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京剧十二个基本知识(京剧行话和术语)

京剧十二个基本知识(京剧行话和术语)[拿桥] 行话。 1. 两个演员初次合演, 一方提出对戏, 另一方觉得是熟戏, 不会有多大出入, 往往用“没什么, 台上见”来回答。 2. 一方对另一方不服气, 欲在台上一见高低, 也常说“有什么, 咱们台上见”。[藏私] 指有的演员比较保守, 艺术上留一手, 不肯无私地教授给别人。[台上见]

京剧十二个基本知识(京剧行话和术语)(1)

[喝了]

行话。 甲演员的表演受到观众欢迎的程度超过了同场表演的乙演员, 就叫乙被甲“喝了”。 如演《搜孤救孤》, 观众欢迎扮演公孙杵臼的演员而不欢迎扮演程婴的演员, 就叫主演被配演喝了。

[错骨不离骨]

行话。 是演唱中灵活处理节奏的一种方法。 为表达角色的情感, 有意把唱段中的某些词句放慢, 给人一种跟不上板的感觉, 而实际上并没有脱离原有节拍的轨道, 是对节奏常规一种突破。 常在1/4节拍的[快板]中运用, 其它板式也有使用。

[藏私]

指有的演员比较保守, 艺术上留一手, 不肯无私地教授给别人。

[台上见]

行话。 1. 两个演员初次合演, 一方提出对戏, 另一方觉得是熟戏, 不会有多大出入, 往往用“没什么, 台上见”来回答。 2. 一方对另一方不服气, 欲在台上一见高低, 也常说“有什么, 咱们台上见”。

[拿桥]

行话。 指演员故意推诿正常的演出, 以满足个人的非分要求。

[蹲活]

亦称临场推诿,临场告假。 指演员,伴奏或舞美人员, 已经接受了被派的演出任务, 但临场却故意不到(叫做“蹲活”), 或突然以不能胜任等各种理由为借口进行推诿。 是一种没有戏德的不良行为。

[临场推诿] [临场告假] 同见上条。

[砍活]

行话。 指参加演出的人员, 临场不履行其职责的行为, 是一种不良戏德的表现。

[扒豁子]

行话。 亦称扒豁口。 指同台演出的演员中, 有人偶然失误(如忘词,唱错等), 其他人非但不为之掩饰, 反而故意扬人之错, 使其更加暴露,难堪。 是一种没有戏德的不良行为。

[扒豁口] 见上条。

[放水]

指演员在演出中, 不根据准词唱念, 而是脱离剧情的随意即兴发挥或删减。

[栽了]

栽作跌解, 行话。 指演员演出失败。

[钻锅]

行话。 指演出时, 演员为扮演自己所不会的角色而临时学习。 有两种情况:1. 有演员临时有故不能登台, 其他演员虽未演过这出戏, 但为保证演出顺利进行, 赶紧现学现演, 表现出救场如救火的良好戏德。 2. 过去有的演员被班主指派了自己所不会的角色, 只得采取“钻锅”的办法, 这种情况如在同一演员身上发生多次, 说明其会戏太少。

[钻黑锅]

指对从来未演过或很少演出的冷门戏, 进行现学现演。 此事比钻锅更难, 非传统戏经验十分丰富者不能胜任。

[黑场子]

行话。 排戏时, 演员虽然熟悉剧情和戏词, 但因为没有观看实际的演出, 心中缺少可以当作表演范本的依据而难以行动。 参见上条。

[砸锅]

行话。 指演出中出现的失误, 影响了整个舞台气氛。 演员有时对自己的表演不满, 也常说“我演砸了”。

[拉了]

行话。 指演员在台上演唱时, 行腔至某处, 忽然喑哑不成声。

[拉矢]

行话。 指演员的表演声嘶力竭, 力不从心。

[倒彩]

指演员演出时, 出现念错,唱错, 或武打失手等事故, 观众以喝彩或怪声叫喊表示不满。

[起堂] (此条根据25楼东海渔叟跟帖补充编写)

行话。 指由于演员演技太差或剧本质量不高等其它原因, 使观众不等演出结束便纷纷起身离座的。 观众大量离座, 使演出无法继续进行的称为开闸。 观众未等剧终而三三两两陆续离座的, 则称为抽签。

[跟包]

行话。 指旧时京剧戏班的主要演员自备的演出人员, 如琴师,鼓师,化装,服装等, 由主要演员支付工资。

[分包]

行话。 指一个剧团分两处以上同时演出。

[赶包]

行话。 指剧团或演员同一时间在一处演完马上赶赴另一处演出。

[底包]

亦称班底。 指旧时京剧戏班的基层人员, 包括龙套,武行,宫女丫鬟,旗锣伞报等群众演员, 以及官中琴师,鼓师等后台工作人员。

[班底]

见上条。

[底围子]

行话。 指旧时京剧戏班的群众演员。

[打软包]

行话。 指剧团应邀演出, 如无扎靠,穿蟒之类的大戏, 应用的服装,道具很简单, 不需要搬运衣箱, 只需要打几个软包裹即可。

[内场椅]

京剧舞台专用术语。 演出中设在桌子后面的坐椅, 称为内场椅。 放在桌子前面的坐椅就称外场椅。

[外场椅] 见上条。

[掭]

行话。 意为颠落。 演出后把盔帽,头面卸掉,称为掭或掭头。 在舞台演出中不小心掉落盔帽, 这样的掭头, 则是演出事故。 一般说来, 盔帽与水纱网子一起掉落的, 是演员的责任, 如仅掉落盔帽, 那是后台舞美人员的责任。

[掭头] 见上条。

[露]

行话。 1. 指屡得观众喝彩的精彩节目演出。 2. 指一般登台演出。

[斗]

行话。 指演员的表演呆板, 缺乏灵气。 老斗是对外行的称呼。 小老斗是讽刺那些登台不久, 舞台经验不足的演员。

[老斗] [小老斗] 同见上条。

[阴]

行话。 仪称阴人,阴人开搅。 演出时, 采用现场加词,改辙,变换动作等方式, 使同场演员措手不及, 或琴师有意定高调门, 造成演员勉为其难的尴尬局面, 就叫做阴。 是一种缺乏戏德的表现。

[阴人] [阴人开搅] 同见上条。

[碰]

行话。 亦称撞。 指演出中演员与演员,演员与乐队或演员与舞美之间的配合, 发生的不应有的差错和碰撞。

[撞] 见上条。

[啃]

行话。 表演卖力之意。 两个演员在舞台上都非常卖力, 相互刺激, 使演出分外精彩, 称为“对啃”

[粉]

行话。 贬义词, 指色情,黄色。 宣扬色情的戏称作粉戏, 对人物情欲心理过于直露的表演称为演得太粉。

[刨]

行话。 刨, 意同挖。 抢先上演其他演员要演的同一出戏, 称为刨戏。 在同一场演出中, 先后出现雷同的场子, 称为刨场子。 在同一场演出中, 先后出现雷同的扮相, 称为迫扮相。 刨, 为京剧界所忌讳, 有的属于戏德不好, 有的则是安排不妥, 都要避免。

[逮]

行话。 演员有时在台上临场发挥, 唱腔或身段有所改变, 如果琴师和打击乐能随机应变, 不露破绽地与其配合, 就叫逮住了。 配合得不好, 就叫没逮住。

[僵]

行话。 泛指演员的表演和形体舞蹈生硬,机械,不协调,不随和, 缺乏神韵。

[熏]

行话。 指演员进行正规训练的同时, 还需在一个艺术氛围浓郁的环境中接受熏染陶冶。 长期的耳濡目染, 才能养成举一反三的能力和取得艺术创造的自由。

[火]

指演员为追求剧场效果, 不顾人物性格, 使艺术分寸被夸大而走样的表演。 与“温”相对而言, 火是过头, 温是不足。

[温]

演员的表演松散, 气氛不适度, 达不到剧场效果, 参见上条。

[生丑言出]

行话。 旧时京剧戏班的习俗。 凡是演员之间在舞台上发生分歧,争执, 则由生行和丑行中的两人或数人出面评判解决。 因生行沉稳, 丑行滑稽, 容易消除紧张气氛, 有利于解决纠纷。

[出牙笏]

旧时京剧戏班中发布通知和布告的方法。 由总管事人将事由写于牙笏上, 竖在后台帐桌前, 全体人员必须照办执行, 否则将作为违反班规论处。

[雨盖]

行话。 旧时京剧戏班中雨伞的代用名。 京剧戏班忌讳“散”。 “伞”于“散”谐音, 故凡遇伞字,均以雨盖二字代之。

[打黄梁子]

行话。 旧时京剧戏班中做梦的代用名。 京剧戏班禁忌“梦”字。 因在班中人看来, 演戏及看戏, 皆如做梦, 不能言破。 凡遇做梦二字,均以打黄梁子替之。

[破台]

行话。 旧时京剧戏班的习俗。 新建的戏台演出之前, 或旧戏台屡出事故后, 为求吉祛邪, 须跳神跳鬼一番, 而后杀鸡滴血, 再以彩绸裹蔽鸡首, 连同破符钉于台中间, 最后燃放鞭炮, 方算破台完毕。 破台一般是在午夜。

[开台]

行话。 旧时京剧戏班习俗。 每年岁末戏班封箱休息, 待来年春节后再恢复演出。 首场演出前要举行隆重典礼郑重启封开箱, 换贴“开锣大吉”,“新禧大发”等吉庆语。 参见21楼[封箱]条。

[打通]

亦称打闹台。 旧时京剧戏班的演出习俗。 正式开演之前, 先用锣鼓和唢呐演奏, 借以招徕观众。 亦有称之吹通,吹台的。

[打闹台] 见上条。

[搭班]

行话。 旧时无固定戏班的演员参加某斑演出称为搭班。 搭班不易, 让戏班留用更不易, 故有“搭班如投胎”之说。

[跳班]

行话。 旧时戏班中的固定演员未经本班主管同意, 擅自进入他班演出, 称为跳班。 事前提出不干的, 则称为辞班。

[辞班] 见上条。

[撒红票]

行话。 指戏班营业不振, 或建班伊始, 或新角新戏初演, 常由戏班或演员本人自行推销的戏票, 习称撒红票。 相当于现在的招待票。

[票友]

指非职业性的京剧演员和乐师。 相传清初八旗子弟凭清廷所发“龙票”, 赴各地演唱子弟书, 为清王朝作宣传, 不取报酬。 后来就把不取报酬的业余演员称为票友。 票友的同仁组织称票房。 票友演出称票戏。 票友转为职业演员称下海。

[票戏] [下海] 同见上条。

[票房]

行话。1. 戏曲爱好者的业余组织。 2. 剧场售票处。

[黑杵]

行话。 指旧时票友登台演出, 暗中所收的报酬。

[下串]

行话。 指给武戏主要演员配做武打对手的演员。

[零碎]

行话。 亦称扫边。 指京剧传统戏中极不起眼的角色。 有一定台词, 有固定名姓, 但往往不被观众所知。

[扫边] 见上条。

[野狐禅]

行话。 原意为佛教内对一些非真正坐禅办道而妄称开悟者的称呼。 这里作外道,异端之义。 京剧界常把没有正规的戏路, 不讲究“四功五法”, 不按规范而随兴发挥的演出称之为野狐禅。 如果把艺术上的探索,革新也称作野狐禅, 则是保守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