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贝多芬生平(贝多芬的一生时代的高峰)
关于贝多芬生平(贝多芬的一生时代的高峰)1782年与宫廷副管风琴乐师克里斯蒂安·哥特罗布·尼夫(Christian Gottlob Neefe)一起接受音乐训练,后者于1783年在克拉默的《音乐杂志》(Magazin der Musik)中称贝多芬为第二个莫扎特。1778年8岁,第一次公演。1780年左右
没有哪位作曲家能够像贝多芬一样,对后代产生如此深远和持续的影响。他的器乐音乐,尤其是他的交响曲,在整个19世纪被认为是交响乐作品创作的试金石。
他超高的音乐标准,以及作为自由作曲家的相对独立性,使他被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
1770年
12月17日在伯恩受洗(可能出生于12月16日),是选帝侯(Prince-elector)宫廷礼拜堂男高音约翰·凡·贝多芬之子。父亲给了他音乐启蒙。
1778年
8岁,第一次公演。
1780年左右
与宫廷副管风琴乐师克里斯蒂安·哥特罗布·尼夫(Christian Gottlob Neefe)一起接受音乐训练,后者于1783年在克拉默的《音乐杂志》(Magazin der Musik)中称贝多芬为第二个莫扎特。
1782年
结识布罗伊宁一家,引起了他的文学兴趣。首次出版:以德雷斯勒进行曲为主题的《C小调变奏曲》,WoO 63。
9 Variationen in c-moll WoO 63音乐:Mikhail Pletnev - 贝多芬全集 卷六 (Disc1)
1783年
成为宫廷礼拜堂羽管键琴乐师,1784年,成为宫廷管风琴乐师助理。
1787年
维也纳之旅。在维也纳,他极有可能会遇到莫扎特,莫扎特可能会给他上一些课。短暂的停留后,他必须回到患有肺结核的母亲身边。
1792年
他第二次去维也纳,他定居维也纳直到生命结束。华德斯坦伯爵用一句名言为他送行:“只要勤奋不懈,你就会将莫扎特的精神从海顿的手中继承过来。” 贝多芬在维也纳跟随海顿、阿尔布雷希茨贝格(Albrechtsberger )、史邦齐希(Schuppanzigh)和萨列里(Salieri)。作为海顿的学生,他在维也纳贵族中获得了非凡的认可,并受到了经济支持。
出版社对他的作品有很大的需求:出版社发表了他波恩时期创作室内乐和钢琴奏鸣曲以及早期的维也纳作品。他在维也纳印刷的第一部作品(其中包括钢琴奏鸣曲,作品2)已经具有他作曲风格的标志:向前推动,充满活力的特点。)
1796年
为了巩固自己的名气,在布拉格、柏林、莱比锡和德累斯顿进行巡演。
1798年
创作了《c小调钢琴奏鸣曲“悲怆”》作品13 。
Sonata #8 op.13 in C minor 'Pathetique'
I. Grave-allegro di molto e con brio音乐:Emil Gilels
II. Adagio cantabile音乐:Emil Gilels
III. Rondo. allegro音乐:Emil Gilels
1798年–1800年
创作了《弦乐四重奏》作品18。
1799年/1800年
创作了《C大调第一交响曲》作品21。
1795年/1800年
创作了《C大调第一钢琴奏鸣曲》作品15。
1800年/1801年
创作了钢琴奏鸣曲作品27,“带幻想风格的奏鸣曲”,包括《“月光”奏鸣曲》作品27第2首。
Sonata no.13 Quasi una fantasia (Moonlight) - 1st movement (第一乐章 行板,快板,行板)音乐:Henry Neighaus;Ludwig van Beethoven
1801年
《D大调第二交响曲》作品36(完成于1802年)。出版了《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作品19。
1801年/1802年
初期听力丧失导致危机,被就记录在“海利根施塔特遗嘱”(Heiligenstadt Testament)中。此后,经由他自己允许,在其创作中采用了一种“新方法”,尤其反映在钢琴奏鸣曲作品31(包括《“暴风雨”奏鸣曲》)中;钢琴变奏曲作品34和35;以及《第三降E大调交响曲“英雄”》作品55:他们的特点是加强了结构的发展,同时使用了巴洛克的技术以及其他作品体裁的模式。
Symphony No. 3 in E Flat Op. 55 - Allegro Con Brio [Eroica]音乐:Kurt Masur
1803年-1810/1812年
这段时间被称为贝多芬“英雄时期”。该阶段他写作了第3-8首交响曲(作品55、60、67、68、92、93);第三-第五钢琴协奏曲(作品37、58、73);《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61;三重协奏曲,作品56;弦乐四重奏(拉祖莫夫斯基四重奏,作品59;《降E大调竖琴四重奏》,作品74;《f小调弦乐四重奏“庄严”》作品95);钢琴三重奏(其中包括《“幽灵”三重奏》,作品70);钢琴奏鸣曲(包括《C大调“华德斯坦”奏鸣曲》作品53;《f小调“热情”奏鸣曲曲》作品57;《降E大调“告别”奏鸣曲》,作品81a);歌曲(包括《致希望》,作品32);《C大调弥撒曲》(作品86);以及歌剧《菲德里奥》(作品72,第一版1804/5)。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 21 in C Major Op. 53 ‚Waldstein':
I. Allegro con brio音乐:Wilhelm Kempff
III. Rondo: Allegretto moderato. Prestissimo音乐:Wilhelm Kempff
1808年/1809年
贝多芬拒绝了卡塞尔宫廷首席指挥的工作,因为他的赞助人鲁道夫大公、金斯基亲王和洛布科维茨亲王提供了一笔数目相当的年薪。
1811年/1812年
前往特普利茨(Teplitz)的水疗中心,在那里他遇到了歌德(Goethe)。1812年,这封写给“不朽的挚爱”的信,其身份(安东尼·布伦塔诺Antonie Brentano或约瑟芬·德伊姆Josephine Deym)仍然不确定。
1814年
创作了《e小调钢琴奏鸣曲》作品90;歌剧《费得里奥》第三版。第七和第八交响曲获得空前的成功。尽管如此,货币贬值和来自金斯基与洛布科维茨年度补贴未到账,引发了他的经济危机。
1815年
兄弟卡斯帕卡尔之死,开始了长达数年的侄子卡尔监护权官司。
1816年
创作了声乐套曲《致远方的爱人》作品98;创作了《A大调钢琴奏鸣曲》作品101。
An die ferne Geliebte Op. 98: II. Wo die Berge so blau音乐:Kindra Scharich;Jeffrey LaDeur
1817年–1818年
创作了《降B大调“锤子钢琴”奏鸣曲》作品106。
1818年
贝多芬由于听力丧失加剧,开始保留对话簿。
1819年–1823年
创作了《庄严弥撒》作品123。
Ludwig van Beethoven / Missa solemnis / VI. Dona nobis pacem (feat. Elisabeth Schwarzkopf)音乐:Otto Klemperer;Elisabeth Schwarzkopf
1819年/1823年
创作了《迪亚贝利变奏曲》作品120。
1820年
创作了《E大调钢琴奏鸣曲》,作品109,标志着他辉煌后期的开始,其特点是超越了形式的局限,采用极高的音区、激进的和声,并且越来越喜欢赋格等对位形式的;与室内乐中的神秘主义倾向相对立的是《第九交响曲》的不朽性。
1821年/1822年
创作《降A大调钢琴奏鸣曲》作品110(末乐章加入赋格),以及《c小调钢琴奏鸣曲》作品111(缩减到两乐章)。
1822年–1826年
创作了《弦乐四重奏》作品127,130,131,132,135,以及《大赋格曲》作品133,该曲最初是作品130的末乐章。
Grosse Fugue Op.137音乐:Wilhelm Furtwängler;Wiener Philharmoniker
1823年/1824年
完成《d小调第九交响曲》作品125,交响曲作品体裁史上第一次被加入了声乐部分(席勒《欢乐颂》)。该作品成为了有史以来最著名以及最常演奏的交响曲。
Symphony No. 9 in D Minor Op. 125: Finale: Presto - O Freunde nicht diese Töne' - Allegro assai (Ode to Joy)音乐:Wilhelm Furtwängler;Elisabeth Schwarzkopf;Elsa Cavelti;Ernst Häfliger;Otto Edelmann;The Philharmonia;Lucerne Festival Choir
1827年
3月26日逝世于维也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