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学洲是哪里出生的(用镜头记录绥化四十年)
朱学洲是哪里出生的(用镜头记录绥化四十年)老牛自知夕阳晚,不待扬鞭自奋蹄。本世纪初,朱学洲退休,但他始终在践行自己“一生只做一件事”的践言,从没有停止摄影的脚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朱学洲活到老学到老,与时俱进,投资购买先进摄影设备和器材,并于2019年投资购买了大疆专业版的无人机,为他拍摄绥化城乡的变化、美景,插上了翅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已过花甲之年的朱学州,被绥化市老年大学聘为专职摄影教师,为他提供了一个发挥余热的舞台。朱学洲毫不保留的把自己平生所学、积累的经验悉数传授给他的学生们。据统计,朱学洲自开班以来,已办了15期摄影培训班,培育学员近400人。大部分学员都是零基础开始学,通过学习,成长为现在拿起相机即可独立创作的摄影人,为了帮助学员开阔眼界,朱学洲还自费带领学员去张家界、黄山、桂林、婺源、饶河、绿江村、坝上等地进行采风实习,足迹遍及国内名山大川,将祖国的大好美景尽收镜头里。朱学洲还利用网络开办摄影群,
朱学洲,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绥化市摄影界的“大众名人”,他的“名气”,不但是大家公认的,也是相关部门认可的——早在2002年,朱学洲已被北林区档案局列为绥化名人,业绩也被档案局收藏。
朱学洲常说自己“一生只做一件事”,这件事就是摄影。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朱学洲就通过自学,娴熟地掌握了摄影技艺。也因为有一技在身,1991年他被调入原绥化市市志办工作,任专职摄影,从此技艺精进,一发不可收拾,于1999年9月经省人事厅与新闻出版局正式批准晋升为副教授,并光荣退休于北林区地方志办公室。
既然一生要干一件事,就要干好这件事。也许是在史志办工作的原因,朱学洲对绥化历史变迁深感兴趣,对纪念、留念性照片情有独钟。改革开放初期,绥化市城市面貌依然是保持着建国前后“一条马路一栋楼,一个公园一只猴”的原貌,在别人眼里不值得一提,但在朱学洲眼里,那都是珍贵的历史,他都用镜头把绥化市区标志性建筑的原貌保留了下来。
列宁有句名言:“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但朱学洲是一位既不忘记历史遗留、又不忘现代变迁的摄影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他在用镜头记录绥化市历史的同时,也对绥化市日新月异的变化留下珍贵的镜头,现在已有几十万张老照片编辑成册,记录了绥化的过去、现在,也为绥化的将来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在史志办职期间,他先后参与编辑摄影出版5册绥化市年鉴和1册绥化市中鉴;先后帮助绥化市委市政府拍摄的大型彩色画册《走向开放的绥化地区》、《北国黑土明珠》、《十强风采》、《中国绥化--绥化市小城镇新农村建设掠影》、《中国绥化--在希望的田野上绥化市新农村建设掠影》、《绥化市北林区投资指南画册》等;他自己编制的《绥化老照片》通过视频传遍祖国各地,点击率已达几十万次,为身在天南地北的绥化人送去一份思念家乡、回味乡愁的厚礼。朱学洲从事摄影四十几年来,有1080幅作品发表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并在中央摄影频道首播百幅艺术摄影作品。
老牛自知夕阳晚,不待扬鞭自奋蹄。本世纪初,朱学洲退休,但他始终在践行自己“一生只做一件事”的践言,从没有停止摄影的脚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朱学洲活到老学到老,与时俱进,投资购买先进摄影设备和器材,并于2019年投资购买了大疆专业版的无人机,为他拍摄绥化城乡的变化、美景,插上了翅膀。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已过花甲之年的朱学州,被绥化市老年大学聘为专职摄影教师,为他提供了一个发挥余热的舞台。朱学洲毫不保留的把自己平生所学、积累的经验悉数传授给他的学生们。据统计,朱学洲自开班以来,已办了15期摄影培训班,培育学员近400人。大部分学员都是零基础开始学,通过学习,成长为现在拿起相机即可独立创作的摄影人,为了帮助学员开阔眼界,朱学洲还自费带领学员去张家界、黄山、桂林、婺源、饶河、绿江村、坝上等地进行采风实习,足迹遍及国内名山大川,将祖国的大好美景尽收镜头里。朱学洲还利用网络开办摄影群,随时对学员作品讲评,毫不保留的把自己多年的摄影经验传授给学员们。目前,朱学洲的学员已有90多人加入了绥化市摄影家协会,还有一部分学员成为黑龙江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并有不少学员在省市摄影大赛中获奖。2018年春节期间,朱学洲培训的学员在央视摄影频道节目专栏连续展播六期,从2月5月至23日分期连续展播近一个月,展播优秀作品达630幅。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朱学洲的“传道受业解惑”和高尚的师德师风,受到了学员们的尊崇,学员们用一副对联献给他们的老师:跋千山涉万水何惧酷暑;追日月摘星辰笑洒冰霜。横批:行摄天下。朱学洲无私奉献也受到了各级组织和相关部门的认可,他曾被市文联评为优秀会员,被市委宣传部评为外宣先进个人;被北林区委、区政府先后奖励两次、记三等功一次;被黑龙江省地方志系统评为省级先进个人一次。朱学洲的事迹还被国家、省市多家媒体宣传报道,业绩被收录〈中华热土〉等大型精品画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