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冲床自动送料裁断机加工定制(四柱液压冲床裁断机裁切机下料机的进出料方式的选择)

冲床自动送料裁断机加工定制(四柱液压冲床裁断机裁切机下料机的进出料方式的选择)手动送料是最原始的送料方式,优点是便宜,也是现在市场上保有量最大的送料方式。缺点也很明显就是不够自动化,操作者一个班下来很吃力,而且操作者双手不断推进拉出,一旦疲劳工作的话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自动送料机型只需要按下按钮等着收料就行,无形中多了份安全保障。以手推动送料板完成裁切,裁切完成后再手动拉出送料板。其实简单的自动化设备一次性投入的花费并不比一个工人的年薪高多少,所能达到的产能提升却是人工没法比的,这是道很简单的数学题,算清楚了也就不难作出选择了!下面简单介绍部分进出料方式1、手动进出料

购买裁断机除了工艺、压力等基础考量之外,裁断机的进出料方式也是重要的选择。

尤其是用工成本越来越高的今天,以最少的人工成本得到最大的产出,才能保证自己产品的竞争力。

液压裁断机从原先的人工手动推拉滑板送料、发展到进料台自动送料、双进料台交替送料、输送带流水线式进出料、输送带上自动冲料、以及数控全自动化裁断机型……。

冲床自动送料裁断机加工定制(四柱液压冲床裁断机裁切机下料机的进出料方式的选择)(1)

近些年在规模型企业里自动化裁断设备已经很普及,但考虑到资金投入,以劳动密集的方式生产加工的小企业依然很多,设备的更新换代比较缓慢。

其实简单的自动化设备一次性投入的花费并不比一个工人的年薪高多少,所能达到的产能提升却是人工没法比的,这是道很简单的数学题,算清楚了也就不难作出选择了!

下面简单介绍部分进出料方式

1、手动进出料

冲床自动送料裁断机加工定制(四柱液压冲床裁断机裁切机下料机的进出料方式的选择)(2)

以手推动送料板完成裁切,裁切完成后再手动拉出送料板。

手动送料是最原始的送料方式,优点是便宜,也是现在市场上保有量最大的送料方式。缺点也很明显就是不够自动化,操作者一个班下来很吃力,而且操作者双手不断推进拉出,一旦疲劳工作的话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自动送料机型只需要按下按钮等着收料就行,无形中多了份安全保障。

2、单边进出料

冲床自动送料裁断机加工定制(四柱液压冲床裁断机裁切机下料机的进出料方式的选择)(3)

单边送料机型应用也很广泛,PLC控制裁断次数和进料距离,且进料台已经能做到非常大,再大的片状材料冲裁都有问题

3、双边进出料

冲床自动送料裁断机加工定制(四柱液压冲床裁断机裁切机下料机的进出料方式的选择)(4)

双边送料是从单边送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机型,单边机型出料时裁断机处于闲置状态,另一边进料有效利用了这段闲置时间完成冲裁,双边一进一退各自工作,双边能设定不同的刀模,互不干扰。适合产量比较高的企业。

冲床自动送料裁断机加工定制(四柱液压冲床裁断机裁切机下料机的进出料方式的选择)(5)

一台双边机型与两台单边机型比较:产量相当、价格便宜、占地面积小、节能。

4、输送带流水线式进出料

冲床自动送料裁断机加工定制(四柱液压冲床裁断机裁切机下料机的进出料方式的选择)(6)

适合卷材片材的切断作业,配合超长的皮带输送,可以配合流水线工作,适合对加工前后工艺环节有特定要求的企业。

5、输送带自动冲切

冲床自动送料裁断机加工定制(四柱液压冲床裁断机裁切机下料机的进出料方式的选择)(7)

近几年出现的自动裁切方式,与普通的裁断机在PP板上冲裁不同的是,该机型冲切是直接在输送带上完成的,可配合平面正切、也可以采用龙门移动头冲切,成品随输送带自动带出,产量极大。进料系统配合卷材进料装置,极大的提升了工作效率,节约了用工成本。

6、龙门式移动头式冲切

冲床自动送料裁断机加工定制(四柱液压冲床裁断机裁切机下料机的进出料方式的选择)(8)

移动头裁切通常用于小型刀模,现在移动头已可实现360度转动自动排版,相比平面正切确实可以有效防止原材料的浪费。通常配合输送带自动冲切,工作效率也不低。

7、数控全自动化机型

冲床自动送料裁断机加工定制(四柱液压冲床裁断机裁切机下料机的进出料方式的选择)(9)

属于目前比较高端的裁断机型,适用于大型的卷材加工,能实现自动的进料和收料,原本需要多人协作的工作量由一台机器加一个操作工完成,长远的计算成本,省的真不是一星半点。


冲床自动送料裁断机加工定制(四柱液压冲床裁断机裁切机下料机的进出料方式的选择)(10)


购买裁断机时买方往往纠结于进出料方式的选择,这是很正常的,一方面多数买家对各种进出料方式一知半解,害怕被卖方忽悠。另一方面又要考虑钱包的承受力。

上面是一些常见的自动化进出料方式,希望能让您对自动化裁断机型多一分了解,选择机器时才不至于被动。

冲床自动送料裁断机加工定制(四柱液压冲床裁断机裁切机下料机的进出料方式的选择)(11)

至于如何选择,要我说如果在预算允许的前提下,实际比对自己的生产需要和用工成本,尝试一下新技术也未偿不可,选择不能只着眼当下,毕竟自动化才是发展的潮流。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