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评弹红楼梦黛玉焚稿(潇湘夜雨梦红楼)
苏州评弹红楼梦黛玉焚稿(潇湘夜雨梦红楼)朱雪琴善于运用节奏来渲染气氛,也通过节奏来表达感情,塑造形象,营造意境,使之既能表现明快跳跃的豪情,也能唱出忧伤哀怨的悲情。“潇湘夜雨”,是“琴调”的代表作,以《红楼梦》中林黛玉为主线,节奏强烈、感情真挚,词曲俱佳。自嘉庆、道光年间有四大家(陈遇乾、毛菖佩、俞秀山、陆瑞廷)之后,名家辈出,流派纷呈,历经200多年,繁荣至今。朱雪琴(1923~1994),江苏常熟人,苏州弹词女演员,弹词唱调“琴调”创始人。“琴调”为评弹艺术家朱雪琴在“沈(俭安)”、“薛(筱卿)”调的基础上,根据上、下手乐器的定音限制以及本身嗓音条件,吸收“俞(秀山)调”唱腔因素,创造出气势磅礴、爽利明快,旋律大起大伏、叠句一气呵成的崭新流派唱腔,以爽朗雄健为主要特色。
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总称,一种传统的曲艺说书形式,于200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苏州评弹历史悠久,产生并流行于苏州及江、浙、沪一带,采用以苏州话为代表的吴语进行表演。一般有说有唱,且演员自弹自唱,伴奏乐器为小三弦和琵琶。
自嘉庆、道光年间有四大家(陈遇乾、毛菖佩、俞秀山、陆瑞廷)之后,名家辈出,流派纷呈,历经200多年,繁荣至今。
朱雪琴(1923~1994),江苏常熟人,苏州弹词女演员,弹词唱调“琴调”创始人。
“琴调”为评弹艺术家朱雪琴在“沈(俭安)”、“薛(筱卿)”调的基础上,根据上、下手乐器的定音限制以及本身嗓音条件,吸收“俞(秀山)调”唱腔因素,创造出气势磅礴、爽利明快,旋律大起大伏、叠句一气呵成的崭新流派唱腔,以爽朗雄健为主要特色。
“潇湘夜雨”,是“琴调”的代表作,以《红楼梦》中林黛玉为主线,节奏强烈、感情真挚,词曲俱佳。
朱雪琴善于运用节奏来渲染气氛,也通过节奏来表达感情,塑造形象,营造意境,使之既能表现明快跳跃的豪情,也能唱出忧伤哀怨的悲情。
一段苏州评弹,一曲潇湘夜雨,一片黛玉情意。
云烟烟,烟云笼帘房。
月朦朦,朦月色昏黄。
阴霾霾,一座潇湘馆。
寒凄凄,几扇碧纱窗。
呼啸啸,几个琅玕竹。
草青青,数枝瘦海棠。
病恹恹,一位多愁女。
冷清清,两个小梅香。
只见她:
薄嚣嚣,嚣薄罗衫薄。
黄瘦瘦,瘦黄花容黄。
眼忪忪,忪眼愁添怀。
眉蹙蹙,蹙眉恨满腔。
静悄悄,静坐湘妃榻。
软绵绵,软靠象牙床。
黯淡淡,一盏残泪烛。
冷冰冰,半杯煎药汤。
可怜她是气喘喘、心荡荡
嗽声声、泪汪汪
血斑斑,湿透了薄罗裳。
情切切,切情情忐忑。
叹连连,连叹叹凄凉。
我是:
生离离,离别故土后。
孤凄凄,栖迹寄他方。
路迢迢,云程千里隔。
白茫茫,总望不到旧家乡。
她是:
神惚惚,百般无聊赖。
影单单,诸事尽沧桑。
见那夜沉沉,夜色多惨淡。
声寂寂,声息愁更长。
听那风飒飒,飒风风凄凄。
雨霏霏,霏雨雨猛猛。
滴铃铃,铜壶漏不尽。
哒啷啷,铁马响丁当。
笃隆隆,风惊帘勾动。
淅沥沥,雨点打寒窗。
叮当当,钟声敲三下。
扑咚咚的谯楼打五更。
那妃子是:
冷飕飕,冷风禁不起。
夜漫漫,夜雨愁断肠。
从此后,病汪汪,病魔入膏肓。