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悟诗情(终日思君不见君浅议湘妃怨)
静夜思悟诗情(终日思君不见君浅议湘妃怨)二段落花落叶乱纷粉,终日思君不见君。肠断断肠肠欲断,泪痕痕上更添痕。一片白云青山内,一片白云青山外。青山的内外有白云,白云飞去青山在。我有一片心,无人对君说。愿风吹散云,诉与天边月。《谢琳太古遗音》之《湘妃怨》在明万历十八年撰辑的《琴书大全》(1590)中,《二妃思舜》的歌词如下:一段
(唐)周昉《调琴啜茗图》
本篇为“西麓堂琴论”第三期,我们将介绍琴曲:《湘妃怨》。
《湘妃怨》此曲一名《二妃思舜》、又名《湘江怨》。不同于元曲的《湘妃怨》 传为五代梁意娘作曲。在《谢琳太古遗音》、《琴书大全》、《文会堂琴谱》等十余种琴谱均有载。
《湘妃怨》始见于明正德六年撰刊的《谢琳太古遗音》(1511)。
《谢琳太古遗音》之《湘妃怨》
在明万历十八年撰辑的《琴书大全》(1590)中,《二妃思舜》的歌词如下:
一段
落花落叶乱纷粉,终日思君不见君。肠断断肠肠欲断,泪痕痕上更添痕。一片白云青山内,一片白云青山外。青山的内外有白云,白云飞去青山在。我有一片心,无人对君说。愿风吹散云,诉与天边月。
二段
携琴上高楼,楼高月华满。相思弹未终,泪滴冰弦断。人道海水深,未比相思半。海深尚有底,相思无崖岸,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三段
君在湘江头,妾在湘江尾。相思不相见,共饮湘江水。湘江湘水碧澄澄,未抵相思一半深。昨夜梦中相见后,令人不觉痛伤心。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尽极。早知如此绊人心,悔不当初莫相识。
《琴书大全》之《二妃思舜》
明 《琴书大全》
《琴书大全》经蒋克谦祖孙四代不断积累,于明代万历十八年成书。全书共二十二卷。前二十卷收录历代有关琴学的记载,极为丰富,不少失传的琴学专书、专论赖以保存。末二卷收琴曲六十二首,其中有一些独特的传谱。中国现存重要古琴文献之一。
其后清康熙四十八年撰辑的《一峰园琴谱》(1708)所收录的《湘江怨》,传为南宋诗人范成大的作品。
《湘江怨》曲意/解题为:
通曲感时物之变而兴悲,忽而瞻云忽而诉月,忽而弹琴写忧,忽而望江增叹,词义若断若连,皆托言以寄怨。仿周商卷耳章意又是曲以不见君三字起,仍以不见君三字收曲,终结出一死字。所谓发乎情止乎义者也,真断肠痛心之曲。
《一峰园琴谱》之《湘江怨》
现用版本《湘妃怨》出于《古琴曲集》(2009),由吴宗汉先生(1904—1991)传谱。
万师讲评· 题解:
怨,恚也。---《说文》
这是怨的本意。
按《谢琳太古遗音》解题:
按书有鳏夫在下,尧妻以二女,长曰娥皇,少曰女英。舜旣为天子,是为二妃。舜南廵狩,崩于苍梧之野,二妃泣之,以泪洒竹,竹皆枯死。后人被之弦管,是为湘妃怨。
根据该谱介绍,则《湘妃怨》虽然有怨字,在此并非怨恨之意,应为别离的意思。
从各谱记载的琴歌唱词也可以看出并无怨恨之意,间有相思之苦。
方今很多人弹《湘妃怨》,演奏中想表达的是怨恨或埋怨之意,则与题解相去万里,不可不慎。
· 调性:黄钟均,即西方音乐调式中的C调。如同《秋风词》,湘妃怨也采用了借调的形式。虽为 C调,但不慢三弦,而是借仲吕调(F调)定弦方式弹奏。
借调,是指某一调式借用另一调式演奏,原本为应该或紧或慢琴弦的外调,而借用正调定弦的关系演奏。
· 作用:各派虽然开指曲目不同,但很多前辈也常常以《湘妃怨》作为开指曲。初学古琴者可以放在与《仙翁操》和《秋风词》同时期学习。
· 与《仙翁操》《秋风词》开始都不同,此曲是以泛音开始,比较特别。
· 此曲泛音很多,作曲者存心强调泛音的练习,也是为了初学者能掌握泛音的弹奏和运用。特别点在于用了很多不同徽位的同度泛音,编排非常合理。
· 出现了过弦的初步形式。左手的走手音用到“绰”和“注”,一是为了便于控制音准,二是让一指管两弦的过弦方法得以初步运用,在弹奏七六,五四弦时都有出现。
· 全曲大量循环反复,结合了"散按泛"三种音色的演奏,偏重泛音的练习,同时也考虑到了空弦散音和走手音过弦的练习,结合地很好。不少琴友会删减该曲某些部分,认为重复的太多无意义,但考虑到原谱的唱词和意境,还应尊重原谱为上,不宜随意删改。
·《湘妃怨》的演绎,初学者宜弹的规矩整齐,尤其是各种“对仗”部分。泛音尤其要到位,注意泛音“三要素”,颗粒分明。另外也有弹奏时以各种不同的节拍速度来处理,使之变化,这类可以在熟练的基础上作为更高阶的节奏练习。
· 虽然这曲在明代的琴谱中才有记载,但其实在唐诗中已经出现,如下文白居易诗。这很有趣,一则说明其来源更早。至少唐代就出现了,二则诗中说明了用的徵调,三则也暗戳戳提到了题解曲意。
有志于琴律,琴曲历史考证者可以好好研究下。
《听弹湘妃怨》
——白居易
玉轸朱弦瑟瑟徽, 吴娃徵调奏湘妃。
分明曲里愁云雨, 似道萧萧郎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