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对刘备说关羽死因(关羽战死是因为刘备诸葛亮见死不救)
诸葛亮对刘备说关羽死因(关羽战死是因为刘备诸葛亮见死不救)接着,刘备又派遣刘封、孟达攻取了汉中东南的上庸,以此巩固对汉中的占领。然后安排魏延镇守汉中,自己才回到成都,自立为汉中王。可以说,此时的刘备刚打完一场大仗,军队还没有得到喘息,汉中还没有稳定,就在此时,关羽出事了,刘备也鞭长莫及。其次,刘备当时没有足够的力量前去救援。就在关羽被害的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还在汉中跟曹操对峙。通过定军山的关键一战,刘备取得了在汉中战役的主动权,从而堵住了曹操进攻汉中的各个要塞。此后曹操从褒斜谷出兵,刘备占据险要关隘死守,曹操无功而返。因此,关羽镇守的荆州是刘备将来出兵讨伐曹魏的一个关键根据地,杀掉关羽丢掉荆州,对于刘备来说无异于砍掉了自己一只手,这种事无论如何他也不会做。其实对于杀掉一个刺头,保证蜀汉的长治久安,这种事诸葛亮确实干的出来。比如后来,刘备的干儿子刘封丢掉上庸之后逃回成都,刘备责怪刘封当初没有救援关羽,诸葛亮就力劝刘备杀掉刘封。《三国志·刘封传》记载:
公元220年,关羽因为攻打樊城未果,反遭孙权偷袭后方,丢失了荆州。关羽被迫败走麦城,被东吴军队擒获斩杀,一代名将饮恨沙场。
很多人会问,为什么刘备没有派兵援救关羽?有些人甚至因此得出一个阴谋论,认为这是刘备和诸葛亮有意为之,假孙权之手杀掉关羽。理由是关羽为人傲慢自负,谁也不服,平生只服刘备。刘备生怕自己死后,关羽看不上他的接班人,甚至起兵造反,因此和诸葛亮决定,见死不救。
这个阴谋论显然是荒谬的。
首先,刘备和诸葛亮没有动机要置关羽于死地。原本隆中对的策略就是诸葛亮替刘备制定的,刘备深表赞同。这是一个帮助刘备夺取天下的战略方针,具体就是先占领荆州,然后占领益州和汉中。等时机到来之后,再从益州和荆州两个方向出兵,夺取中原。
因此,关羽镇守的荆州是刘备将来出兵讨伐曹魏的一个关键根据地,杀掉关羽丢掉荆州,对于刘备来说无异于砍掉了自己一只手,这种事无论如何他也不会做。
其实对于杀掉一个刺头,保证蜀汉的长治久安,这种事诸葛亮确实干的出来。比如后来,刘备的干儿子刘封丢掉上庸之后逃回成都,刘备责怪刘封当初没有救援关羽,诸葛亮就力劝刘备杀掉刘封。
《三国志·刘封传》记载:“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诸葛亮就是怕刘封将来难管,因而痛下杀手。不过对于当时的关羽,诸葛亮还不至于下此狠手,因为隆中对本来就是他提出来的,如果他提议让关羽自生自灭,那就是自己打脸。
其次,刘备当时没有足够的力量前去救援。就在关羽被害的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还在汉中跟曹操对峙。通过定军山的关键一战,刘备取得了在汉中战役的主动权,从而堵住了曹操进攻汉中的各个要塞。此后曹操从褒斜谷出兵,刘备占据险要关隘死守,曹操无功而返。
接着,刘备又派遣刘封、孟达攻取了汉中东南的上庸,以此巩固对汉中的占领。然后安排魏延镇守汉中,自己才回到成都,自立为汉中王。可以说,此时的刘备刚打完一场大仗,军队还没有得到喘息,汉中还没有稳定,就在此时,关羽出事了,刘备也鞭长莫及。
当时,关羽曾经向上庸的刘封、孟达求援,《三国演义》说孟达此时离间关羽和刘封,对刘封进谗言,说当初刘备在立储的时候曾经考虑过刘封,但是关羽极力劝阻,说刘封只是干儿子,要立就立亲儿子,刘封因此怀恨在心。
实际上这是《三国演义》在抹黑刘封,《三国志》并没有这样的记载,当时刘封拒绝派兵的理由是上庸城刚刚占领,还没有稳定,此时派兵怕上庸出乱子。这个情形其实与刘备在汉中地区的处境是相同的。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刘备也没有时间去救援关羽,关羽兵败的太快了,刘备还没反应过来,关羽已经死了。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趁着蜀汉军队在汉中胜利的余威,想趁热打铁发起北伐。七月,曹操派于禁增援樊城,八月,关羽就上演了“水淹七军”的精彩一幕,斩杀庞德生擒于禁,关羽一时间威震华夏,吓得曹操差点迁都。
此时的关羽军队没有露出任何失败的征兆,只是攻打樊城一直不顺利而已。直到十月,吕蒙才渡江端了关羽的老窝。关羽立刻兵败如山倒,数万人的军队,打到只剩几百人,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接着在十二月,关羽就被杀了。
在成都的刘备看来,十月的时候,关羽还依然攻势凌厉,当然认为他万事无忧。哪想到,十二月人就没了,在此期间,刘备即使想救援关羽,从集结部队到抵达荆州,一个多月时间根本来不及。后来,刘备要进攻东吴,从部队出发到发起进攻,还要花数月时间。关羽其实也知道这一点,因此他也仅仅向较近的上庸求救,史籍上没有证据表明,刘备曾经接到过关羽的求援要求。
因此,在当时的情况下,刘备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关羽送命,没有任何办法。他和诸葛亮没有动机要害死关羽,只是无能为力,刘备心里也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