坊立在村口,村内是一排排风格一致的仿古建筑:仿古墙面、雕花门楼、木石牌楼……这里的民居一点一滴都透露着传统文化气息。
廊坊市广阳区九州镇南汉村历史悠久,自明代开始,就有村民到北京琉璃厂做工,为当时的宫廷服务。几百年来,历经朝代更迭,村民们的手艺不仅没丢,还得到了发扬。
11月17日,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九州镇南汉村,非遗传承人周洪俊向顾客展示用百宝嵌工艺制作的挂屏。新华社记者 冯维健 摄
2017年,百宝嵌被列入第六批河北省级非遗名录。在省级非遗传承人周洪俊的工作室内,大到紫檀屏风、落地插屏,小到首饰盒、摆件,随处可见的百宝嵌作品几乎装满整个屋子。“这种传统宫廷工艺从明代嘉靖年间开始兴起,过去民间掌握它的人很少。”周洪俊说,由于难度高,技艺一度面临失传。
百宝嵌需用到木工、雕刻、描金等多种手艺。在南汉村,村民普遍认为“有手艺才能吃饭”,对传统技艺的坚守影响着他们的就业观。据南汉村党支部书记缑树学介绍,如今,全村有1700多人从事传统手工艺制作,掌握各种技艺的超过200人,省市级非遗传承人有21位。
11月12日,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九州镇南汉村,非遗传承人缑建辉对漆器进行微雕处理。新华社记者 冯维健 摄
要使百年技艺历久弥新,就要融入现代生活。在廊坊市缑氏家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河北省级非遗雕填漆器髹饰技艺传承人缑建辉正在为小巧的珠宝柜勾线雕刻。“手工艺要实用,更要体现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缑建辉说,2017年,此项技艺被列入第六批河北省级非遗名录。这些年他一直在探索将传统技艺应用于现代生活用品,让人看得见、摸得着,更要用得起。
11月17日,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九州镇南汉村,手工艺从业者在制作仿古家具。新华社记者 冯维健 摄
今年33岁的刘俊超是土生土长的南汉村人。据他介绍,只要是在本村上小学的孩子,或多或少都听老师讲过村里的文化。2005年,中专毕业的刘俊超来到当地一家工艺作坊学习大漆髹饰技艺。两年后,加入了北京一家文物古建公司,参与北京颐和园与承德避暑山庄的古建修复工作。2018年,大漆髹饰技艺被列入廊坊市第六批市级非遗名录,刘俊超成了这一项目最年轻的申遗负责人。
“我算行业里最年轻的手艺人,不能让它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断了。”刘俊超说,他们正在筹建一家公益的文创教育中心,为有意学习手工艺的年轻人提供免费培训,还利用短视频平台发布免费教学视频。
在传承非遗技艺的同时大胆创新,并逐步探索出一条个性化定制的产品路线。这几年,南汉村知名度不断提高,不少爱好者慕名前来,到当地直接“下单”。目前,南汉村有72家企业从事仿古家具和宫廷艺术品制作,其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企业达25家,文创产业成了当地的支柱产业。
历经几代传承,南汉村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仿古家具生产基地,产品行销全国,还走出了国门。缑树学称,下一步,南汉村将打造省级非遗特色小镇,以宫廷技艺为依托,融合古文化街观光、体验民宿等功能,推动非遗和产业融合,让传统宫廷技艺引领文化旅游新时尚。(记者冯维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