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二泉映月寻知音(一曲需要跪着听的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寻知音(一曲需要跪着听的二泉映月)这首让小泽征尔跪着听的《二泉映月》出自中国江苏无锡的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民间艺人之手。他就是享尽了人间富贵也受尽了人间苦楚的瞎子阿炳——华彦钧。 姜建华就这样,他一直跪着,直到曲终。演奏结束后,小泽征尔泪流满面地站起来,对姜建华深情地鞠了一躬,说:“谢谢你的演奏,要是早一点听到你用二胡演奏它,我是根本不敢指挥乐队去演奏它的,因为我并没有理解这首音乐。”随后又喃喃自语:“这是真正的天籁!是世界级名曲!”

1978年6月,举世闻名的音乐指挥家小泽征尔访问北京,他指挥中央乐团演奏了弦乐合奏《二泉映月》,大获成功,受到听众的一致好评,人们站起来长时间为他鼓掌。第二天,小泽征尔到中央音乐学院访问。期间,他想听听原版的二胡独奏《二泉映月》。学院安排民乐系一名17岁的女生姜建华为他演奏。

二泉映月寻知音(一曲需要跪着听的二泉映月)(1)

小泽征尔

姜建华端庄典雅,神情凝重,一声长叹开头后,旋律渐起,时而如泣如诉,时而哀婉凄凉。小泽征尔听着听着,情不自禁,掩面而泣。突然,他从坐着的椅子上顺势跪下去。在场的人们大惊,姜建华也不知所措地停止了演奏。坐在他身旁的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以为小泽征尔年事已高,出了什么意外,赶紧拉着他的手,要把他扶到座位上。可小泽征尔不肯,他以东方人特有的虔诚说:“这种音乐应当跪下去听。坐着和站着听,都是极不恭敬的。”

二泉映月寻知音(一曲需要跪着听的二泉映月)(2)

姜建华

就这样,他一直跪着,直到曲终。演奏结束后,小泽征尔泪流满面地站起来,对姜建华深情地鞠了一躬,说:“谢谢你的演奏,要是早一点听到你用二胡演奏它,我是根本不敢指挥乐队去演奏它的,因为我并没有理解这首音乐。”随后又喃喃自语:“这是真正的天籁!是世界级名曲!”

这首让小泽征尔跪着听的《二泉映月》出自中国江苏无锡的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民间艺人之手。他就是享尽了人间富贵也受尽了人间苦楚的瞎子阿炳——华彦钧。

19世纪末,中国江苏无锡洞虚宫雷尊殿当家道士叫华清和,名号为“华雪梅”,擅长演奏二胡、三弦、琵琶等乐器;其中,以琵琶演奏最为精通。当地一个秦姓大户人家的少奶奶名字叫吴阿芬,刚嫁入秦家不到半年,丈夫就因病去世了。因为丧事的缘故,华清和经常出入秦家,一来二去的就跟吴阿芬成为了情人。1893年8月17日,华清和与吴阿芬的儿子——阿炳出生了。

二泉映月寻知音(一曲需要跪着听的二泉映月)(3)

无锡雷尊殿

在那个年代,这样的事情是有伤风化的,也是被人们所不齿的。在族人的痛骂中,吴阿芬被逼自尽。华清和是一位道士,而且是雷尊殿的观主,他也没办法抚养阿炳,只好把阿炳送到无锡县东亭镇小泗房巷老家托同族婶母抚养。阿炳就是在这样一个无父无母的家庭中一点一点长大。

8岁时,父亲华清和以师徒的名义接小阿炳到雷尊殿当了一名小道士,并送到私塾读书。父亲并没有告诉阿炳的身世,阿炳也一直把华清和当成自己的师父。因为阿炳是自己的儿子,所以华清和用了很大的心思来培养阿炳,而阿炳幼时便表现了罕见的音乐天赋,12岁已能演奏多种乐器,并经常参加拜忏、诵经、奏乐等活动。18岁时被无锡道教音乐界誉为演奏能手,他长得一表人才,还有一副好嗓子,被人们誉称为“小天师”。

1918年,华清和去世。他在临死之前把真相告诉了阿炳,说自己就是阿炳的亲生父亲。对于这个惊天消息,我无法还原阿炳当时的内心世界,只能留给各位读者自己体会。

华清在临死之前,把雷尊殿传给了阿炳。在清末民初的时候,雷尊殿的香火还是很旺盛的,每年都能收到大笔的香火钱。阿炳继承了雷尊殿,也就等于继承了大笔的财产。也许是因为受到父亲去世的影响,也许是因为身世的打击,也许是前二十几年太过压抑,也许是突然有钱后的迷失自我,总之,在父亲去世之后,阿炳开始了花天酒地的生活。他虽然是个道士,可是整日流连于烟花之地,还染上了吸鸦片的恶习。年少、多金、有才、长得帅的阿炳,在烟花之地十分的受欢迎,这让阿炳更加的沉迷于其中无法自拔,肆意享受这种糜烂的生活。

二泉映月寻知音(一曲需要跪着听的二泉映月)(4)

如果单从道义的角度来看阿炳,他是个不折不扣的花花公子,也可以说他是一个典型的渣男。但若从更高的境界和艺术创作的角度来看他,他的这种经历恰恰是创作《二泉映月》的前提和基础。

丰子恺说过“人生有三层楼:第一层是物质生活;第二层是精神生活;第三层是灵魂生活。”如果一个人吃不饱穿不暖,是根本不可能去追求精神生活,去探究灵魂世界的。只有那种经历过大起大落,阅尽千帆,繁华落尽的人才有可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因为长期吸食鸦片和沉溺于烟花之地,阿炳的身体逐渐被掏空,并得了梅毒,到最后连眼睛也瞎了,他掌握的雷尊殿也被别人霸占。从34岁开始,瞎子阿炳成为了一个穷困潦倒的街头艺人。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无情的敲击着这位曾经风流倜傥、才华盖世的艺术家。

1929年,经别人的介绍,他与江阴农村一名中年寡妇董催弟(现误传为董翠娣和董彩娣)同居。二人一起出门卖艺,瞎子阿炳拉二胡,董催弟就在边上收钱。那时候大家都生活都不好过,有时候一天下来赚的钱,都不够二人吃饭。伟大的艺术都是来源于生活。瞎子阿炳坎坷的人生经历,给了他创作的灵感。他一生共创作和演奏了270多首民间乐曲。

二泉映月寻知音(一曲需要跪着听的二泉映月)(5)

纯音乐的市场,毕竟是有限的。瞎子阿炳为了谋生,有时也唱些黄色小调和坊间传闻,而《二泉映月》其实源于风月场中妓女和嫖客调情时唱的淫曲《知心客》。经过瞎子阿炳的重新编排和即兴演奏,这支淫词艳曲成为了一支自述式的悲歌,它摆脱了那种赏玩式的心态,上升为一种与我同在的共命运感。它充满了对人世的关怀,对自我的思考,遭受的磨难和不屈的抗争以及无限的惆怅与感叹。

一部伟大的音乐作品就是一部心灵史,是内心深处的一种宣泄,它折射了对一件事情、一段人生、一种情感的认识和体会,带给我们对生命、对精神、对灵魂深深的思考。这也是小泽征尔为什么要说“这种音乐应当跪下去听”的原因。

二泉映月寻知音(一曲需要跪着听的二泉映月)(6)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黎松寿孩童时期和阿炳是邻居,少年时喜好二胡,在演奏技法上常常得到阿炳的点拨。后来他考上了南京艺术学院民乐系。1950年的一天,天很冷,他在老师琴房外活动手指,随手拉了支阿炳教他的乐曲。一曲终了,过来一个人询问他拉的是什么曲子。老师告诉他,这位问他的先生是从中央音乐学院来的杨荫浏教授。黎松寿说这乐曲是家乡一个民间艺人教的,没名字。杨荫浏说这曲子好,还说他们正在收集民乐,要用刚从国外进口的钢丝录音机录下这样好的民间音乐。

黎松寿和杨教授约好,回到家乡一直等到9月份,杨荫浏和曹安和两位教授才来到无锡。这次他们带来的任务是录制无锡的道教音乐。等录完这些道教音乐,黎松寿坚持请他们去录阿炳的乐曲。等阿炳拉完一曲,杨荫浏教授轻声问这曲子的名字,阿炳说没名字。杨教授联想到无锡著名景点“二泉”而命名为《二泉映月》(江苏无锡惠山泉,世称“天下第二泉”),这时方定下曲谱。

贺绿汀曾说:“《二泉映月》这个风雅的名字,其实与他的音乐是矛盾的。与其说音乐描写了二泉映月的风景,不如说是深刻地抒发了瞎子阿炳自己的痛苦身世。”

阿炳因为这次录音保留了他创作的6首乐曲:即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这是一件万幸的事情,作为民间艺人,他辛酸的一生也许只是为了等来能够用双手、用音符、用乐器来表达心灵的机会。而这6首乐曲亦是瞎子阿炳的生命绝响。

解放前,阿炳靠一把胡琴,还能勉强活下去;解放后,政府雷厉风行,严加禁毒,他抽了30多年鸦片,难以戒绝,烟瘾发作,又无经济来源,加上家中断粮已久,颗粒全无,借贷无门。1950年12月4日,阿炳趁董催弟出去讨点冷粥冷饭的当口,抽出道袍上的腰带,悬梁自尽。半个月之后,当杨荫浏教授再次来到无锡准备录制阿炳的乐曲时,却是失之交臂,阴阳阻隔。

二泉映月寻知音(一曲需要跪着听的二泉映月)(7)

阿炳的一生,是真实的一生,苦难的一生,传奇的一生。每当听到《二泉映月》那如泣如诉的旋律时,我仿佛能看到那个饱经沧桑的瞎子阿炳,在一轮明月映照下的惠山泉边,孤独的拉着二胡,诉说着自己坎坷的一生。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